政 府 工 作 报 告
在梅南镇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的报告
黄 玉
(2019年5月)
各位代表、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梅南镇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请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18年工作回顾
2018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第一年。一年来,我镇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一系列重要批示指示精神,在区委、区政府和镇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在镇人大的监督支持下,紧紧围绕振兴发展目标,围绕镇党委“铭记光辉历史,传承红色基因,挖掘红色资源,建设红色家园”工作思路,抓好红色旅游、乡村振兴和民生实事等工作重点,各项事业取得新成效、迈上新台阶。
2018年镇级税收收入实现1089.77万元,同比增速20.9%;固定资产投资2.9796亿元,同比增速4.64%;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3085亿元,同比增速17%。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四大方面工作:
一、抓好优势特色产业发展,激发经济发展活力
我们根据镇“一红两绿”产业发展思路,着力培育茶叶、蔬菜和红色文化产业,积极推进特色产业发展。按照“一村一品,一镇一业”有关要求,成立茶叶协会,制订从生产、栽培、加工到成品行业(协会)产品标准,聘请专业团队优化加工工艺,统一制作流程,做强做优梅南茶;继续推进梅南绿茶申报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工作。发挥省级蔬菜专业镇的优势,进一步推动蔬菜、养鸡、养蜂等生态富民特色农经作物规模化、标准化、精细化、特色化经营。以水美村成功申报省第一批“红色村”为契机,重点打造九龙嶂革命纪念馆(九龙村)、红军军事文化纪念园(九龙嶂红军烈士纪念碑、星拱楼、国防教育基地、红色干部培训学校)、龙文公学“红色小镇”文创基地(新塘村)和G206国道至水美村沿途红色资源景观的“三点一轴”红色资源保护利用格局,把水美村打造成基层党建示范点、精准扶贫示范村和红色党建教育示范区。
强力推进城乡建设,提升宜居宜业品质
(一)重点工程有序推进。努力推进汕梅高铁、梅畲快线涉及供电保障、用地或二次红线、民生工程等后续建设。大力推动圩镇扩容提质,把红色旅游小镇的理念和旅游“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融入到圩镇开发建设中,把兴南新城建成留得住人,有东西看,能吃、能住、能娱、能购的新型功能新城,目前项目建设已启动,各项工作均顺利推进。
(二)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投入1000多万元对Y223线(龙岗至梅南林场段)9公里道路进行升级改造,完成路基6.5米,路面6米的山区旅游公路;对林场至黄礤道路路基进行扩宽。发动乡贤筹资约400万元在新塘村新建富英桥及莲塘桥,并在沿河建设堤坝、沿河汀步步道及护栏等。村村通自来水工作顺利推进,镇级自来水厂主体已完成90%,预计2019年6月底试运行,管道完成铺设95%。完善圩镇基础设施建设并对国道两边进行绿化亮化,投入400多万元对G206国道实施绿化亮化工程;完善圩镇文化广场、排水圳道等民生设施,对圩镇乱搭乱建进行集中清理管控,进一步加大“两违”查控和“六乱”整治力度。
(三)美丽乡村建设不断深入。继续做好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扎实推进“三清理、三拆除、三整治”工作。在打造龙岗-白沙美丽乡村组团的基础上,结合红色旅游小镇建设,以点带面做好美丽乡村建设,努力实现村道硬化、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集中供水、基本公共服务全覆盖,逐步实现危房全改造。三条省定贫困村已投入近3000万元实施了自来水、污水、道路、公共文化设施、绿化亮化、美丽庭院、红色文化标志设施等工程。目前项目已进入收尾阶段。在三个省定贫困村辐射带动下,蓝田、新塘、黄礤等村通过整合“回乡联村”资金、发动乡贤支持美丽乡村建设,筹资共约700万元实施了提升河道景观或道路提升工程。
全力打好三大攻坚战,持续改善民生福祉
(一)精准扶贫工作深入开展。全镇有贫困户380户、1086人,2018年已脱贫368户、1043人,未脱贫12户、42人。已使用财政资金1404.78万元,根据贫困户实际及个人发展意愿制定发展项目,帮助发展增收。在工作中,重点在精准识别,产业帮扶增收方面下功夫。自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增加农民收入为突破口,在做好建档立卡、“三年规划”、扶贫项目基础性工作上,做好产业扶贫和政策兜底工作,用好扶贫资金重点实施了基础设施、富民产业、劳动力培训输转等项目,在增收、住房、医疗、子女就学等重大民生给予了保障,落实好辖区内低保户、五保户、残疾人等困难群体救助政策,扶贫工作取得良好成效。
(二)防污治染有力有序。继续落实“河长制”,推进河道“五清”专项行动和清“四乱”专项行动。推进镇、村两级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镇级污水处理厂基本建成,在建7个村级污水处理设施正稳步推进。目前有5个村完成污水处理站点建设,正在进行管网铺设,其余2个村已完成征地前期工作,将进行站点建设。镇级垃圾中转站已完成升级改造。扎实推进畜禽养殖污染整治工作,禁养区内92户栏舍已全部拆除,拆除率达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