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发展势头较好。发展空间足。在土地上,双林镇有允许建设区面积1478.11公顷,有条件建设区面积874.01公顷。在生态上,现有耕地面积近6.03万亩,累计土地流转面积4万多亩,用于发展现代生态农业,同时累计建成粮食生产功能区面积超万亩,自身具有良好的生态和环境容量。发展规划明。全镇上下正围绕建设现代化生态型产业经济强镇和文化旅游名镇这一总体目标,大力实施“产城融合、城乡一体”发展战略,以城镇核心功能区、东翼电商产业基地、南翼盆景特色小镇、西翼工业功能区、北翼古镇旅游景区“一核四翼”开发为龙头带动,奋力建设更富活力更具实力更有竞争力的新双林。
附:双林文化名片
1.古桥文化。古镇内古桥梁现存29座,至今保存仍较完整,形制大小各异,其中尤以国保单位、始建于明代以前,位于镇北的万元、化成、万魁三桥为水乡古桥之代表,三桥水平相距不到360米,造型壮观挺拔,并列鼎峙,气势雄伟,为江南仅有。
2.名人文化。双林钟灵毓秀,名人荟萃,自明末至清末,出过状元3人、进士22名和难以计数的举人和秀才。在古镇区内至今还保留有清代道光六年(1826)平定新疆张格尔叛乱、时任兵部职方司郎中姚学塽,清代官授户部郎中、精通天文数学的江苏巡抚徐有壬,新中国第一任林业部长、林学家梁希,中国当代左笔书法家费新我等名人故居,以及刘伯温、徐文长等历史人物在双林留下的史迹和口承传说。近现代史上还涌现出了著名沪剧表演艺术家丁是娥、香港著名慈善家沈炳麟等一批名人。
3.戏曲文化。双林镇是江南京剧票友的集聚地,全国各地票友们每年都自发组织,于双林齐聚一堂交流探讨。双林戏曲文化渊源流长,清嘉庆、道光年间起,双林镇就是江南徽班、绍兴高腔班和昆戈班等地方水路戏班演出的著名戏码头,故双林观众对戏剧鉴赏的水平极高,有谚“游过三十六码头,难过双林塘桥头”之说。
4.书画文化。早在1971年就组建了双林画苑,左笔书法家费新我根据双林“河水为之成墨”典故,题匾“墨河画苑”。谭建丞、费新我、沈祖仪为画苑作艺术指导。其中费新我是双林籍著名书画家、最杰出的左笔书法家,为纪念他,费新我艺术馆于2010年筹备,2013年年底落成。艺术馆坐落在双林凤凰文化广场,集中展示费新我艺术生涯和书画作品。馆藏230余件,并设有临时展厅,不定期展出全国名家作品和双林书画者代表作。
5.绫绢文化。双林绫绢是中国著名的传统工艺美术品,历史上的双林“机声鸦轧,晓夜不休,古风可朔”,唐代起,“轻如朝雾,薄似蝉翼”的双林绫绢就列为贡品。绫绢工艺流程和生产工艺独特、精湛,绫绢制作工艺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北京奥运会上的获奖证书及故宫博物馆的古画修复皆只选用双林绫绢。
6.盆景文化。明清时期,双林商贸发达、文人荟萃,被誉为“无声的诗,立体的画”的盆景文化盛极一时,传承至今,全镇已有盆景园20个,各类盆景6万余盆,其中国家级精品盆景4000盆,国际级精品盆景500盆,杜鹃品种嫁接技术和精品数量居全国首位。2016年4月,中国盆景艺术家协会授予双林镇“中国杜鹃盆景第一镇”。2016年12月成功举办首届中国(南浔)盆景无国界世界大会,并被确定为大会永久会址。
7.宗教文化。双林古时寺庙遍布,有“小东南佛国”之称。元末“玉山才子”顾德辉奉母隐居于东林大慈隐寺,留下佳话;织旋漾北,有四围皆水的水镜禅寺,元代高僧曾修行于此;织旋漾中有文昌阁,乃文人学士祈求文运昌炽之所,文昌阁面西正对三桥桥洞中心,还有连中三元的寓意;塘桥北堍,基督教民活动至今长盛不衰。此外,还有七总管祠、东岳庙、斗姥阁、露印庵等。“三桥”的宗教儒、释、道三教齐全,中外融通,它处莫比。
8.运河文化。双林是古时水上丝绸之路上的一个重镇,地处杭、嘉、湖之间的水网地带。南宋时,北方商贾随宋室南迁集居于此,自古双林镇商贾云集,人杰地灵,绫绢、丝绸通过桥边的埠头运往大江南北,雄踞运河之上的三桥,体现了运河漕运时代双林繁华的水路货运场面以及强健的地方经济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