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大朗实际,结合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2020年全镇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为:要优先稳就业保民生,城镇登记失业率在3%以内,登记失业人员就业率达80%以上;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持续下降;努力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
围绕上述目标和要求,各单位、社区(村)必须全面落实上级和镇委各项决策部署,突出抓好以下工作:
一、以更大决心推进经济复苏,全面激活经济发展动能
深入挖掘经济增长潜力。加强经济运行监测调度工作,推动重点企业产值、进出口值、批零数和税收数据“四回归”。立足大朗中小微企业数量多的实际,加大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扶持力度,将拉动零售、餐饮、文体、批发等产业放在重要位置。把促消费作为完善内需体系的着力点,安排300万元专项资金,持续办好“乐购大朗”等系列活动,实现消费复苏回补和潜力释放。全力推动“毛织+电商”“装备+智造”“电子信息+品牌”等业态融合。
精准高效服务企业。狠抓“稳外贸20条”“投资松绑30条”、税收减免等政策落实。切实发挥政府作用,全力稳住产业链关键环节和龙头企业,针对筛选出的219家重点关注企业,点对点为企业纾困解难,以此带动产业链上下游的企业稳定生产经营,保住我镇产业链配套优势和产业集群优势。加大“倍增计划”推进力度,积极挖掘并精心培育有意愿上市的企业,鼓励企业对接资本市场进行融资,力争在5年内推动3—5家企业上市。
加快毛织产业转型升级。瞄准毛织产业“微笑曲线两端”,做强研发和销售环节。加强与东莞职业技术学院交流合作,促进作业变成作品、作品变产品、产品变商品,实现课程资源向市场产品的转换。配齐配强毛织人才,高标准完善毛织人才驿站,加快推进大朗数字贸易产业服务中心、京东物流超级供应链直播基地等6个直播基地建设,通过培育网络带货等新兴经济业态,带动实体经济发展。加快实施巷头社区500亩毛织工业园连片改造,扎实推进环保专业基地“一园一策”工作和二期开发建设,推动毛织企业集中结算,全力打造毛织产业发展新高地。推进毛织企业抱团发展,鼓励企业参加各类展会,办好“织交会”、毛衣“国内行”系列活动。持续推进“大朗毛织”区域国际品牌建设,不断提升产业集群综合竞争力。
二、以更暖温度保障改善民生,不断增进群众福祉
强化民生兜底保障。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着力增进民生福祉。以2020年“十件实事”为抓手,不断改善民生条件,着力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实施人才培养和劳动力素质提升工程,研究出台更加积极的就业创业政策,使更多劳动者长技能、好就业。提高低保、低收入家庭认定标准和特困人员供养标准。加快推进大朗医院改扩建工程,完成立体停车库建设,升级改造大朗医院发热门诊,全面提高社区家庭医生签约的覆盖面,创建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全面推动学校食堂“互联网+明厨亮灶”工程建设,筑牢食品安全防线,为全市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提供有力支撑。扎实开展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
大力推进教育扩容千日攻坚和品质交通千日攻坚。加快推动新大朗中学新校区动工建设,有序推进中心小学、培兰小学、巷头小学等项目新建、改扩建工作,引导更多小区配套幼儿园办成公办园或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继续推动集团化办学,深化“一校一特色、一校一品牌”,推动各中小学优质特色多样化发展。建立停车位信息数据库,构建云平台系统,全力推动公共停车位建设。聚焦交通堵点,加强事故黑点、易堵路段的排查,大力推进摩托车、电动三轮车、电动自行车治理工作,营造安全、畅通、文明的交通环境。
加快文体事业发展。围绕文商旅融合发展的目标,大力推进松朗城市文化客厅建设,以文化艺术中心为龙头,高标准打造松山湖功能区文化设施标杆,以长盛二期规划三路为载体,高水平打造艺术步行街,形成“以文带旅、以旅兴商、以商促文”的发展模式,构筑集“购物、餐饮、娱乐、休闲、旅游、商务”为一体的一站式消费圈。深入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争取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大朗样板”。加快图书馆服务点建设,完成水口村图书服务点等“阅读驿站”建设,丰富“朗”字文化学习品牌。利用好大朗红色革命遗址、毛织工业等旅游资源,打造红色、工业旅游项目,促进大朗文化产业繁荣发展。大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以篮球、羽毛球等各类运动抓手,倡导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
三、以更大力度狠抓社会治理,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
抓紧抓实常态化疫情防控。时刻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始终把人民群众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严格落实属地属事责任,建立健全疫情防控常态化工作机制,突出做好无症状感染者、密切接触者等重点人群防控,加强重点场所管控,盯紧学校、密闭场所的疫情防控工作,加强社区(村)联防联控,织密基层防疫安全网,引导群众常态化做好科学防控和个人防护,不断巩固疫情防控持续向好态势。
突出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充分发挥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的作用,让城市治理更加科学、精细、智能。稳步推进“数字城管”建设,以信息化、智能化推进城市管理工作。创新“两违”动态监测方式,高效高压整治“两违”,确保“零增长、减存量”。加强农民住房管理,严查小产权房销售行为。持续开展“行走大朗”“厕所革命”等专项行动。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先导,精细化治理农村环境卫生,促进城市环境卫生工作提质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