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
——2020年1月13日在明集镇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
明集镇镇长李华伟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镇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9年工作回顾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也是我镇发展历程中极不平凡的一年。一年来,全镇上下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镇人大的监督支持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团结带领全镇干部群众,坚决贯彻新发展理念,全力打好“三大攻坚战”,持续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较好地完成了镇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一)提质量、扩总量,镇域经济在转型升级中逆势而上
2019年全镇新增民营企业141家,总数达到1010家;新增个体工商户438家,总数达到1708家,市场活力不断增强。面对严峻的经济下行压力,各项经济指标实现稳中向好,保持了高质量发展的良好势头。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79.6亿元,同比增长2.9%,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完成41.2亿元;实现财政总收入1.84亿元,同比增长2.5%,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18亿元,同比增长3.3%。5月份,设立双招双引办公室,依托我镇环保产业资源优势,加速新旧动能转换,助推环保产业转型升级,成功举办振兴乡村经济论坛暨招商引资项目集中签约仪式,与明明德食品有限公司就环保科技大厦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完成了大楼的功能定位以及规划设计,与邹平中清环境服务有限公司就环保科技大厦建设、运营达成了合作协议。一楼VR展厅装修现已基本完成,共有10家企业签订入驻协议。山东铭特陶瓷材料有限公司、金刚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山东邹平众诚联创科技有限公司、山东鸿盛厨业集团有限公司被命名为山东省高新技术企业。其中,山东鸿盛厨业集团有限公司在齐鲁股权交易中心新四版挂牌上市,企业实力和行业竞争力切实增强。
(二)出实策、求实效,产业发展在内育外引中持续壮大
一是全力保障招商引资项目落地。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列统项目18个,其中房地产项目3个,工业项目13个,公益项目2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11亿元,其中工业项目投资1.37亿元。邹平齐发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投资5646万元的年产40万吨活性氧化钙项目,二期工程已完工投产;邹平长琴机械设备有限公司投资5688万元的年产5万吨机械铸件项目已达产运行;山东爱帮厨食品有限公司投资1000万元的年产6000吨“常吃点”烤馍片项目运行见效。大力推进技术改造,华星集团金刚新材料成功研制出新型窑炉设备“摇摆窑”和“高端精密铸造砂”新产品新工艺,成功举办陶力砂应用技术国际论坛,为今后进一步扩投资、增项目打下坚实基础。成功引进新威新材料有限公司总投资5600万元的年产10万吨高温氧化铝粉、6万吨高温氧化铝微粉项目,立项、环评、能评、安评等手续已办理完备。
二是持续巩固土地流转成果。全面摸清种粮底数,核实小麦种植面积5.66万亩、1552户,其中种粮大户304户,发放惠农补贴70.75万元;核实小麦保险投保面积5.26万亩、1091户,玉米保险投保面积4.91万亩、1003户。研究制定了《种粮大户精细化管理实施办法》,坚决防控风险,保障规模化种植模式长期稳定,奖补按时足额缴纳承包费的种粮大户25余万元。加大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共组织99名种粮大户,分两批到青岛农业大学、山东科技大学参加培训;组织4期新型职业农民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训,开展4期田间课堂,受教育人数500余人次,认定新型职业农民61个,居全市第一,为增加“后土地流转时代”土地收益奠定坚实基础。积极争取了山东省“鲁担惠农贷”试点,共为89户种养大户提供低息贷款1200余万元,有效破解了农民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免费为种粮大户打机井20眼,为粮食增产提供坚强的水利支撑。
三是全面提升农业发展质量。持续加强农产品质量检测,努力提升“三品一标”品牌,大力发展农业新六产,建立监管名录和“黑名单制度”,全年检测农产品药物残留样本1000余个,切实保障农产品安全。今年镇农技站被国家农技中心表彰为“全国五星乡镇农技推广机构”,被山东省农业农村厅评为“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乡镇”。全力推动农业生产提质增效,新增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园1家、县级重点龙头企业1家、县级示范家庭农场1家;注册家庭农场126家、农业合作社69家。
(三)优布局、强治理,镇村环境在协调发展中和谐宜居
一是村居环境持续美化。牛家村成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全面完成了西闸村、颜集村、牛官村、牛家村成方连片美丽乡村创建工作。以国家卫生镇复审为契机,持续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行动,完善基础设施维护排查机制,确保道路两侧灯杆、管道、线路、标志牌等基础设施整齐美观;定期对公共厕所电路、器具进行维护;为各村更换垃圾箱40余个,逐步淘汰村内地埋式垃圾箱;对集贸市场、流动小吃车、主干道违规停车进行了专项整治;清运生活垃圾10000余吨,镇容镇貌明显优化。持续巩固农村旱厕改造成果,对旱厕改造户进行全面排查登记,对26户“四类人员”旱厕进行了改造,聘请第三方对26个村、4495户旱厕进行实地核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