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围绕“打造城乡融合新标杆”,全力描绘“三生融合”宜居风貌,推动城乡颜值气质焕发新光彩。积极构建优势互补、协调联动、融合融通的城乡区域发展新格局。做强城市发展能级,加快融入“轨道上的长三角”,初步形成新城高铁片区主干路网及公交枢纽等主要配套设施;完善功能布局,全镇98.3公里主次干道全部整治提升,实现建成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3平方米,陆续建成8个城市公园,推进交通快速化改造。做优乡村振兴能级,发展都市型农业,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业企业等各种新型经营主体。探索发展绿色循环农业,构建“产、加、销、游”产业链,“公司+合作社+农户”组织链,形成一二三产深度融合的生态农业经济大循环。
四、围绕“打造江南文化新空间”,全力打通“三区共建”城镇脉络,推动城市人文底蕴融入新内涵。聚焦园区建设,围绕“一带、三轴、三心、四区”,推动南部工业区整体提档升级,优化完善园区邻里中心、幼儿园、集宿区等功能配套,提升园区承载数量和生活质量。聚焦社区建设,以数字化为牵引,做精智慧盛泽中枢系统,打通城市管理、交通出行、应急响应等智能物联信息,探索智慧社区建设,服务构筑“大治理”格局。聚焦景区建设,突出“产城商、农文旅”融合发展,做好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保障等配套工作,建设开放共享、多彩可及的高品质生态景区。打响文化品牌,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深化丝绸文化精神的提炼与传播,丰富文旅业态的繁荣与发展。树立文明新风,全力创建全国文明镇荣誉称号。
五、围绕“打造共同富裕新样板”,全力唱响“吾爱盛泽”呼声旋律,推动人民品质生活增进新福祉。推进“全民共富”“全面共富”,构建财政事权清晰、管理科学规范的公共财政体系,加大对农业、社保、教育、卫生等民生领域投入。提质全民参保扩面,强化就业保障。提升强村富民成效,探索“飞地经济”“抱团发展”具体实践,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扩容教育资源储备,深化校企合作、推进产教融合、落实产改成效。健全基层公共卫生体系,持续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及重大传染病防控工作。优化养老帮扶服务,发挥好兜底保障功能。健全基层社会治理框架,完善多元矛盾纠纷化解体系,全面推进信访维稳。推广数字政务服务,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不见面”审批,协同发展“一窗受理”“一网通办”“一网统管”。
三、2022年主要工作
2022年是“十四五”规划深入实施的关键之年,是盛泽经济发达镇改革十周年,也是新一届政府全面履职的开局之年,做好今年工作至关重要。要开好局、起好步,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全面向好,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努力把宏伟蓝图转化为振兴发展的生动局面。守好生态空间,对接服务上海,锚定“五新”目标,以“三领三创”战略为指引,以“22313”工程为主线,统筹行稳致远“八大关系”,深入推进“时尚之都·美丽盛泽”建设,在“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征程中书写盛泽篇章,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全镇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5%;工业总产值超850亿元;工业开票销售1400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0亿元,增长35%;其中工业投资40亿元,增长15%;中国东方丝绸市场交易额突破1500亿元;全国综合实力百强镇稳步进位,省级高新区排名实现较大幅度提升。完成上级下达的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削减目标任务。
围绕上述总体要求和工作目标,重点做好四个方面工作:
(一)着力打造以转型升级为核心支撑的现代经济体系,更高质量交出长三角一体化的盛泽答卷
1.坚定不移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围绕“千亿平台、百亿投入、百亿增长”目标,全力加大有效投入。大力挖掘、招引、储备发展前景好、带动性强的产业项目,充分发挥重大项目的战略支撑作用,加快集聚更多优质产业资源,引领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加快推进总投资252.37亿元的23个省市区重点项目建设,节点化推进国家先进功能纤维创新中心、恒力高性能特种工业丝、长三角(盛泽)现代供应链产业园等项目进度。大力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不断强化恒力、盛虹“领头羊”优势,加大“专精特新”“隐形冠军”等企业培育扶持力度,助力打响“民营经济看吴江”品牌。进一步推进高新区“撤筹”,新增高新技术企业50家以上,力争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规上工业产值达30%,规上企业研发投入总量较上年提升10%。深入推进知识产权强镇战略,力争年授权专利数量PCT专利申请量等指标较上年增长10%,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70件。培育创新动能,市级以上科技人才认定10个,新增市级以上创新载体不少于5家。
2.坚定不移培育转型升级增长极。深入实施丝绸纺织产业转型升级三年行动计划,加快推动产业向新能源、新材料进军,布局打造新材料产业园、装备制造产业园、创二代产业园等“园中园”。加快推动规上工业企业智改数转项目全覆盖,实施智改数转项目超200个,星级上云企业50家,示范标杆项目7个,创建市级以上智能车间5家,助力擦亮“工业互联网看吴江”品牌。加快并完善新兴产业园基础设施建设,有效盘活园区存量项目用地,提升已落地项目产出,计划新增2个产业项目入驻新兴产业园。持续提升时尚周、纺博会等活动平台的规格能级,不断提高产业竞争力和行业话语权;以东纺云智新平台为核心枢纽,延伸跨境电商、市场贸易采购等工作触角;强化与东方国际、北京服装学院等合作,打造时尚创意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