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20年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面对新冠疫情的不利影响,安地镇在区委、区政府和仙源湖党工委的坚强领导下,紧紧围绕“两手抓、两战赢”工作总目标,结合区委“双城”战略工作部署,盯紧盯牢各项重点工作,上下同心、聚力攻坚,全镇经济社会呈现出“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截止到11月底,政府性投资项目投入8335万元;累计接待游客100.57万人次,实现旅游经营性收入1.358亿元;完成税收总收入5043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47.62%,区级税收收入1588.5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57.9%。
(一)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胜利
一是人员防控到位。累计完成区交办国内管控数据499人,自主排摸636人,居家隔离479人,自我健康监测140人,发放绿色健康卡299张。排摸持有护照人员1631人,其中从境外归国的29人均已落实管控。
二是物资保障到位。从镇财政划出专项防疫资金,用于防疫工作人员物资采购。截至目前,累计采买、收到捐赠口罩37000余只,酒精消毒液1200余瓶,额温枪50把,一次性手套1000余双,全部投放防疫一线。
三是复工复学到位。成立复工复学工作领导小组,严格落实上级部门相关要求,协助金华动物园、巨龙温泉度假村、沪金工具厂、仙源湖实验学校等企业、学校做好物资储备、环境消杀等工作,确保企业、学校按时复工复学。
(二)城镇建设呈现跨越式发展
一是项目建设跑出“加速度”。完成安地公墓、桥梁工程建设;完成小城镇征迁安置房主体建设,室外附属设施建设中;完成镇中心幼儿园(金师附小幼教集团•梅溪幼儿园)主体建设。同时,全面启动美丽城镇建设项目,谋划子项目37个,包括仙源大道两侧景观绿化提档工程、揽秀阁南侧道路工程、污水零直排工程等基础建设项目。10月份完成了美丽城镇省级标杆镇的验收工作,现场验收组织得到市、区美丽办的高度肯定。
二是城乡环境实现“大变脸”。结合“十佳村”“十差村”评选工作,集中开展“三清理四整治五提升”村庄环境集中攻坚活动,共清理垃圾623吨、清理杂物573处、清洁池塘10口、整治杆线序化村22个、新增绿化面积3500平方米、美丽庭院60余个。实现垃圾分类全覆盖,一年来发放两分类垃圾桶6800只,四分类大桶30组,实行定时定点垃圾清运,资源化处理站点已覆盖17个行政村,可腐烂垃圾日处理量在2吨以上,极大程度的提高了资源利用率,进一步提升城乡环境。一年来,共获评区级“十佳村”8次。
三是文明创建掀起“新高潮”。积极响应市、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号召,出台《安地镇文明城市创建、农村环境卫生村级考核办法》,将区级督查结果与镇、村干部奖金挂钩,发动全员参与文明城市创建工作,进一步细化镇村创建网格,做到“定人、定点、定责、定事”。定期开展党员志愿活动,清理农户房前屋后乱堆放800余处,清除卫生死角230余处、“牛皮癣”130余处。定期在集贸市场门口、安地卫生院门口开展“捡烟头 兑口罩”活动,累计换回烟头93530个,兑换口罩611只,酒精16瓶,消毒液14瓶,以及水果刨等其他用品32份。发放门前五包倡议书600余份,联合行政执法、市场监管等部门整治关停店家8家,整治提升20家,取缔流动摊点32处,增设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停车位160余个。
(三)民生事业翻开崭新篇章
一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有力有效。建立以党委书记为组长,本人为副组长,各班子成员为小组成员的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多次召开扶贫相关工作会议;落实完善低收入农户168户、252人结对帮扶卡、政策享受卡及支出明细卡三卡情况,配齐镇、村帮扶干部,结合农户实际制定专项帮扶方案。根据相关政策对因病因灾造成困难的对象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助和临时救助,一年来累计发放低保金和物价补贴共计80余万元,发放救助款20370元。
二是社会民生保障完备完善。完成农民健康体检人数达3000多人,完成2021年家庭医生预签约4000多人;基本完成雅干垅城市饮用水管网延伸工程和外畈、郑宅等农村饮用水提升工程的主体施工,剩余工程也在有序推进中;基本完成雅干溪(南郭段)河道治理工程,基本完成过塘山塘除险加固工程主体施工,青车坞垅山塘除险加固工程完成形象进度的50%;完成“污水零直排区”区建设工程前期工作并按程序上招投标平台;完成岩头村百家垅造地改田项目、喻斯石岭头造地改田项目问题整改;基本完成茶山下、和村、新垅等村建设用地复垦项目;完成农房确权登记786本。
三是文体事业健康发展。成功举办诗画岩头非遗体验购物节、2020浙江·金华燕语湖库钓公开赛、第十二届仙源湖桂花节系列活动、2020中国·金华燕语湖首届全国钓鱼人运动会暨快手杯百万大奖赛等有较大影响力的赛事活动,进一步打响安地知名度;积极对接区文化馆,培育以竹文化、古风风情为特色的舞蹈风情小镇建设,努力提升女子铜管乐队、旗袍队、汉服队水平,丰富基层群众文化生活;高度重视村级文化礼堂建设培育工作,完成回坑村、酒园村2家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岩头村文化礼堂获评省级五星文化礼堂。
(四)基层治理有力夯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