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概况:
夹浦,因金沙溪(乌溪)同环城港相夹而汇入太湖得名,是湖州最北的乡镇、浙江的北大门。镇域面积69平方公里,辖13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有农户10163户,户籍人口28797人,登记在册流动人口19093人。夹浦镇曾获“国家级生态镇”、“全国千强镇”、“浙江省文明镇”、“浙江省卫生镇”、“浙江省教育强镇”、“浙江省东海文化明珠”、“浙江省体育强镇”等荣誉称号。2015、2016连续两年被评为“湖州市十大工业强镇”。2020年,全镇完成财政收入5.12亿元,同比增长5%;规上工业产值114.98亿元,同比增长1.2%;规上工业增加值18.8亿元,同比增长6.5%;固定资产投入8.5亿元,同比增长9.8%;自营出口29.6亿元,同比增长2%;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达到4.18万元,同比增长9%。
地理交通:
夹浦交通便捷、物产殷阜。104国道、杭宁高速、宁杭高铁穿境而过,与上海、杭州、南京、苏州、无锡、常州等大中城市相距200公里以内,均可在2小时内到达。境内有浙北“白洋淀”之称的盛家漾、原生态的北川和美丽的兰香山,有耕地2.59万亩、林地4.29万亩、水面0.63万亩,盛产杨梅、葡萄、茶叶和“太湖三珍”,其中杨梅种植面积5940亩、葡萄3478亩。
自然风貌:
拥有丰富的土地、山林、水面等资源。保留了原始水乡风貌的盛家漾素有“浙北白洋淀”之称,岛域面积2000多亩,碧水蓝天,芦苇荡漾,水鸟低翔穿梭。远离尘嚣、幽深恬静的北川岕,植被茂盛,小溪潺潺、竹海茫茫,具有良好的原生态环境,是非常理想的天然氧吧,适合旅游开发。“数声鸿雁雨初歇,七十二峰青自然村”,近代吴昌硕《泛太湖》中描述的就是村枕太湖、山多兰蕙的香山。有耕地3.45万亩、林地4.29万亩、水面0.63万亩,盛产杨梅、葡萄、茶叶和“太湖三珍”,其中杨梅种植面积5940亩、葡萄4478亩。其中父子岭茶叶和杨梅已被评为国家级有机茶、有机杨梅。
地理人文:
夹浦历史辉煌、文化悠久。春秋末期,吴王阖闾命令他的弟弟夫概在此修筑吴城、斯圻,据守太湖西南滨要冲。清代时,夹浦是个水陆码头,“贾泊渔艘皆舣于此”。民国时,夹浦是全县最繁华的四大集镇之一。这里人杰地灵、人才辈出,元朝有蒋必胜创立东湖书院,明朝有元曲家臧懋循,清代有画家张度和诗人沈无咎,其中在明清时期,镇内丁新村就有“九进士,七举人”的科举辉煌。境内现存有环沉遗址、月亮山窑址、上无胥遗址等文保单位,以及鼎甲桥、大乌桥、小乌桥等20多处古桥梁。镇内横玉山寺,是长兴古刹名寺,为唐代香山精舍主持宪上人,在横玉山始创的禅院。明代长兴的县丞吴承恩,常在横玉山寺驻足。后来写《西游记》时,用该寺作素材。
所辖村社区委员会:
2020年,辖13行政村(夹浦、长平、喜鹊斗、太平桥、环沉、陶家湾、滨湖、丁新、父子岭、北川、香山、月明、吴城)。镇政府驻夹浦村。
投资环境:
以打造县级纺织产业转型升级综合园区—浙北现代纺织产业园为抓手,全力建设工业平台。坚持科学定位,环沉轻纺工业平台全力推进园区生态化整治工程,城北工业功能区B区全力打造“浙北现代纺织产业园”,滨湖和月明平台统一建筑风格和格调,全力打造精致型工业平台。投资政策优越,按照夹浦地区纺织产业转型升级提升行动工作方案,狠抓产业集聚、科技创新、企业管理、市场开拓、设备改造等五项提升工程建设。
特色产业:
现有4个工业平台,以纺织、耐火为主导产业,拥有各类工业企业450家,规模企业118家,全镇75%的家庭从事轻纺及其配套产业。纺织产量占全县50%以上,现已形成化纤、织造、印染到纺织成品完整的产业链,是全国家纺面料、服装辅料、窗帘布主要供应地之一,获评中国长丝织造名镇、全国纺织创新示范集群。2019年,夹浦镇以县委县政府“双提十攻坚”为抓手,统筹结合传统产业改造提升、低效企业达标提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生态环境治理等重大举措,通过盘活存量空间、建设小微园区、推进数字化改造等手段,全面推进夹浦地区纺织行业转型升级,实现纺织行业高新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