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19年4月26日在崔家峪镇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崔家峪镇人民政府镇长 铁保民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镇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2018年工作回顾
2018年是本届政府施政的第二年,镇政府在镇党委的正确领导和人大、政协的监督支持下,紧紧团结全镇广大干部群众,务实求进,开拓创新,真抓实干,较好地完成了全年任务目标,富裕文明和谐幸福新崔家峪建设迈出了坚实步伐。2018年,实现地方财政收入6842万元,超额完成年初目标任务,总量位居全县第五名;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5%;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实现7.55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96亿元。一年来,被市委、市政府授予2018年度全市信访工作“三无”乡镇,被县委、县政府授予综合考核三等奖,同时,取得了信访工作第一名、政协工作第三名、人才工作第五名、农村三年攻坚道路工作第一名、殡葬改革工作第六名、“125”工程工作第五名的成绩。
一、经济发展质效同增
“双招双引”实现大突破。采取专业招商、以企招商的方式积极开展招大引强、精准招商,与中国科学院、山东大学、中国矿业大学等建立了合作框架。代表县委县政府参加了全市在广州召开的“双招双引”签约会,成功签约了投资1.5亿元的机械制造项目;2018年,新引进项目7个,其中,投资过2亿元的项目2个,分别是凤栖谷旅游开发项目和开峰机械项目,这两个项目均是淘汰矿产资源型企业发展了新业态、新产业,引领了新旧动能的发展方向。人才引进工作稳步推进。完成A类创业人才1名,B类创新人才4名,积极服务西部隆起带人才1名,在人才工作观摩活动中取得了全县第三名的优异成绩。工业民营经济实现新发展。以转方式调结构为主线,发挥大项目对镇域经济发展的支撑和拉动作用,新增市级工程技术中心1家、规模企业2家;广聚油缸投资6000万元实施了年产3万套高档油缸配件生产项目;国力化工投资900万元新建SIS系统、防爆功能中控室,实现了智能远程控制阀门;航冠食品投资2500万元新上威化饼生产线、铜锣烧生产线、蛋卷生产线、八宝粥生产线,重点企业后发优势明显。同时,发挥镇内闲置场所的优势,引进小微招商项目8个。
二、城镇面貌显著改善
环境卫生不断优化。在全市多次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电话抽查中名列前茅,特别是第三季度电话抽查中居全市第三名、全县第一名,被选为全市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现场观摩点,得到市县领导一致好评。环境整治成效显著。坚决打赢环保攻坚战,取缔“小散乱污”企业3家,清理取缔燃煤小锅炉4家,关停禁养区养殖项目45家,整改提升25家。清河行动扎实推进。全面落实“河长制”常态化,“洗脸清肠”清河行动发动早、措施硬,清理树木20000余棵,确保了大汛安全。新型社区有序推进。实施李家峪村、北梨园村两个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项目,实行挂图作战,基本实现了当年立项、当年开工、当年搬迁、当年复垦、两年工程一年完成的目标,净增耕地180亩。城镇管理更加有序。依法处置违法建设16起,非法采沙采石4起;完成农村无害化厕所改造203户、危房改造56户,2016年以来,共完成厕所改造4651户,贫困户中危房改造102户。
三、农旅融合步伐加快
全域旅游再添新活力。成功承办了全县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举办了草莓、葡萄、猕猴桃等采摘节,赢得了游客的广泛赞誉;结合扶贫项目,建设了民宿木屋5套,逐步实现“山上精品种植+特色旅游、山下农业企业+商旅服务”的总体布局,完成从矿山开采到农业“新六产”融合发展的新旧动能转换。现代农业再上新台阶。结合全镇林果种植特点,新发展特色蜜桃为主的林果面积2000亩,中药材800亩,分片形成了初具规模的特色林果种植,并积极组织开展农业技术指导培训20余次,培训各类技术人员、种养户880人次;完成6处老果园提升项目,对原林果进行了品种改良,新引进中油21号、中蟠11号、黄菊油、油蟠7号等特色品种,形成了优质、特色品种规模更新换代,在打造新特优“花果之乡”上再迈一步;同时,新发展磨峪凤凰山和凰龙湾2处现代农业园区,为下步农旅融合发展奠定了基础。循环农业再获新突破。与山东农业大学植保学院合作,通过产学研联合,实现白星花金龟的规模化养殖,解决了秸秆循环利用难题,实现特色养殖,拓宽了增收渠道。
四、民生保障持续加强
基础设施建设更加完善。依托中央彩票公益金项目,总投资3200万元,修建生产路48.3公里,极大地改善了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为进一步发展现代农业园区、休闲旅游奠定了坚实基础;新修“户户通”道路硬化面积2.4万平方米;完成农村公路“三年集中攻坚”专项行动硬化道路21公里,完成了总工程量的73%,是全县进度最快的乡镇;修缮各类塘坝4座,完成水毁河堤维修3000余米,水肥一体化1000余亩。殡葬改革工作不断巩固。创新殡葬改革管理方式,投入170万元安装监控设备、硬化公墓道路及道路绿化,全面实施“追思会”丧葬新模式,实现“厚养礼葬”,全镇安葬率合葬率保持100%,实现了由政府引导,让群众认可的转变。文明卫生建设稳步推进。积极开展公共卫生服务,大力营造文明宣传氛围,成功创建为省级文明村镇、市级卫生乡镇。教育文化事业不断发展。投资260万元,新建中心初中餐厅、浴池和中心小学浴池各一处,是全县第一个完成改薄项目的乡镇;积极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功能不断完善,开展文化下乡演出120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