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功能“量变”换“质变”。集镇业态加快植入。建设完成文化艺术中心,并实现万余方的业态入驻,其中汇德隆、肯德基等优质品牌项目即将开业。新增科举馆、城市书房、时光邮局、老茶馆等5家业态,引进无事堂、桼心堂、中医馆等5家手工匠人工作室。道路交通加快建设。G235国道河上段率先开通,支线项目加快推进。累计完成骨干林道毛路建设54.39公里,沥青路面浇筑20.16公里。投入资金1300万元完成10条10余公里“四好农村路”。管线工程统筹推进。投资260多万元完成集镇段和胜达两条污水管网建设并网。完成5个村的天然气进村工程。镇政府周边区块内35KV高压线上改下及10KV附属设施胜达开移位工程进场施工。
文旅产业“单珠”到“成串”。乡旅项目多点开花。三联第九区军事拓展基地项目即将对外试营业;东山村星空小镇生态探险乐园已动工建设;萧山第一漂开展试营业并获得明显带动效应;丄美术馆建设完成并试营业。文旅政策护航发展。完成2家民宿提升改造工作,新增民宿农家乐5家,东山村入选第一批省职工疗休养基地名单。出台《河上镇文旅发展项目扶持管理办法》,对六大类乡旅投资项目进行政策扶持。文旅活动活力勃发。举办河灯节、甄山庙会、小镇音乐会、手作市集、稻香节等大型节庆活动40余场,常态化开展小镇剧场和河上夜市,使浓郁的历史文化气息与时尚潮流的产业气息融会贯通。单日最高客流量上万人次,全年吸引游客40万人次。农旅结合推陈出新。浩楠农业游览采摘及泡泡屋项目试运行;溪头村观光农业生态园初具规模,璇山下素圃生态农场、花卉观赏基地,联发村圣洁田园综合体项目已进入规划设计阶段。“云游河上”镇长直播推介旅游产品,吸引线上50余万人次的观看和点赞。博帆农业生态立体养殖的小龙虾、稻田鳖等产品广受欢迎,成为“河上制造”拳头伴手礼。
城乡管理“横向”转“纵深”。多维加强土地管理。严格执行带方案审批和“六到场”,开展智慧化监管。探索农村住房公寓化建设。在10个村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提升巩固“五水共治”。提标改造农污终端18只,“藏屋造景”打造“口袋公园”,消除农污终端“邻避效应”。加强河道及小微水体巡查管理、保洁养护,东山村等5个村通过区水美乡村验收。持续改善环境面貌。结合美丽乡村和美丽城镇创建,强化村社环境面貌日常督管。完成全镇12家企业挥发性有机物治理和锅炉改造;关停违规污染企业和石材加工作坊9家,督促落实环保整改企业15家,圆满完成中央环保督查的迎检工作。
(四)兜牢底线、补齐短板,为民初心践行幸福承诺
加大社会保障力度。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高社会保障覆盖面和待遇水平,一年以来各类保障帮扶给付资金累计851.78万元。镇慈善分会收到18家企业捐赠留本冠名基金133万元,发放救助资金84.8 万元。建成村级老年食堂9家,推行“银龄互助”行动。全面开展危旧房治理,共计完成危旧房治理369处,其中困难家庭危旧房110处,实现困难家庭危房救助全覆盖。投入330万元完成镇级中心公墓建设。
推进社会事业均衡发展。以美好教育构筑美好未来。投入800万元,携手浙大教科集团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引入省级特级名优教师两名担任中小学校长,以名师效应带动名校打造。开办青少年宫河上分宫,让更多少年儿童在家门口享受到优质的校外教育服务。镇中心幼儿园成功争创为省一级幼儿园。以健康河上打造健康家园。投入600万元完成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升改造。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率位全区第一。做好农民体检、70周岁以上老人免费接种流感疫苗工作。众联村、璇山下村、溪头村成功创建为省级卫生村。以文化工程涵养人文河上。启动公共文化培训,开设23个科目培训民间文艺爱好者5000余人。开展文化进万家30场,让群众享受家门口的文化盛宴。新增百姓健身房一个,启动“古镇迎亚运、全民来健身”主题系列活动,举办下门村第七届篮球赛、五和众联杯乒乓球友谊赛、大桥象棋赛等体育赛事。新增非遗教学基地2个、民俗文化村2个。市级文保单位下门村42号修缮完成,大桥瞿缦云故居修缮并完成布展。《河上镇志》初稿编撰完成。
构建社会治理共同体。“五和众联”模式触角延伸。完成善治河上app上架推广,完善镇级线上积分兑换项目,将五和众联向纵深推进。试水镇级公益创投大赛,通过项目化运作提高村社社会组织专业能力,“三社联动”深化乡村治理。智治赋能乡村治理。与阿里云全面推进数字乡村建设。指挥中心、智慧大屏、无纸化办公系统投入使用,景区智慧设施安装、线路迁改完毕。全镇主要政务数据实现归集。监控数据流、区基层治理四平台系统、镇级合同管理平台、应急联动平台等应用场景接入互通。法治保障治理有序。建立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人民调解、行业调解、第三方调解的网格化综合治理体系,实现“微法庭”、村级老娘舅组织全覆盖,解锁线上调解新功能。信访数量较去年同期下降20%以上。众联村被推荐为全国民主法治村,三联村、东山村、璇山下村创建成为省级善治示范村。平安托底和谐河上。加大智慧消防建设力度。实现独居老人无线智能烟感报警器安装全覆盖。新增电动自行车智能充电桩10个,增加充电位100余个。扎实推进道路交通安全治理工作。全年共查获各类交通违法行为600余起,封闭交通非法出口15处,整改临水临崖、交通设施缺失、遮挡视线等隐患点226处,新安装“五个一”设施98处。结合美丽乡村建设新增停车泊位180余个,新建镇级交治中心1个,村级交治站16个,全镇交通安全治理水平得到显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