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做大经果业,打造“鲜果”小镇。立足“以果兴游,以游促果”发展理念,营造“春有花游、夏秋有果”旅游环境,充分利用荒滩废地、老旧宅基地,尤其是群众房前屋后等已经发展经果林产业6000余亩,以“游园、品鱼、摘果”为主题构建小镇旅游格局,吸引游客观光游览,逐步扩大影响力,将八里河旅游小镇名牌推向全国。
二、坚持以生态文明为引领,不断提升人居环境面貌
坚持把生态作为最大的优势,把绿色作为最靓丽的底色,牢固树立和践行“两山”理念,统筹推进产业发展低碳化、生态建设品质化、人居环境清洁化、生态优势经济化,巩固和提升环保督查反馈问题整治成果,坚决守牢生态和耕地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和资源利用上线,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全力推动区域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提升,绘就美好八里河的生动画面。
(一)让水更清。深入实施八里河综合治理,严格落实“河湖长制”,打造水环境综合治理和生态修复的标杆。从源头治理入手,加强河流“清四乱”力度,防治水污染、改善水生态。积极争取河道疏浚治理项目,全面疏通河道,加强河流两岸环境整治,坚决打好碧水保卫战。(二)让天更蓝。持续打好蓝天保卫战,强化大气污染综合管控,重点抓好秸秆焚烧等污染源头问题治理,不断改善环境空气质量。
三、坚持推进重大项目投资建设,不断夯实产业基础
牢固树立抓项目就是抓发展理念,坚定不移把项目建设作为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的有力抓手,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全力以赴扩大投资、推进项目建设,多措并举强要素、优服务。聚焦国家省市县重大战略和“十四五”规划等确定的发展重点,积极谋划储备争取一批符合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求的大项目好项目;夯实经济高质量发展基础支撑。
四、坚持以乡村建设为示范,以点带面助推乡村振兴
要紧紧抓住机遇,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高标准推进,在引领示范中抢占先机,赢得主动,争创一批乡村振兴示范村,打造“一村一景”的农村新景象,举全镇之力在八里河希望的田野上再打一场漂亮的突围仗。八里河镇将按照“一村一规划”的要求,科学编制美丽乡村建设规划,以规划引领发展,充分尊重群众意愿,不搞大拆大建,深挖文化内涵,彰显区域特色,打造了片片有美景、村村有特色的美丽乡村。
五、坚持以民生保障为根本,切实增进人民群众福祉
要坚持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全力抓好疫情防控,全面推进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努力让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一)提高群体防疫屏障的“密实度”。压实“四方”责任,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要求,抓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工作,加强对中高风险地区来镇返镇人员摸排上报和居家健康监测,坚持“人物同防”闭环管理,持续推进疫苗接种工作,坚决守住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线。
(二)树立教育优质公平的“风向标”。优先保障落实教育“两免一补”政策,着力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大力弘扬尊师重教好风尚,重视农村青少年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健康教育,广泛开展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力争做到义务教育阶段巩固率达到100%。
(三)用好政策兜底保障的“救生圈”。要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依托现有招商入驻企业,多渠道扩宽就业和务工岗位,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全面加强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工作,全面落实优抚政策;关心关爱弱势群体生活,落实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临时救助、五保低保、困难群众救助等各项惠民政策,全力做好扶贫帮困工作;大力发展社会福利,维护妇女权益,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深化村级卫生室建设,进一步加大医疗投入,为广大群众提供便捷、高效、优质的医疗服务。加强食品药品等监管力度,不断提升群众健康水平。
(四)当好文明城市创建的“急先锋”。要以助力颍上县创建全国文明县城为总揽,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持续深化拓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倡导群众树立厚养薄葬、崇尚文明、勤俭节约的良好风气,持续开展好“星级文明户”“美丽庭院”“八里河好人”“好媳妇、好婆婆”等创评活动。全面推进村嫂理事会、红白理事会等群众评议机制,大力开展诚信教育,全面提升全镇整体文明程度。
(五)打造拥军优抚工作的“新样板”。要认真做好《兵役法》《国防动员法》《退役军人保障法》的宣传,积极落实各项优抚政策,全面保障退役军人优先享受相关政策。要全面加强国防与后备力量建设,加大宣传、动员力度,积极向军队输送高质量兵员,争创全县武装工作先进单位。
六、坚持以社会稳定为基础,赓续筑牢安全生产防线
坚持把安全发展贯穿到经济社会各个领域,统筹好发展和安全,把防范化解矛盾、风险作为安全发展的基础和保障,始终绷紧安全发展这根弦,全面抓好安全生产、自然灾害、社会治理等领域风险防控工作,为群众安居乐业提供坚强保障。
(一)持续发力优化社会治理体系。要深化自治实践,鼓励、支持和引导各类社会组织在乡村治理中发挥作用,用好村(居)民议事大厅,积极开展群众说事、百姓议事等活动,激发群众参与乡村建设、公共服务、矛盾化解等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厚植乡村社会治理根基。要拓展法治外延,全力推进镇、村(社区)综治中心标准化建设和规范化运行,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大力推进“平安乡村”创建和“雪亮工程”等法治基础设施建设,确保群众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不断增强乡村发展软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