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津县郑保屯镇2019年工作总结
2019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郑保屯镇党委政府团结依靠全镇干部群众,解放思想,攻坚克难,务实奋进,开拓创新,在基层党建、高质量发展、基层治理、民生保障、社会稳定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探索,实现了经济社会长足发展。
一是构建“党建+”大格局,提升基层党建组织力。
按照“六个一”标准构建“1215”党建载体,即1处镇党校,党员教育实践基地、李思孝党史教育基地2处红色基地,15所村党校。设计建设党建红色展厅,打造杨庄村“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一条街,统一标准规范提升15个村党支部和党群服务中心,在308国道两侧及五屯、八屯、邢庄等村庄建设100处党建雕塑或党建标志,夯实基层党建阵地。
结合基层党支部“达标创星”及“1246”领头雁计划,持续完善“党建指导员+村党建员”双员制,建立完善党建“双员”制选、育、管、考、评管理平台,让党建工作每个环节专人抓、专人管,实现基层党建有安排、有督导、有落实、有反馈,提高了党建工作成效。持续开展“六亮六比”星级共产党员家庭评选活动,对全镇共产党员家庭星级进行调整,亮身份践承诺。
以“一核多点、整体连片”为布局,加快推进乡村振兴“1+6”示范区建设,绘就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新蓝图。一是加速“一园一体”的带动辐射作用。深化“124”战略的实施作用,加快投资3.5亿元的鲁冀羊绒创业产业园建设和投资2.8亿元的村级集体经济产业综合体建设,整合集体资金、参股经营、抱团发展、保底收益、按比分红。一村一策或一村多策,布局七屯村林下经济、杨西村特色种养殖、五屯村党建共享大棚等六大特色产业带,着力实现村级集体经济“清零倍增”与“富农强村”比翼齐飞。
二是坚定践行高质量发展,提质增效壮大综合实力。
启动投资1.8亿元新旧动能转换孵化园项目,总占地80亩,建设钢结构、砖混外墙标准车间4万平,电子商务楼和人才公寓3600平。园区内统一绿化、硬化、亮化,集中办理国有土地证、不动产证和其他相关手续,健全消防体系。坚持做大经济增量,新建投资1.1亿元的鼎泰绒毛项目、投资6000万的功法工贸项目、投资3000万的惠福园服装加工项目。持续优化产业存量,恒鹏绒毛、锦腾绒毛、鼎泰绒毛等多家羊绒加工企业投资200万元新上精梳设备360台,生产效益显著提升;彩虹纺织投入技改资金500万元,新上1条气流纺生产线,提高了产品附加值。
三是突出利民乐民惠民,全域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严格贯彻落实清洁行动“四清一改一增”工作要求,党政主要负责人甘当“施工队长”,带领班子成员,坚持一线办公,机关干部紧盯现场,村“两委”干部全面发动、狠抓落实,社会力量积极响应、自觉参与。镇村两级累计投入资金110余万元,参与人数1万余人次,出动大型机械2900余台次,全面清理“三大堆”,彻底整治坑塘沟渠,集中清理残垣断壁,盘活空闲宅基,村居环境焕然一新。建成“微公园”和街心小花园7处,安装党建雕塑、文化牌360余件,高规格建设街边花池近万平,栽种榆叶梅、紫叶李等观赏树木1.6万余株。动员发动社会力量及资金20余万元主动认领树木、捐献物品、购买物料、修复路面。
启动“十街百巷千户”文明创建活动,每村创建1条文明大街、10条洁净胡同、80-100家美丽庭院,力争用三年的时间使697条街道胡同全部创建文明洁净街巷,40%—50%以上的家庭创建美丽庭院,以“十街百巷千户”行动为突破,以街巷长制为抓手,实现人居环境常态化、全域化推进,建立起常态化的管护机制,逐步改善老百姓生活习惯,建设文明美丽乡村。
四是丰富活动载体,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
启动“百名干部联百巷、百名党员联百户、百场服务联民心”“三百三联”活动,选拔百余名优秀党员、干部定点联系百条街巷、服务百户群众,广泛开展“理论宣讲、政策宣传、文化传播、饮水安全、道路交通、项目落地”等服务,以钉钉子精神,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公里”。推动多元参与,打通治理末梢。坚持党建引领,选拔出697名热衷公益、公道正派、乐于奉献,具有良好群众口碑和群众号召力的“小巷管家”,以村内主要街道划分为基础,建立了116个小巷议事会,建立“一村一站一图一册一平台”“5个1”微治理工作站,实施“一句话承诺、门前三包、周五志愿行”“135”行动,号召小巷管家参会参事、共商共议,织就美丽乡村、防火防盗、纠纷调解、文明传播的“一张大网”,建立党群“家门口服务圈”。
五是深入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以文化人育新风。
依托镇实践所、村实践站和实践基地“1+15+N”架构,750人服务队、222人宣讲团、156人庄户剧团以“六传六习”为统领,持续开展“三百工程”。以“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覆盖到哪里”为工作理念,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三百”工程为突破,使新时代文明实践向立体化、系统化、常态化推进。深入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在全省率先建设巾帼文明实践所,建设乡镇青年志愿服务站,开展新时代新女性”、“青春心向党建功新时代”等主题系列活动12场,群众参与达4900余人,评选各类先进典型460余名,进一步实现了农村党员、新女性、新青年、文化工作者等群体的全覆盖,让理论飞入百姓家,文化活动遍街巷,科技走进田垄间,道德融入血脉里,擦亮了“诚信、仁义、文明、包容”运河新风这一金色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