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增强城镇综合承载力,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按照生态优美、产城融合、宜居宜业的目标定位,全力打造以镇驻地为核心、新型农村社区为支撑的新型城镇体系。
一是持续提升农村道路建设水平。完成“六横十纵一环”道路改扩建工程,同步推进两侧护坡、道路绿化、排水沟建设,计划清淤15000米,打通沿李墨干渠、围带河、白马河、沂河观光道路,打造依水带城、城水相依的生态宜居小城镇。
二是继续抓好农村基础设施改善。全面推进户户通和改厕工程、扶贫开发、涉水涉地工程建设,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解决群众“行路难”、“休闲难”、“增收难”、“住房难”等问题,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三是持续抓好农村社区建设力度。加快大埠社区、前林社区两处党群服务中心建设,力争年底完成综合服务中心主体建设。
四是继续推行土地增减挂钩工作。扎实推进山北西增减挂复垦任务,开展安置房建设,完善基础设施,打造成一流的农村社区,打造成土地增减挂项目的标杆,做成一个亮点工程。
三、加快推进和谐社会建设,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一是抓好队伍建设,保障工作开展。突出抓好四项制度的有效落实,强化对村级的源头治理。积极践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成果,通过抓教育促提升等形式,强化党员、干部队伍建设;管好用好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治安巡逻队、党员志愿者服务队、巾帼志愿者服务队等15类群众自治组织,在推进移风易俗、违建治理、秸秆禁烧等工作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是畅通信访渠道,保障社会和谐。领导干部积极深入基层开展调研,与群众面对面开展交流,积极化解当前拆迁、土地流转、干群矛盾等带来的矛盾;定期开展信访集中化解活动,确保信访化解率达到95%以上,结服率达到75%以上;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工作,排除安全隐患,确保全年不出一起安全责任事故。
三是打好扶贫巩固战。把扶贫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在推动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包容性发展的同时,深化改革、创新机制、完善政策,精准发力,努力实现更科学更有效的扶贫, 坚决打赢打好扶贫巩固战,补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
四是抓好文化事业建设,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依托文化广场建设成果,促进镇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等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开展文化大院、农家书屋、文化广场综合利用,借助社会力量,盘活农村文化资源,大力探索农村文化发展新模式,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五是抓好民生事业,保障群众生活。加大水利、交通、环境及公益文化事业的投入力度,加大社区基础设施综合配套,积极落实各项惠农政策,提高城镇居民的幸福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