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商乡
一、地理区位
里商乡位于淳安县西南部,距县城13.8公里,是由原里商、里阳、许源三乡合并而成,地域面积316平方公里,所辖13个行政村。东与石林镇相连,南与安阳乡毗邻,西临千岛湖,北与千岛湖镇隔湖相望。人民政府驻里阳村1号。交通便捷,淳杨公路、白小线穿过全乡,水上运输便利。
二、历史沿革
宋时属仁寿乡芝山。清代为淳安三十一都龙山乡。民国时期为商源乡。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建立新政权为里商、洞坑口二乡。1956年二乡与中坑乡合并为里商乡。1958年与港口乡合并为里商公社。1959年赋溪公社并入里商公社。1961年分为许源、里商、向阳、赋溪4个公社。1982年与里阳公社分开各自建社。1984年恢复乡(镇)村建制,称里商乡。1992年5月区乡镇撤扩并后,里商、里阳二乡合并组建里商乡。2001年淳安县部分区划调整,由原许源、里商二乡合并而成,设立新的里商乡。
里商历史文化悠久,是明代三元宰相商辂和宋代杨贵妃的故里,文物遗址众多。至今流传着山越先民留存下来的古老民间艺术里商仁灯舞,现已被列入世界(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里商乡被评为杭州市文化示范乡镇。每年的婺剧表演、商源庙会、正月仁灯等民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里商乡是“浙江省生态乡镇”,浙江省茶叶强乡镇。
三、区域发展
里商乡辖塔山、江村、村坑、里阳、鱼泉、向阳、武源、五兴、里商、郎范、洞坑口、石门、石湾13个行政村,下设119个村民小组。
辖区总人口11365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105人,城镇化率0.9%。人口出生率7.16‰,人口死亡率5.8‰,人口自然增长率1.36‰。
辖区东西最大距离27.2千米,南北最大距离24.5千米,总面积316平方千米。其中陆地205.8平方千米,水域70.2平方千米。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43人。地处浙西山区,以山地为主。境内四周群山环抱,峰峦连绵起伏,海拔一般在400米至1000米之间。境内最高峰黄毛尖位于石湾村与安阳乡交界处,海拔968米。
2024年,据初步统计,全年累计实现固定资产投资5240万元、制造业投资2255万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15.7万元;13个行政村实现集体经济总收入1328.81万元、经营性收入808.98万元,农村居民及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幅超9%、12%;出境断面水质、农村生活污水排放达标率在六月超强汛情直接影响下未明显下降。
2025年目标任务和重点工作(部分内容)
建议主要预期目标为:生态环境类交接断面水质优良率100%,空气质量优良天数98%以上,主要入湖溪流水质和农污终端出水水质全年稳定为优。经济民生类农业总产值增长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5%,其中低收入农户收入增长12%以上。
一、聚焦发展抓核心指标。下决心冲刺一季度开门红,攻坚全年指标长红,力争全年固定资产投资超4500万元,丹然、贝柏等制造业投资超1500万元,限上批发、零售、服务业培育企业达规入统,为全县大局多做贡献。继续服务保障项目推进,全力推动紫云山景区一期3月底前申领施工许可证、二期土建进场施工,施姑山综合楼竣工投用,五兴物业楼完成装修顺利招租。继续招引有实力企业进驻拿地或盘活大坑酱厂、商源完小等闲置资源发展特色产业。
二、聚焦强村抓固基夯本。深化新时代千万工程,积极推进新时代美丽城镇创建及闲置资源盘活,激活打造“乡村联动提升、跨湖双区发展”整体格局。加快建设五兴三年行动计划既定项目及村坑市级特色村项目,同步做好石门帮扶路、鱼泉移民项目、洞坑口共富村道等基础提升项目建设,进一步梳美乡村肌理。启动五兴共富物业楼项目建设,边建设边招商,谋划打造商家源集茶叶、面条、豆制品加工等为一体的农产品加工基地。积极推进村坑、石门农田水利专项债一期项目建设,力争12月底前完成“小田改大田”220亩,新建及提升高标准农田263亩。巩固村集体消薄增收成果,确保13个村全部完成既定目标任务。
三、聚焦富民抓保收增收。继续做大春茶市场,鼓励引导本地有实力茶商争夺市场议价权,切实打好价格保卫战;商议“之言堂”开发高品质绿茶、特色定制茶,招引安徽等地茶商到乡收青制抹茶、深加工开发茶饮茶包,延链扩容春茶赛道。适时推动燕窝茶厂试机试产老白茶,5月起上规模满负荷运转,夏秋季力争收购青叶5万斤以上。用好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政策及省茶研所资源,加快培育新农人、茶二代、农创客,支持民间主体研发手工茶、夏秋茶、红黑茶,提升全链质效。及时梳理编发转发企业招工、临时用工等信息,开展专项就业技能培训,拓宽群众收入来源。
四、聚焦融合抓文旅活力。依托仁里美宿、隐波、百瑞佳等湖岸精品民宿资源,继续开发“湖上帆船冲浪—岸边品茗小憩—山上瓜果采摘”的全时家庭式旅游体验产品。积极引导帆船中心继续举办桨板节、冲浪节等特色活动,吸引城市净值群体带来消费。紧盯研学市场,将商辂元素点位、状元古道串联推出状元饭、实景剧、求学式等产品,力争相关点位纳入县“第二课堂”教学库。继续寻求市场主体合作,引导拍摄杨桂枝题材短视频、网剧,同时注重将IP转化为现实产品。借县级外出旅游营销契机争取“搭顺风车”开展乡域营销,力争全年接待游客超16万人次、过夜超1.3万人次。
五、聚焦攻坚抓关键突破。继续花大力气挖潜推进农民转移集聚,同步衔接做好已转移农户市民化及搬迁自然村的土地开发利用工作。继续以攻坚决心推进里阳至郎范林区公路属地保障工作,重心由征地拆迁逐步转移至矛盾调解、节点谋划等工作,力保9月底前具备竣工验收条件。主动承接医养结合规定动作,扩面用足“两院资源”,乡卫生院要全力建成“14分钟急救圈”,完善慢性病长效服务机制,同时在村医“县聘乡管村用”上有所探索;乡敬老院要主动适应集中供养新常态,尝试承接城区养老院部分服务及失能失智重点群体服务,积极打造养老特色品牌。
六、聚焦除险抓环境保护。继续打好生态环境巩固提升持久战,确保出境水质、终端出水和空气质量“连冠三优”。修订完善生态环保考核办法,常态化做好松材线虫疫木除治、沿湖沿线终端提升、面源污染物集中回收、湖区绿地控肥控药等工作,确保农村生活污水设施标准化运维全覆盖,突发环境事件零发生。配合启动塔山源入湖口生态缓冲带修复项目。继续用好“一巡多功能”“找巡查挖”等管用机制,做到新发问题自查解决、特殊情况闭环除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