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政府自身建设不断加强。旗帜鲜明讲政治,学深悟透新思想,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严格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之以恒纠“四风”,意识形态和党风廉政建设不断加强。坚决服从镇党委领导,自觉接受镇人大监督。以“工作落实年”为抓手,持续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扎实开展“大学习、大调研、大改进”活动,严厉整治“庸懒散”,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持续提升。
各位代表,困难中的成绩来之不易,压力下的收获更为可贵。这些成绩的取得,是镇党委统揽全局、坚强领导的结果,是镇人大和社会各界有效监督、鼎力支持的结果,是全镇上下砥砺奋进、顽强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镇政府,向各位人大代表,向全镇广大干部群众和所有关心支持杨店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各位代表,过去的成绩值得肯定,但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不容忽视。当前,我镇经济发展动力不足,新旧动能转换不快,发展要素制约明显。财政总量少,经济建设、社会建设投入资金不足;龙头企业少,核心竞争力不强,缺少能够支撑带动产业发展的领军企业和大项目;部分干部担当力、执行力、落实力、服务力仍然不够,政府服务效能有待进一步提升。对此,我们必须保持清醒头脑,突出问题导向,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2019年工作安排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也是我镇奋力突破、抢抓机遇、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年。今年政府工作总的指导思想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牢把握“求突破、争进位”总要求,紧紧围绕 “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和美杨店”一个目标定位,坚持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三化并举”,全力打造农副产品加工贸易示范区、新型城镇化示范区、乡村文明示范区和党建创新示范区“四个示范区”,重点突破招商引资、新型城镇化、现代农业、文化教育、基层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六项重点”,努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持续推进“工作落实年”活动,奋力开创“和美杨店”建设新局面。
全镇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方财政收入达到2500万元,增长8.9%;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9%左右;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5671元,增长9%。
完成上述目标任务,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突出抓好招商引资,为经济稳步发展注入新动力。坚定不移把“双招双引”作为经济工作的生命线,扎实推进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和项目攻坚。继续实行重点工作专线责任制,采取重点工作清单管理、挂图作战,明确牵头领导、具体责任人,力促项目早开工、快建设、早达效。积极推进山东华程化工、江苏新淮河科技、宜昌易科新材料等项目开工建设。加快寰澳棉业二期、海强环境工程、青东智能科技、山东众纺新材料、寰发玻璃制品等项目投产达效。利客来购物广场10月份建成营业,届时将成为全县集超市百货、品牌服装、特色餐饮、休闲健身、文化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大型购物广场。加快推进杨店镇高效创意农业生态观光园项目,力争年初动工建设,5月份正式开园运营。突出以商招商,强化与企业的沟通联系,与企业家搞好服务、交好朋友,让企业家当好招商引资的“排头兵”、宣传推介的“代言人”,掀起新一轮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热潮,力争引进亿元以上项目2家,5000万以上项目4家。
(二)突出抓好现代农业,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添新活力。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推进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优化农村集体土地流转,采取大户承包等经营模式,新增土地流转面积3000亩,确保全镇土地流转率达到95%以上。做大做强品牌农业。建设“泗汶西瓜”种植示范基地1处,走高标准、规范化管理的特色农产品品牌发展之路,让“泗汶西瓜”产业成为农民群众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开展核桃、蔬菜“三品一标”产品认定,推广以芦花鸡为重点的林下养殖、山地养殖、田间养殖等新模式,扩大牧草种植面积,推行试点村树莓种植,提质增效种养业。大力发展农业“新六产”。积极培育西国示范园、文武山庄现代农业示范园、郑村现代农业示范园、高效创意农业示范园,确保早日开业运营。力争莲花山村通过省级旅游特色村验收。切实发挥鲁王、陈堂、彩山等省级旅游特色村的示范作用,带动更多群众脱贫致富。扩大彩山百果采摘园种植面积,发展乡村采摘游。完成济宁昌润农贸市场建设,大力发展订单农业,完成蔬菜批发市场和农产品配送冷链体系建设。发展培育县级农民专业合作社3家,家庭农场2家,市级农民专业合作社1家,家庭农场1家。积极争创济宁优饲草业、润祥养殖为市级龙头企业,济宁安鑫养殖为省级龙头企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发挥中国农业大学社会服务实践基地带动作用,做大做强“汶鑫黑猪”产业。
(三)突出抓好特色镇村建设,为杨店快速发展彰显新气质。扎实推进社区建设。加快刘古敦、泉河小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确保2019年年底完成居民楼回迁入住。同步探索与新型城镇化相适应的管理体制和服务机制,实现乡村适度“人口集中、土地集约、产业集聚”,实现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联动发展。强化提升农田基础设施。实施骨干排水沟疏通工程2公里,新修桥涵60个,铺设管道10000米,新建蓄水池5个,新上变压器2台,新打眼芯井2眼。全力配合做好泉河治理工程,打造绿色生态经济长廊。全面深化大气污染防治。加大环保巡查工作力度,落实大气污染网格化管理,深入开展“小散乱污”企业“回头看”工作,确保“小散乱污”企业、已取缔小锅炉无死灰复燃现象。认真抓好中央和省市县环保督察问题整改,盯住重点难点问题,压实整改责任,强化跟踪落实,坚决防止反弹。全力实施人居环境整治。完善提升村级“五化”工程,加大镇驻地“八乱”治理、村庄环境卫生整治力度,实施村庄清洁行动,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畜禽粪污治理,建立农村改厕长效管护机制,持续提升镇、村环境质量,让乡村变得更加宜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