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今后五年总体目标和重点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今后五年,是陈桥实现新的更大发展的关键时期,必须以更加饱满的激情和昂扬的斗志,抢抓新机遇、实现新跨越。今后五年全镇经济社会发展总体目标和重点任务是:
(一)立足新发展阶段,经济实力实现新跃升。坚定不移把发展作为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做大经济总量,提高发展质量,力争全镇地区生产总值进入全县发展第一方阵。
(二)工业经济实现新突破。把工业摆在产业发展的首要位置,扶持一批规模化企业,培育一批小微企业,加大对招商引资和发展规模企业与有功人员的奖励力度。“十四五”末全镇规模企业达到13家。因地制宜大力发展建材业,服装鞋帽加工等劳动密集型产业,绿原草编、尖峰帽业等出口创汇型产业,瓜蒌子加工、王老头辣酱、反季节果蔬等高附加值产业,让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让年轻人既能在家安居又能乐业。
(三)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核心指标,高质量巩固脱贫成果,对易返贫致贫人口实施常态化监测,严格落实“四个不摘”,国家规定的5年过渡期内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抓好产业帮扶、稳岗就业工作;大力实施村庄建设行动,优化乡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统筹集镇和村庄建设规划,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建设,优化产业布局,打造“一村一品”特色产业村。
(四)加强集镇建设,提高人口城镇化率。强力推进刘庄煤矿采煤塌陷区搬迁安置,增加集镇常住人口数量,加强集贸市场管理,树立镇当城建的理念,实施精细化管理 ;优化营商环境,增强市场活力,“十四五”末全镇限额以上商贸企业达到8家,建成美丽集镇。
(五)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统筹镇村经济、生活、生态、安全需要,优化国土空间布局,推进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村级延伸;加大生态环保和污染源防控力度,建设天蓝、水净、地绿的美好家园,争创省级森林城镇。
(六)加强民生福祉和社会建设。增加民生投入,让所有群众享受到更加完善的医疗、社会保障,优化乡村学校布局,整合教育力量,打造寄宿制义务教育;提升社会治理能力,平安陈桥、法治陈桥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村嫂理事会建设取得更加明显成效,打通社会治理的“最后一米”。
三、2022年开启新征程
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是冲刺。2022年是新一届政府的“开局起步”之年,是“十四五”规划的“纵深推进”之年,也是陈桥奋勇争先、跨越发展的“腾飞前进”之年。我们要围绕高质量发展主题,实干担当,奋勇拼搏,
全镇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以上,规模以上企业增加2个,限额以上商贸企业增加2个,一般公公预算收入增长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蓝图已擘画,关键在落实。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重点任务是紧紧围绕构建陈桥高质量发展新格局这一目标,抓好五个方面工作。
(一)坚定不移夯根基,实现农业产业老树发新枝
一是立足农业根本。坚持农业立镇,工业强镇,商贸活镇。认真落实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两强一增”行动计划,推进科技强农,机械强农,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依托现有土地流转基础和一定规模的农业产业形态,谋划农业产业园区建设,整合聚集、规范引导,逐步实现传统产业的发展壮大,形成具有一定特色、规模和区域影响力的农业产业集群。二是严守耕地底线。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制度,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保障粮食供给安全。积极打造小东庄村稻田牛蛙综合养殖项目和程庄村高标准畜牧养殖区,实现现代农业项目高效运转,力争新建温室大棚100个,新增种植面积500亩,不断拓展优质高效经济作物种植面积,优化农业产业结构,逐步实现由种植向精深加工环节的延伸,增加农产品附加值和收益。三是优化产业结构。积极引进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农业企业,探索农业科技在田间地头的实际应用,为农业现代化、产业化、规模化打好基础。让农民在产业结构调整中获得更多利益,进一步调动农民群众参与产业结构调整的积极性,实现高效经济作物全覆盖,助力群众增收致富。
(二)坚定不移增动能,实现营商环境新枝发新芽
一是集成推进重点改革。遵循市场规律,加强系统集成,打造让企业满意、客商点赞的一流营商环境。依托政务云平台、大数据平台,完善服务事项一网通办、企业开办全程网办。加快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切实减少对市场主体生产经营活动的影响。二是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紧抓政策机遇,强化“两化一推”,主动对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趋势,围绕产业定位和产业基础开展招商引资。通过委托招商、以商招商的形式,提高招商引资精准度。坚持走出去招商,请进来安商,组织到经济发达地区、产业聚集地区拜访知名企业,引资引智,寻求合作。对标沪苏浙、学习合芜滁,着力补短板、强弱项,更好培育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三是构建亲清政商关系。 推进顶格服务企业机制,对企业做到“好时不扰、难时出手”。进一步完善便民服务大厅软硬件设施,规范服务流程,不定期开展业务培训,不断提高服务水平。为企业和群众提供纵向到底的审批服务和横向到边的帮办服务,建立健全主动联系企业家制度,积极主动为企业搞好服务,千方百计为投资创业者排忧解难,努力营造公平、开放的营商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