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屋乡位于于都县东北部,辖区总面积43.3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4392亩,水库9座,素有“六山一水二分田,一分道路和庄院”之称。辖9个行政村、138个村民小组,6862户27537人,其中农业人口25776人。全乡“十四五”重点帮扶村6个(杜田、围上、枫树、上塘、严岗、寒信)。目前全乡已脱贫人口1115户5121人,“三类人员”监测户73户312人。现党政领导班子14人,党支部10个,党员526人。初中1所,小学8所(含中心小学),公办中心幼儿园一所,民办幼儿园4所。乡域内建成富硒基地主要产业分别是:水稻、油茶,脐橙,蔬菜大棚、肉鸡等。全乡林木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80%。乡交通便捷,距323国道11公里,距离县城32公里,距于都东高速出口18公里,距宁定高速仙下10公里,县道X439仙澄公路穿境而过。乡域红色、古色、绿色文化底蕴深厚。
产业发展方面:一是现代农业加速发展。建成全县首座集机械化育秧中心和稻谷烘干厂于一体的现代农业服务综合体,成立振腾乡级村民合作社联合社抱团运营发展,示范推广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有效破解了传统水稻生产效率低、成本高、烘干难等问题。2022年7月,省委副书记、市委书记吴忠琼同志来我乡调研视察现代农业发展工作,全市水稻机械化种植推广现场演示培训会在我乡召开。二是特色农业提质增效。在杜田、严岗、围上、康梁等村建设富硒水稻基地3000亩,新增富硒产品认证6个,创建“寒信峡”富硒大米品牌,打通了富硒稻米“产、购、储、加、销”一条龙产业链。因地制宜发展大棚蔬菜、露天蔬菜和肉鸡养殖等富民产业,截至目前,全乡共种植油茶1.4万亩,脐橙2300亩,搭建大棚蔬菜1700余亩,露天蔬菜400亩,航空大豆1000亩,肉鸡养殖大棚11315平方米,年出栏量达30万羽。三是乡村旅游蓬勃发展。充分发挥段屋乡丰富的“红古绿”资源优势,狠抓旅游基础设施完善、景点提档升级工作,在严岗、胜利、围上、段屋、枫树、寒信等村建设了6个“五美”乡村示范点,打造了一条以“红色教育、红色研学、非遗传承、亲子游乐、采摘观光、农耕体验、乡愁记忆”为特色的田园型休闲度假路线。组织承办了“五一旅游节”、“沙滩啤酒节”、“于都县2022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等系列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大道薪火》、电影《半条被子》在寒信取景拍摄。在广大干部群众的努力下,多项荣誉纷至沓来:乡政府获评省级非遗小镇年度评估优秀创建单位,寒信古村被列为全国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优选项目,围上村获评省级红色名村、严岗村获评市级红色名村。
文化资源方面:段屋是一块红色故土。自1930第一个党组织段屋区委的成立开始,无数的革命先烈为了伟大的共产主义事业和民族的解放、人民的幸福,义无反顾踏上漫漫征程,抛头颅、洒热血,创造了可歌可泣的功绩。1931年11月,彭德怀在寒信梅江大沙坝上召开了千人干部群众大会,讨论打土豪分田地、建立政权、扩大红军、支援战争等重要问题。1934年10月,由军团长林彪、政委聂荣臻率领的红一军团在段屋铜锣湾休整补充,并在刘氏祠堂召开了排长以上干部会议,进行思想动员、部署战略转移等问题。红一军团于16日从铜锣湾出发,作为野战军的左路前锋踏上长征之路。抗日战争期间,解放军八十一后方医院从赣州府搬迁到寒信村驻扎一年有余,还留下了大坳背伤兵墓地。随后不久,赣州劳作师范迁移到寒信村办学,也历时年余。段屋是一个客家故园。古时,梅江是连接于都等六县的重要黄金水道,寒信峡在梅水航道中以其地势险要,成为整个航路中的一个重要码头而日渐繁荣。现存的寺庙、祠堂、门楼、戏台、接官厅、拱桥、古码头及老宅院、店面排屋等,展现了赣南客家建筑风貌和客家民居特色。水府庙会是寒信峡人的盛大节日。每年农历七月二十四日前后一周,四邻八乡的客家人逾万之众都要涌往这里,搭台唱戏、祭祀水神、庆祝丰收、祈求平安,玄天的鞭炮响彻云霄,情景胜似过年,可谓是“火树银花不夜天”。为研究赣南客家建筑风格及祭祀、庙会等民俗文化提供了实物资料。段屋是一块风水祖地。寒信峡是赣派风水祖师杨救贫生前活动频繁地和死后归葬之地。杨救贫,本名杨筠松,祖籍窦州人(今广东信宜市),唐僖宗朝国师,官至金紫光禄大夫,掌管灵台地理事,唐朝末年杨救贫从长安弃官不做,窃得皇家风水秘笈,从武夷山脉寻龙脉至于都,以堪舆术名世,晚年流寓于都,卒于寒信峡药口坝。相传他有三项宝器:地埋书、赶山鞭、弓箭。至今寒信峡还流传着种种有关杨救贫的传说故事,也给风水文化带来了种种谜团,其中“生死之谜”、“板凳定向之谜”、“偈语之谜”成为后来杨公风水文化研究探讨的永恒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