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24年工作回顾(部分内容)
预计全年税收收入4.35亿元;规上工业产值完成78.76亿元,增长3.2%;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7亿元,增长8.5%,其中工业性投入增长13%。长三角泛半导体新材料产业园成功入选2024年度全省长三角一体化“典型案例”。
一年来,我们由破到立、量质并举,产业发展崛起突围。
一是项目“双进”有力有效。聚焦泛半导体新材料、生物医药两大核心产业,构建“一企、一表、一图”招商模式,抢占光刻胶、抛光材料、湿电子化学品等细分产业赛道,新招引专精特新及重点科研院所产业化项目10个,包含上市公司1个、中科院系2个,开工建设3个、竣工投产2个。二是工业经济蓄势赋能。引导企业坚持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与核心竞争力,睿高新材入选省“尖兵领雁”科技计划项目,中维药业、新望化学入选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产业链协同创新项目。深入推进行业转型升级,聚焦水泥、铸造、印染、建材等传统行业,采用“保留提升、兼并重组、关停淘汰”等形式,助推8家企业实现转型。三是园区形象焕然一新。持续推进工业有机更新“腾笼、换鸟、涅槃”三篇文章,完成12家非化工企业签约腾退,新腾出空间269亩;打造“三横三纵”园区交通网络,高水平配备全市首个工业污水处理厂,一座品质高、功能全的现代园区孕育而出。相关工作获得上级肯定,在全省化工园区规范发展推进会上作交流发言。
一年来,我们聚力创新、扩大开放,发展动能强劲释放。一是人才活力更加迸发。高规格举办“长三角三省一市集成电路材料产业创新合作大会”,积极承办企业家主题沙龙、项目路演等活动15场。推动招才引智与招商引资融合发展,累计入选国家及省级人才项目9人,新到岗海外创新人才7人,招引高层次人才创业项目12个,博士级团队项目8个。二是科创浪潮蓬勃奔涌。构建梯度培育机制,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累计为降低企业融资成本超1亿元,争取特别国债“两新”项目资金超2亿元,7家企业入选国家样板企业培育库及专利产业化促进中小企业成长“金种子”计划。瑞通光电入选省2024年隐形冠军企业名单。三是助企成长持续深化。打造“有求必应、无事不扰”最优营商环境,成立“企业+园区”两大服务驿站,牵头开展“走访+座谈”152次,分级化解难题61个;制定更为完善的“10+3”政策条款,落实兑现镇级各类政策资金超2000万元。严格落实环境治理“三个区分开来”,首批认定14家企业列入“白名单”,落地银企合作项目8个,累计金额超8.27亿元。
一年来,我们内外兼修、建管并重,全域面貌蝶变焕新。一是城镇功能不断完善。全年推进城建项目28个,竣工13个,完成投资约1.17亿元。实施高速连接线和外环东路交安设施安装工程,新增信号灯6座、硬隔离防护5.5公里。完成老旧小区改造2处,园区消防站主体成功结顶,工业邻里中心实现竣工。二是乡村风貌日渐提升。大力推动农村有机更新,王家墩村、六堡里村等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有序推进。完善和美乡村建设,许联村、山塘村等市级精品村完成验收,26个行政村农业看护房整治工作实现全域覆盖。三是生态治理高效落实。统筹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全年PM2.5均值26微克/立方米,居全区第一,同比下降3微克/立方米,全年空气优良率均值82%。持续改善水环境质量,全年县控断面保持Ⅲ类,达标率100%。全面推进城乡人居环境改善,完成生态环境突出问题点位整改467个。全镇行政村垃圾分类工作实现智能平台管理,市级标杆村创建全覆盖,生活垃圾处理率达100%。
一年来,我们聚焦三农、科学统筹,乡村振兴纵深推进。一是特色产业蓬勃发展。聚焦乡村产业“双招双引”,全年完成2000万元以上农业项目招引5个,其中5000万元以上1个,3亿元以上1个,开工7个,竣工4个,培育农业龙头企业数2个。实施青年入乡发展及乡村人才培育,累计认定省级“新农匠”1人,市级农民专家5人,市级示范性乡村创客团队1个,“南太湖特支计划”乡村振兴领军人才2人。二是强村富民成色更足。全镇26个行政村完成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达3511万元,实现村均收入135万元,强村公司全年分红达560万元。落实惠农支农政策补助,全年完成小麦、水稻相关补贴资金47万元,农具补贴727台,受益户数达434户。持续推进省级财政一事一议(共富乡村)试点项目,获得省级资金拨款1536万元。三是文旅融合质效凸显。稳步推进大运河古镇集群复兴,完成孙氏世德堂、启秀女子学校、章氏旧宅、费氏聚和纸坊等保护性修缮项目,菱湖清风名人馆、龙湖书画院、昌硕文化研究会陈列室等展陈开馆,成功举办范蠡渔文化节等各类民俗文化活动13场次。积极培育打造乡村旅游新业态,杨港村亲子营地获得9项挂牌荣誉,永福村福芯家庭农场运营开业。
一年来,我们坚守初心、提标扩质,民生福祉持续攀升。一是民生保障兜牢群众之需。精准兜住、兜准、兜牢民生底线,发放低保救助、特困补助等各类扶持资金超2000万元,打造镇级“助联体”1个,村社级“助联体”32个,实现全域覆盖。织密扎牢“一老一小一残”关爱保障网络,38个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实现设施星级全达标;创建3家老年食堂“阳光厨房”,全面普及城乡老年人助餐服务。扎实开展健康促进、教育提质工作,新改扩建村级卫生服务站7家,菱湖人民医院康养楼新建工程通过验收。投入超300万元完成全镇中小学天然气改造、午睡躺椅更换等保障工作,高考一段线上线218人,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二是精神文明补足民生之钙。积极倡导践行“浙江有礼•浔寻善友”,大力开展乡风文明、最美家风+、新风家宴等专项建设,成功复评区级文明村(单位)32个,创建区级文明单位1个。组织开展理论宣讲、走访慰问、文化惠民演出等志愿服务活动500次,辐射群众1.89万余人。三是社会治理夯实稳定之基。扎实做好矛盾风险治源、公共安全固安、社会治理强基等工作,积极处理信访事项化解,共受理群众来信来访134件,办结成功率达97.01%,受理政府阳光热线1913件,全面落实包保责任制。组织开展禁毒、反邪教、反诈等法治宣传103场,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938件,“渔家人”调解工作室创新升级为“渔都卫士”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