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生态环境治理。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坚持源头治理,强化污染源普查成果运用,有针对性地开展“263”“散乱污”“三河三行业”等专项整治。持续抓好中央、省市区环保督察交办突出环境问题整改,确保不反弹、不回潮。聚力攻坚水环境治理,严格实施“河长制”“断面长制”,加大对九圩港岸线整治力度,完成九圩港护岸工程2.9公里,确保省考以上断面水质达标。落实农业面源污染和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推进生猪养殖管理、企业达标排放等综合措施,不断健全环境保护网格化监管体系。实施镇污水处理厂提标扩容工程,推进新设排水口设计、建设工作。强化污水收集管网建设,不断提高接管率、纳管率。加快推进村居农民集居点污水管网及小型污水处理设施建设。
三、坚持强村富民,持续推动乡村振兴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和生产经营体系,努力开创新时代“三农”工作新局面。
加快农业转型发展。积极发展绿色农业、品牌农业,推进“互联网+农业”、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等新业态、新模式,大力发展一村一品,推进绿色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建成区主要农作物新品种示范基地。推动村集体建立股份制专业合作社并领办新型合作农场,新建新型合作农场2个。持续推进“三个全覆盖”试点,积极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力争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10家。加强农田水利、农机作业配套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物质技术装备水平,创建省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镇。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组织各类培训1600人次以上,着力提升农民组织化程度。
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依托农业自然生态、农村特色风貌、乡土历史文化等资源优势,积极推动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拓展,引导更多要素向农村流动。加快农村道路交通、自来水管网等基础设施提档升级,新建农村道路10公里,拆建农村桥梁3座,逐步实施村居安全饮水提升工程。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深化农村环境“五位一体”长效管护,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疏浚农村河道6条,营造干净整洁的村庄环境。按照“生态优、村庄美、产业特、农民富、集体强、乡风好”标准,推进睹史院村特色田园乡村建设,新建“水美乡村”1个。
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积极推进“三权”分置和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充分运用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成果,盘活村集体经济组织各类资产,努力提升村级集体造血功能。持续强化村级财务管理,规范村级集体资产交易,确保集体资产、资源交易全部纳入省级农村产权交易信息平台。拓展产业致富渠道,鼓励各村居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发展土地股份合作、物业管理、租金收入等多业态集体经济。大力支持经济薄弱村增加经营性收入,推进经济薄弱村标准厂房项目承租代管工作,确保每个村每年租金收入不少于15万元。扎实做好与陕西省汉中市镇巴县对口支援和扶贫协作工作。
四、坚持共建共享,持续改善民生福祉
聚焦补齐民生领域短板,解决好重点领域民生问题,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优化公共服务供给。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推进石港高中恢复办学工程建设。加大对公办幼儿园的监管指导,促进中小学校持续提升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常态化开展非学历教育机构清理整顿工作,规范管理社会办学机构。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组织送戏下乡、送电影进村等文化活动180余场,举办戏剧曲艺艺术节、盆景艺术展、群众广场舞大赛等活动,做精做优特色文化品牌。持续巩固“省级健康镇”创建成果,加强村居卫生室规范化管理,加大卫生室医生队伍建设力度,打击非法行医行为,保障群众生命安全。实施农村改厕工程,完成区下达年度任务。规范管理各类民间文化艺术表演团队,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和全民健身活动。
加快完善保障体系。突出产业富民,举办园区企业招聘会,发挥项目、园区建设的带动就业作用。加大劳动技能培训力度,提高就业技能培训实效。加快发展社会养老事业,推进居家养老服务站标准化建设,持续提升居家养老服务水平。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扎实做好“阳光扶贫”工作,力争到年底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全部实现脱贫。充分发挥社会救助制度兜底保障作用,持续做好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等工作,实施残疾人社会关爱工程,推进农村危房改造10户,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依法维护弱势群体合法权益,做好妇女、儿童、青少年、关心下一代等工作。
加强平安石港建设。着力防范政府债务风险,努力化解存量债务。持续开展防范处置非法集资和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行动,健全金融风险防控长效机制,确保不发生重大风险。深化网格化服务管理机制,推进镇村网格实战化运作,推动网格化管理向末端延伸。扎实抓好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强化矛盾纠纷排查预警,开展信访积案化解,把不稳定因素化解在萌芽状态,切实保障公共安全。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扎实推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强化安监队伍建设,以最大力度防范和遏制安全事故。完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系,提升食品药品保障水平,确保全镇社会大局稳定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