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南通市通州区锡通科技产业园(张芝山镇)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张芝山镇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以审议,并请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18年工作回顾
2018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镇政府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围绕高质量发展要求,狠抓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生态建设、社会民生等重点工作,优化管理机制,强化责任担当,全年各项工作有序推进、成效明显。
(一)综合实力持续增强,发展优势加速积聚
2018年全镇上下勠力同心、攻坚克难,科学谋划布局、把准发展思路,着力调结构、促增长、优生态、惠民生,经济社会发展总体稳中向好。经济运行方面,全年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94亿元,同比增长(下同)40.2%,增幅排名全区第一;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3.5亿元,增长14%;实现工业应税销售77.8亿元,增长32.8%;实现服务业应税销售9.7亿元,同比增长61.3%;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4亿元。产业培育方面,重点引进技术含量高、附加产值大、市场前景好的优质项目,行业类别主要集中在智能装备制造和新材料产业。全年先后引进苏州大华精密装备、佳纯精密模具、青蚨新材料、施依洛风机、德盛精密模具等一批高质量项目。村营经济方面,村集体经济加速壮大,10个村均超50万元,超额完成全年指标。建设规模农业项目5个,投资总额达2.05亿元,较好完成区下达任务。农村产权交易进一步透明化、规范化,全年村集体交易平台累计成交13笔,金额176.77万元。
(二)招商质态持续优化,新兴业态加速形成
优化招商机制,不断强化招商组织。建立项目服务联动机制,通过强化跟踪、协调服务,促进招引项目快速落地。坚持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并举,通过特聘代理制等方式,强化与优质企业、科研院所的战略合作,延伸招商触角,优化招商结构,增强招商力量。抓好精准招商,突出跟进重点区域。加大定向攻坚力度,努力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地,寻找资源禀赋、产业定位、平台要素有交汇的载体,锁定智能装备制造和新材料产业项目,推进企业层面的跟踪和行政层面的对接。主动对接上海,承接外溢产业,全年签约上海方向项目14个,约占投资总额的80%,其中,重点推进总投资20亿元的未来岛项目,全面建成未来岛项目一期工程。加快项目集聚,全面拓展项目资源。坚持高端化、高质量的新业态取向,充分发挥项目引领支撑、辐射带动作用。全年共签约项目28个,总投资达110亿元,其中签约亿元以上的内资项目25个,千万美元以上的项目3个;完成注册项目17个;注册外资实际到账5061万美元,总量位居全区前列。
(三)项目建设持续发力,新旧动能加速转换
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全年新开工亿元产业项目17个,计划总投资54.5亿元,新开工重大项目3个,新竣工产业项目13个,其中工业项目10个,服务业项目3个,新转化达产项目2个,工业、服务业各1个。坚持将项目推进具体事项明确到责任部门,逐个排定时序表,强化对项目的跟踪推进,以月保季,以季保年,确保项目签得好、落得快,兴耀机械、锦岸机械、艾佩达精密机械、豪佑自动化设备等智能装备项目加速推进;吉美装饰、海昌机械、英思创薄膜等新材料项目加速转化;华诺物流二期、金鼎龙家居仓储物流中心、韵达电子商务项目等服务业项目全面提升;新三亚建材、创业园二期全面转化达产。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达区级目标任务。
持续增强创新活力。强化落实规模以上企业研发经费申报、江苏省科技企业家遴选排查和专利技术申报等工作。深入开展产学研合作,完成产学研企业备案数2家,签约数2家。组织 “2018院士专家通州行”;成立紫罗兰、航泰船舶2家企业科协。2018年全区企业科协现场推进会在紫罗兰公司成功召开。全年申报高新技术企业7家,外观专利400件,发明专利30件。
深入开展银企对接。积极探索政府债务化解途径,努力降低融资成本,全年完成融资约23亿元,有效保障园区开发建设的平稳运行。出台《锡通园关于非法集资风险专项排查活动的实施方案》,62家企业接入江苏省金融服务平台。开展打击和处置非法集资“百日行动”,排查辖区内19家重点企业,未发生非法集资等现象。
(四)污染攻坚持续突破,区域生态加速优化
健全工作机制。成立锡通园环境保护办公室,制定环境监管网格化管理方案,先后出台《锡通园环境监管网格化管理实施方案》、《锡通园环境监管网格化考核办法(试行)》,编制《锡通园重金属重点防控区整治方案》。做好园区企业环评预审工作,全年预审企业23家。开展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基本名录库校核填报工作,完成第一阶段污染企业清查建库工作,督促58家企业完成年度环境统计填报工作。
突出问题攻坚。成立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指挥部,全面开展“263” 污染防治攻坚战,拆除25家钢丝绳企业污染工段,规范处理污泥、磷渣、废酸约5000余吨。关停通启运河生态红线范围内2家印染企业。组织开展污染源大排查大整治、重点环境信访问题“百日攻坚”行动。取缔各类“散乱污”企业50余家。加强对建材、石化、玻璃行业、危化企业、燃煤锅炉、VOCs治理等落后产能摸排处置。完成“三废一家具”、“三桶油”、“地条钢”等企业整改整治。积极引入第三方环境监管,完成企业“一企一档”环境管理台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