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坚定从严管党治党主责,党的建设主题巩固发展。强化党建主业主责,切实发挥镇党委统揽全局、协调各方作用,深化“两学一做”常态化制度化,不断锤炼党性党风。着力推进大党建工作格局,稳步实施“三创一转”,进一步巩固“两新”组织双覆盖工作。投入资金上千万元打造样板村7个、提升村7个,整治后进村2个,扎实开展“三型”村级组织验收达标。落实56个村的集体经济项目,49个省定薄弱村实现全面消薄,全镇64个村年度经营性收入达1209万元,集体经济造血功能有效激活。创新基层党建自检方式,以规范“主题党日”撬动党内组织生活长效有效,以规范“五议两公开”保障村级重大事务实施有效,不断巩固党的基层阵地和组织政权建设。纵深推进从严治党,切实压紧从严管党治党主体责任,把握运用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党纪处分9人次、问责21人次、立案10起。抓牢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主导权和话语权,投入525万元新建文化礼堂5家、城市书房1家,让主阵地更具张力、主旋律更加优美。强化对人大工作的领导,全力支持人大依法履职,人武、统战、宣传和工青妇等工作协同发力。
2019年工作思路和目标
2019年总体思路是: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认真贯彻省市县委全会精神,紧密围绕2019“实干年和落实年”行动要求,坚持抢抓机遇、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紧跟县委“百亿旅游”“百亿城建”“百亿交通”“百亿民生”的“四项百亿项目”步伐,聚焦“城乡统筹、乡村振兴、全域旅游、民生实事、基层治理”五大重点,聚力“双十工程”,加快培育山区最美县城发展的新增长点。
根据我镇总体要求和预期目标,重点要做好六个方面工作:
(一)着力夯筑城市发展基础。以“决战新城、提升老城、改善北城”为总基调,以“双十工程”为主抓手,按照“美在环境、美在品质、美在特色、美在文化”的“四美”要求,聚焦特色城镇建设,坚持做大做精县城。深化小城市培育,加快城区品质建设提档升级。落实“百亿城建”要求,总投资100亿元,年度投资20.35亿,全力攻坚“双十”项目建设。主要包括历史文化街区及“一路三卡口”项目建设、中心城区B-11地块工程、“三村改造”建设及各村返回地工程等老城十大项目;环文祥湖区块生态旅游休闲区、新城区住宅开发项目、泰顺县交通综合枢纽中心等新城十大项目。深入实施美丽绿廊工程,做精做美奥体公园、凤凰山改造、新城台地公园等城市绿轴项目,推动新城夜景亮化工程,扮靓城区天际线和绿廊空间。推深做实国家文明县城创建工作,努力在城市管理、移风易俗、人居环境等方面取得新成效、新进展。精准把握县城迈入高速时代的发展机遇,及早谋划环文祥湖生态产业圈,加快南部生态工业园、小微企业创业园等产业平台建设,着力培育数字经济、总部经济,传统产业升级改造,逐步推动产城融合发展,不断提升中心城区首位度。
(二)着力突出重点项目支撑。坚持投资第一、项目为王,以大项目支撑和引爆发展动能,全力推进“百亿交通”“百亿旅游”等大项目建设。抢抓省政府提出的“大湾区大花园大通道大都市区”四大建设机遇,市政府打造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机遇,加快补齐交通短板,确保溧宁高速泰顺段(往福建方向)年内通车,全力推进高速公路、235国道(县城过境段)、月山下至后山公路建设。全面落实政策处理攻坚的“专项考察、专项巡查、专项拔钉、专班攻坚”保障机制,常态化、滚动式开展“扫除十大拦路虎”清障碍行动,举全镇之力啃下征地难、拆迁难等政策处理“硬骨头”。重点在高速连接线以南、外环线以北征地2000多亩,坚持以大面积、大力度推进征地拆迁,全面护航天关山路、交通枢纽中心等重点项目落地推进,破解老城“一断三卡口”政策处理难题,全力保障樟嫩梓水库及供水工程、污水处理总厂等续建项目建设进度。坚持“谋大引强”,以招商引资聚增量,聚焦内外互动发展,做好乡贤泰商回归文章。发挥乡贤泰商的资源优势,深入实施泰商回归“一把手”工程,着力在泰商情怀回归、泰商项目回归、泰商总部回归上下功夫,力争泰商回归项目、总部经济税收双“翻番”。坚持精准招商,瞄定高新、绿色产业进行招商引资。严格落实营商环境“双十条”和“三个不签”要求,同时抓好项目的跟踪服务、代办服务,不断提高项目开工率、资金到位率和竣工投产率。紧扣县委“人才新政50条”,打好“招才、留才、用才”组合拳,优化人才队伍建设。
(三)着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牢牢把握浙江“大花园”、温州西部休闲产业带建设机遇,突出抓好“五百五万”行动载体,聚焦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组织实施关山北麓农旅融合乡村振兴示范带,着手培育“古韵土楼,秀美溪山”乡村振兴示范带,今年重点创建以泰叶美丽茶园、无区域村集体经济消薄、仙居悦榕山庄、村尾3A景区等项目为支撑的农旅结合带,带动镇域北部天关山以北、东部58省道沿线乡村连片发展。高标准推进碑排猕猴桃、南院茭白、洲岭水果等优势特色农业发展,坚持把优势产业做优、特色产业做强。贯彻落实“强村惠民三年行动”,集中力量培育村集体产业,通过资产经营、资源入股、村企共建等模式,多措并举稳步壮大村集体经济。纵深推进“五水共治”,开展“污水零直排区”创建,常态化落实“河长制”,完成寿泰溪流域治理5.6公里;加大“厕所革命”“垃圾革命”攻坚力度,完成新建A级厕所10个,全面推广实施垃圾分类、集中处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