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修水县余塅乡基本情况简介及行政村名录

  余塅乡位于修水县西南边陲,界于土龙山脉与东阳山脉之间,与湖南省平江县毗邻,面积37.5平方公里,辖5个行政村,分别是上源村、余塅村、东坑村、小坪村、茶山村,共958户,4557人。大余、联源公路贯穿全乡和修水县大桥镇、湖南省龙门镇相通,甘坑、东坑、茶山、小坪公路深入各村,交通相对方便。水资源主要有破塘舍、料石坳两座小二型水库。耕地面积3200亩,山林面积4.3万亩,林木主要以松、杉、杂木、油茶、毛竹为主,其中国家公益林和省级公益林项目面积2.3万亩。森林覆盖率达70%以上。在大革命时期,这个小乡有175名烈士为革命英勇献身。7VC乡村百科--为乡村振兴助力

  余塅乡名人:余塅乡界溪村才子吴国宝任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贫困与金融发展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教授.东坑村才子吴泗宗现任上海同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党委书记,教授、博士生导师.其弟吴慕林现任江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收费管理处处长。7VC乡村百科--为乡村振兴助力

  余塅乡百年老屋:下界头老屋距今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是余塅目前保存最为完整的十座古屋之一,曾是余塅公社社队活动场地。据吴氏宗谱记载,老屋始建于清朝嘉庆五年既公元1800年,前后花了三年时间才竣工,是余段吴氏始迁祖吴汝云的第十八世孙吴学成所建。7VC乡村百科--为乡村振兴助力

  余塅乡千年古树:历史上流传余塅三棵古树,相传有一吴姓大户官家退隐还乡,闲居余塅,从家乡带来三棵名树,栽种于余塅三处,以示对家乡的眷恋和对余塅的热爱。现在余塅村四组还有一棵上千年的胡椒树,古树环抱10米。每年春季吐绿,枝繁叶茂,吸引慕名而来的人驻足观赏,流连忘返,争相拍照。胡椒古树已成为余塅的美丽代名字。在东坑村半山路旁大树坳还有一棵三叶古松树,苍老挺拔。另一棵开红花的茶树据说在土龙山玉泉寺,但鲜有人知确情!7VC乡村百科--为乡村振兴助力

  余塅灯戏:余塅灯戏,古称灯会,有石碑碑刻为记,始建于清嘉庆十年,乙丑岁(公元1805年),距今二百一十载,发源由吴能让、吴亦忝、吴彩畴、吴慕陶等人,拜师平江县长寿镇灯戏师,延续至今。7VC乡村百科--为乡村振兴助力

  灯戏名称由来因古时表演时,用楠竹灌入清油,插入棉布条点燃照明,或用灯笼照明,演出而得名。灯戏的形成,民间传说不一,有的说梁山寨百零八将无一善终,阴魂不散,人民于野外搭台张灯演戏,慰之遣之。有的说,宋仁宗大建清醮,国人张灯结彩演戏奉神,以求地方民康物阜,但更多的传说,则源于唐朝,唐玄宗微服私访,逆汨罗江而上,下榻平江的嘉义镇,因离别皇宫甚久,加之投宿山野小店,倍感寂寞,便滨起了地花鼓,唐玄宗饰演丑角(灯戏称三花)随时反串旦角,君臣同乐。后在民间流传开来,每当逢年过节,人们便以一丑一旦,或二丑二旦等上门表演地花鼓,送上吉祥,恭贺新禧,通过年久月深的发展进程,民间逐步形成了搭台表演,为了纪念灯戏的悠久历史,每场灯戏的开锣鼓都十分讲究,必须开始演奏“匡匡七 七七匡 匡匡七匡 七七匡。”译为“唐朝起,宋朝兴,唐宋元明清,流传到如今。7VC乡村百科--为乡村振兴助力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乡村百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xzzfgzbg/jiangxi/9184.html

收藏此文 赞一个 打赏本站

如果本文对你有所帮助请打赏本站

  • 打赏方法如下:
  • 支付宝打赏
    支付宝扫描打赏
    微信打赏
    微信扫描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