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五年,是政府职能大转变的五年。重点领域改革深入推进。认真落实市直管镇和松山湖功能区统筹发展体制改革,扎实做好发展规划、区域开发、招商引资、重大项目建设和政务服务等“五大统筹”领域对接融入。顺利完成镇级机构改革,深化“数字政府”建设,全市镇级规模最大的综合行政服务办事大厅建成投入使用,基本做到“进一扇门、办所有事”。启动镇属企业改革工作,做好资产清查,建立完善权责明确、治理规范的镇属企业资产监督管理体制。一批历史遗留问题得到有效化解。开展土地历史遗留问题专项清理行动,累计处置闲置土地 992.9亩,盘活存量建设用地1482.2亩,治理“两违”建设总面积超320万平方米。政风作风明显改进。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全面加强执行力建设,为民服务意识进一步提升。加强财政资金使用绩效管理,强化审计监督,“三公”经费逐年下降。
2020年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我们走过一段极不寻常的历程。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和外部中美经贸斗争带来的严峻挑战,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和镇委的决策部署,坚持全镇一盘棋,慎终如始抓好疫情防控,笃定心力做好“六稳”“六保”工作,成功稳住了经济基本盘,经济社会加快复苏振兴,夺取了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为“十三五”画上圆满句号。荣获市年度考核领导班子工作优秀镇和综合排名进步前三名,荣获八项全市“单打冠军”。
一年来,我们坚持以抓好“双统筹”为主线,确保经济社会健康平稳运行。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认真落实总书记提出的“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防控总要求,毫不松懈抓牢“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工作防线,全镇没有发生社区和企业集聚性疫情。组织171支党员抗疫先锋队,累计投入超5000万元防疫资金,成功应对春节后返程高峰、复工复产复学等巨大防疫压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聚焦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在市委市政府和市指导组的关心支持下,完善镇级指挥体系,以超常规力度抓好经济运行监测调度,全面落实减税、退费、免租、贴息、促消费等暖企惠企政策,累计为企业减免租金9819万元,经济增速由负转正,企稳向好势头进一步巩固。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3.2%,总量排名全市第九,增速在全市第一梯队镇街中排名第四;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增长16.5%,总量排名全市第四;外贸进出口增长6.1%,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地方财政总财力增长26.5%,村组集体经营纯收入增长10.3%。
一年来,我们坚持以民生“补短板”为重点,有效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归属感。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一文两攻坚”行动,全力补齐公共服务短板,扎实办好十件民生实事,推进重点民生事项落地见效。启动教育扩容提质和品质交通千日攻坚行动。新建改扩建公办小学5所,新增公办学位5710个。完成11条道路升级改造,新增公共停车位2159个。提升公共卫生服务,新建寮步医院永久性发热门诊,完成村社区卫生站点标准化建设,通过全国健康促进区和国家卫生镇复审。强化民生兜底保障,在市最低生活保障1.5倍的基础上,再提高200元每月的困难家庭人均收入差额补助,困难群体救助范围拓宽至常住人口,抓好就业帮扶,扩大居家养老“大配餐”服务覆盖面,推动基本保障从“补缺型”向“普惠型”转变。
一年来,我们坚持以产业创新强链为导向,着力推动实体经济提质增效。大力实施产业“强心补链”和高新技术企业“育苗造林”行动,推进“倍增计划”取得扎实成效,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72家、“小升规”企业67家。推动53宗工业“拓空间”项目建设,盘活存量低效土地约2563亩,预计未来三年可增加478万平方米产业载体。光大科技智慧谷、横坑万荣工业区等一批“工改工”项目加快推进。14个市重大项目完成投资28.3亿元,总量全市排名第九。全年招引内外资项目123宗,实际投资金额超53亿元。其中,超亿元投资项目5宗,投资总额13.5亿元。新引进10家民营外贸企业和跨境电商企业,引进服务业投资总额11.6亿元。松湖智谷招商成效初显,签约进驻项目185个,正式投产项目122个,实现年产值超20亿元、税收2.3亿元,较上年翻了一番。
一年来,我们坚持以项目化整治为抓手,全面提升高品质城市环境。城市品质三年提升计划圆满收官,城市形象和品质内涵明显提升。开展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科学谋划未来15年空间发展蓝图。全力打好水污染治理攻坚战,全面压实河长制责任,开展管网贯通、污水收集处理、水体与河岸一体整治,强化系统治理、源头治理,水环境实现根本性好转,在全市环境保护责任考核中排名第二。深化“3年3个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程,全域推动美化绿化亮化景观提升。推进“厕所革命”和“两违”专项治理,新建和升级改造公厕15座,完成治理违建任务158万平方米。全力配合推进莞番高速项目建设,开展上底和刘屋巷垃圾填埋场约90万立方米的存量垃圾清理整治。完成验收人居环境整治项目65个,清理整治田间窝棚1251个,所有村(社区)达到市美丽宜居村创建标准。陈家埔村创建了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浮竹山村创建了市特色精品示范村。
一年来,我们以建设“响应政府”为目标,切实提高政府治理服务效能。深入推进“一门一窗一网一次”政务服务改革,近九成的政务服务事项实现“一窗受理”,800多项高频次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办理,行政审批效率提升33%。建立健全群众求助快速响应机制,着力打造“民生大莞家”服务品牌,坚持做到“民有所呼、必有所应”,解决群众身边“小急难”问题。扎实推进法治寮步、平安寮步建设,落实镇级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加强执法队伍专业化建设。积极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强化公共安全保障,社会治安形势全面向好,生产安全事故和亡人事故发生率同比实现“双下降”。“智网工程”创建全市首批八个五星示范网格之一。扎实做好“双拥”工作,镇退役军人服务中心获评省五星级示范退役军人服务中心。抓好国防武装工作,获得全市唯一的全省先进基层武装部。完成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登记工作。统计审计、档案方志、防震减灾、民族宗教、工青妇幼、残疾人等工作全面推进。主动接受人大和社会监督,人大建议办结率和满意率均达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