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肯定过去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大涌的发展仍然面临着许多问题和挑战。产业结构改革成效不明显,特色产业竞争优势逐渐消失,传统产业难以为继。规划和用地指标问题掣肘了新的项目引进,两大产业布局缺少整体规划,产业的生态欠账较多,社会维稳形势复杂。政府内部运行管理机制还不够完善,一些改革措施落实不够到位,群众居民对施政还有不少不满意的地方,财政收支矛盾较大,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仍一定程度存在,“减负”效果不够明显,思想、政治、作风建设仍需加强。我们必须正视问题、直面挑战、认清根源,坚守初心和使命,提振信心,把人民群众放在首位,竭诚做好工作。
2020年工作安排
各位代表!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我们面临更加复杂的国内外环境,有风险,更有机遇。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全面铺开,以及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深入推进,我们将迎来崭新的发展格局。船到中流浪更急,大涌要发展,就需要练成“火眼金睛”看得清“旋涡”和“暗礁”,需要有更多“壮士断腕”的勇气和底气进行自我革命,还需要敢于担当的气魄和胸怀坚定不移谋发展。我们必须摒弃“等靠要”思想,从自身实际出发,向“大舞台”靠拢。
2020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纲”,持续深化“紧扣一个目标、升级二大产业、破解三大制约、实现四个突围”的战略思路。做好“六稳”工作全力打赢经济翻身仗,打好“三大攻坚战”,深入推动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改善城乡面貌和居民生活,切实维护社会安稳,坚持转变政府作风,提升公共服务能力普惠社群,以建设中国红木文化旅游特色小镇精彩范例为总目标,对标对表中山重振虎威十大行动要求,努力实现大涌的高质量崛起。
2020年经济工作的主要目标是:全镇地区生产总值(GDP)增长7%,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4%,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税收收入增长双位数,所有主要经济指标增速排名力争在全市18名以上。
为切实做好2020年工作,为下个十年开好头,推动大涌经济社会各项事业持续发展,逐步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鼓足信心融入新的发展格局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已经进入决胜冲刺阶段,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这个“令人激动的重大时刻”即将到来,建设湾区时代中国红木文化旅游特色小镇的“赶考路”从不间断,中山要重振虎威,大涌要紧跟上步伐,既不能妄自菲薄,也不能好高骛远。我们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用历史的眼光看待眼前困难,用辩证的思维把握宏观形势,用全局的观点谋划未来发展。认清大涌在湾区时代发展和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中的角色、功能和定位,立足小镇特色谋求突围。利用好支持深圳建设示范区为湾区带来的社会资源和激发的内生动力,将“双区”驱动战略、省委“1+1+9”工作部署和“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等战略,合理转化成为大涌各方面发展利好的“乘数效应”,破解大涌困局,实现“小角色也能唱好大戏”。
(二)勠力同心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不断增强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以新发展理念厘思路、治乱象、优机制、建平台,推动大涌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一是培养企业“强筋壮骨”。扭转企业经济贡献力低下的局面,继续加大规上及限上企业培养力度,建立规上限上培育企业库(上规培育库20家,上限培育库18家),提升规模以上企业占比。利用国家级协会资源,推动大涌牛仔智造品牌建设,以破釜沉舟的勇气大力推动洗水行业智能化改造,力争在上半年建成并投产大涌首个节能环保洗水车间,打破洗水行业高耗能高污染的困局。上半年再完成4项中式硬木工艺团体标准和3项牛仔服装类团体标准的制定和发布工作,进一步完善团体标准的体系,引领大涌家具行业和牛仔服装行业的发展。引导红木家具行业向终端零售市场转型,规范生产环节,提升生产工艺,发展会展经济,以红木为媒,招引新业态。强化企业税务管理,充分调动和利用红木、洗水行业协会等社会力量规范企业税收征管,顶格依法处理企业涉税问题。
二是稳步破解土地瓶颈。结合省市出台的高标厂房等政策,借鉴“顺德经验”,为大涌低效工业区改造,提高用地效能谋求破局。创新项目管理模式,通过锌铁棚改造督导机制倒逼业主履行改造责任,打破部门行政壁垒,全面加快推进锌铁棚改造工作,协助企业实现“退棚进楼”、“以存量撬动增量”,并对已建好的锌铁棚改造项目进行精准的招商引导,切实提高招商企业的质量。
三是扩大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做好区域品牌宣传推广工作,借助大涌牛仔进驻上海时尚工园和参加上海、深圳服装展的影响力,做好后续跟进和维护工作,打响“大涌牛仔”区域品牌,推动大涌牛仔“走出去”。坚持与粤港澳大湾区有关层面进行高效对接,努力实现体制、机制、政策互通,引进理念、引进资金,坚持人才的“引、育、留”,增强全域旅游发展能力,提升对外吸引力,扩大湾区“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