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作回顾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之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们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忘初心,砥砺奋进,顺利完成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各项事业呈现良好的发展局面。
(一)经济发展步伐加快,发展动力明显增强。
经济发展平稳增长。截止目前,全镇规上工业总产值8293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0.2%。全镇投资项目共6家,目前已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5亿元,同期增长18%。
现代农业稳步发展。全镇传统种植业荔枝产量稍有下降,但收购价明显提升,销售市场较好。充分发挥经济合作社作用,在资金技术上发挥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管理优势,不断推动特色农业发展:以吉堆坡、北兰、凤坡村委会为主的4800多亩优质红肉蜜柚基地,年生产红肉蜜柚总量达630万公斤,实现年生产总值约为3600万元,基地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带动周边近500户农户共同种植蜜柚,并建立稳定的购销关系,为蜜柚种植户提供技术支持,直接带动农户户年均增收4600元。
重点项目快速推进。2019年全镇着力推进重点建设项目3个。一是台商投资建设的潭头甲壳生态现代农业观光旅游项目,总投资3亿元,面积超过12000亩,项目集观光旅游、休闲娱乐、农业体验、科学知识普及于一体。目前已经完成所有合同的签订,完成图纸的第三方测绘。桥梁设计完毕,河堤清理、扩建工作和停车场、景区道路逐步施工。二是莞商投资建设的茂名花田美生态旅游项目,总投资6000万元,目前已动工建设中。三是恒生弹性织物有限公司,已基本完成升级改造,投入1000多万元,扩建厂房,增加生产纺织机,为我镇提供了很好的就业岗位。这些项目完成后,全面推进我镇商业、农业、人文、休闲等配套服务设施建设,推动镇区建设与产业发展的有机融合,着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功能配套齐全、文化魅力彰显”的特色小镇。
(二)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美丽宜居潭头建设有新跨越。
人居环境整治成效初显。一是省定贫困村创建新农村示范村工作稳步推进。截至目前,两条省定贫困村的道路硬底化、集中供水、污水处理池及管网、垃圾池等项目工程已完成85%,在新农村建设上起到了示范带头作用。二是非贫困村示范点打造工作迈出新步伐。非贫困村共81条自然村均已基本完成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共拨付人居环境整治资金154.9万,资金拨付率为95.6%。按照“三清三拆三整治”要求,我镇面上村共清理村巷道乱堆放生产工具、建筑材料共3135户,清理房前屋后和村巷道杂草杂物、积存垃圾共4726户,清理沟渠池塘溪河淤泥、漂浮物和障碍物共3130处;拆除危旧房共1384间,拆除乱搭乱建、违章建筑共108处,拆除非法违规商业广告共210块;整治生活垃圾共5570处,整治生活污水共850处,整治水体污染共356处。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提升改善。
城乡清洁工程持续推进。千方百计加大“城乡清洁工程”经费的投入,利用28万元奖补资金激励各村收集垃圾费,按照“村收集、镇转运、市处理”的模式进行运作,全镇14条行政村96条自然村已通过“一事一议”进行垃圾收费,做到了全覆盖,全镇全年收费金额约52万元。全镇现有保洁员54名,其中镇级有12名。全镇配备铲车、洒水车、压缩车、抓臂车、南骏车、三轮车、保洁三轮电动车,有力地保障了潭头环境卫生工作。
生态环境持续改观。全面实施河长制,持续开展河长巡河活动。2019年推进江河湖库“清四乱”工作,共清理临河堤违建10处5456.2平方米,其中省定违建4处,自查发现6处。推进江河湖库“五清”工作,落实专项资金,加大河道“五清”工作力度,清污潭丹河北兰河段混合污水入河排污口1个,清漂潭丹河、大垭河、六同河和简垌河共8.7公里,清淤潭丹河、陂肚河、水翁河9.1公里、鉴江河山脚桥头、鉴江河根竹园河段等乱堆现象得到全面整治。堤岸因洪涝灾害造崩塌的下学庄河堤及时修复整治、修建生态护坡等。全镇共清理水浮莲1100平方米,出动挖掘机352台班,清理河道障碍物8.7吨,组织群众义务劳动12次,总投入30多万元。
以“基层党建”为振兴作组织保障。以推动组织振兴为重点,进一步完善村级治理体系,夯实基层基础,激发基层活力。一是对13个村(社区)党组织进行了规范性升级设置,增补了支委33名,有效地提升了组织力。二是实施基层党组织“头雁”工程,全镇村级党组织书记后备干部队伍配备59人。三是充实村级年轻干部力量,根据上级要求招录了24名候任村(社区)干部,有力地提升了新形势下农村工作局面。四是加强党员管理,全体党员加入“学习强国”平台提升自我,开展党员星级评定工作,党员亮身份、亮职责、亮承诺。五是积极开展“党员联系户”活动,直联群众共走访群众9833户,接待群众3304人次,共收集到221宗问题和建议,已办结221宗,办结率100%。六是提升村级工作规范化水平。持续抓好“四议两公开一监督”党务村务公开等村级制度落实,进一步理顺村级运行管理机制。七是完善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推动了乡风文明。
(三)民生福祉持续增进,人民幸福指数有所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