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以全域旅游发展为重点,打造流连忘返的乐土
1.乡村旅游做精做实,加快实现全域提质。深入实施“旅游兴乡”,加快发展以生态旅游业为龙头的旅游服务业,推进低端向中高端、局部向全域、产业块向产业链发展,新发展服务业规上企业2家,全乡服务业经营单位达到2000余家。全面做好农家乐整治提升、特色民宿引育等工作,出台《水口乡特色民宿发展实施办法》,完成农家乐整体改造50户、星级特色民宿创建6户,鼓励农家乐转型升级,推动差异化、品牌化发展,着力民宿发展梯队培育工作。开展水口IP系统规划,启动标识标牌统一化和相关旅游产品、文创产品开发工作,完成品牌注册2个,开发相关文创产品4个,积极打造水口旅游品牌。依托县餐饮协会等专业单位,研究水口区域性、代表性菜肴品牌,进一步提升水口全域旅游形象和旅游品质。突出“一村一品”“一村一韵”的乡村旅游业态产品开发,立足各村资源禀赋优势,分区块打造特色产业区,强化乡域内联动发展,实现乡村旅游多点开花、八村竞秀。结合实际进一步优化完善规划设计,深挖水口旅游资源,不断完善旅游服务设施,改善旅游服务环境,提高接待服务水平,拓展产业发展空间,加大产业融合力度,全力创建省级旅游度假区、省AAAAA级景区镇,持续扩大水口影响力、美誉度。
2.美丽景区做优做强,努力打造核心样板。深化景区核心区块整治提升,进一步加大叙坞岕、龙头等自然村整治提升力度,完成核心商贸区块打造。加快旅游商品市场开发和顾渚村商业用房项目建设,进一步加大及完善基础设施配套,优化业态布局,新增经营户55户以上,进一步做好规范提档升级,做优景区核心区块商贸中心。依托大唐贡茶养生小镇等新建项目,探索并形成集农产品销售、旅游文创基地、夜光经济区等一体的多业态商贸区,切实增强全域旅游吸引力,核心商贸区力争年接待游客新增200万人次以上,新增旅游收入3亿元以上。加快启动乡域旅游集散中心、慢行系统、公交系统等基础功能设施的打造,启动4公里环北线建设,完成水库亮化工程,实现景区服务再优化、内涵再丰富、品质再升级。
3.文旅融合做特做新,丰富深化发展底蕴。狠抓优秀文化传承与保护,围绕“做精禅茶文化、做优佛教文化、做强农耕文化”,深入挖掘文化资源,推进农文旅融合,不断提升发展底蕴。全面提升茶产业,完成生态茶园修复2200亩,将紫笋茶品牌做响做强,逐步形成以茶文化为特色的旅游业和茶制品加工业融合发展。依托成校平台,做好茶艺人才培训工作,开展茶艺师培训5期150人次以上。以历史文化村落保护、美丽乡村建设等为契机,加快六大古道等提升,策划举办好“山野浪行归”等越野赛事。大力推进统一战线工作,依托寿圣古寺,弘扬佛教文化,办好禅茶联谊会。大力引推农耕文化项目,积极将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支持鼓励相关文创项目入驻。深入挖掘水口人文,弘扬历史文化,编撰好《水口那些人、那些事》,增强宣传教育成效。积极鼓励社会资本投资文化产业,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积极推进浙江省运动休闲旅游示范项目创建,进一步提升文化软实力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
三、以配套要素提升为根本,打造景美村富的厚土
1.高起点建设美丽乡村。按照“全乡域推进、全方位提升”的思路,巩固提升整治成效,落实长效管理机制,高标准完成金山村精品村建设、龙山村美丽乡村提升和江排村村庄环境整治提升,启动水口村精品村建设,力争美丽乡村一事一议项目1个。不断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四好”农村路4公里,改造危旧桥梁2座。在贯彻落实新时代“美丽城镇、美丽乡村、美丽庭院”工作要求基础上,自我加压,致力打造“美丽庭院、美丽社区、美丽道路、美丽河涧、美丽工厂”“五美”品牌,打造美丽社区10个、美丽道路10条、美丽河涧8条、美丽工厂10家,力争美丽庭院全覆盖,启动省级美丽城镇创建。高度重视以集体经济发展作为美丽乡村提升的重要支撑,进一步开拓性创新提升村级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新增年总收入超2000万元村2个、超1000万元村1个,经营性收入超500万元村1个、超300万元村2个,总收入村均增长17%以上,经营性收入村均增长20%以上,村级集体经济用于美丽乡村提升比例达到20%以上。
2.高水平规划美丽集镇。以空间规划调整和全域土地整治为契机,突出集镇集聚功能,进一步优化空间布局,做新集镇规划。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启动市民广场、文体中心建设,完成便民服务中心建设,进一步强化集镇常态化、精细化管理,建立健全全天候长效管理机制,切实巩固小城镇综合整治成果。进一步完善集镇规划,实现集镇西扩、北延,向北延伸连接平峰山区块,有效壮大集镇规模,强化集聚效应,加强农民建房审批和管控力度,引导统一向集镇或村安置点集聚,进一步优化空间布局。同时大力引进房地产开发项目和国内外一线知名度假产品项目,持续扩大影响力,重点做好房产项目开发,引进知名房地产项目2只,以项目建设带动推进土地升值。
3.高标准打造美丽生态。大力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与长效运维、生态保护区资源保护、乡域绿化管护提升、垃圾分类等工作,全面加强私接山泉水管取缔动态监管工作,完成全乡6029户自来水供水一体化工程。全面推进垃圾分类提档升级,纳入垃圾分类智慧平台村3个,争创高标准示范村4个,实现全省唯一垃圾分类示范村全覆盖示范乡镇。持续深化大气污染防治,切实抓好扬尘治理、秸秆禁烧等工作,力争PM2.5年均浓度低于35微克,空气优良率达到80%以上。统筹做好“三改一拆”“四边三化”“两路两侧”等工作,拆除违章建筑9万余平方米,道路两侧整治提升5万余平方米,切实巩固全域美丽攻坚成果,有效提升全域环境品质。严守生态红线,深入落实“七个不得”,营造全民“护绿”的浓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