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民族宗教、国安等工作不断加强;国防动员、退役军人等不断进步;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老龄、儿童、慈善、志愿者等事业实现新发展。
各位代表,成绩来之不易,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正确引领的结果,得益于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得益于历届党委政府的接续奋斗、得益于全镇广大干部群众勠力同心、得益于社会各界广泛参与、鼎力支持。在此,我谨代表镇人民政府,向全镇干部群众,向各位人大代表,向所有关心支持流泗经济社会发展的各级领导、各界人士、同志们、朋友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工作中还存在一些短板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镇域经济总量不大、实力不强、结构不优,仍是主要矛盾;二是农业发展空间受限,产业规模、特色还未形成;三是基础设施仍有短板,环境整治还不够彻底,长效管护机制不够健全;四是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能力有待提高;五是政府工作仍有不足,少数干部工作作风漂浮,担当意识不强等等。对此我们将坚持问题导向,正视问题与不足,用心、用情、用力把政府工作做得更好,绝不辜负全镇人民期盼!
二、2022年工作安排
各位代表,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全面落实县第十五次党代会决策部署的关键之年,做好今年工作意义重大。我们要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发展战略,挺身入局、勇挑重担,以实干抢抓机遇,以担当彰显情怀,顺势而为、乘势而上,实现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全力开创全省经济发达镇建设新局面,努力交出一份人民满意的答卷。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中央、省委、市委、县委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市、县党代会部署要求,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紧紧围绕建成全省经济发达镇的发展目标,着力在“构建环形格局,加快创新融合,实现赶超倍增,挺进全省十强”上迈出新步伐、取得新突破,作出流泗应有贡献,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经济主要预期目标是:财政总收入(一般预算收入)增长6%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左右;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左右。
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强工业、抓项目,在夯实发展后劲上谋求更大突破。
下好招商引资“先手棋”。坚持招商引资“头号工程”不动摇,坚持“走出去”和“请进来”,紧盯产业链抓招商,进一步拓宽招商渠道,健全激励、奖励机制,努力营造全域招商、亲情招商的良好氛围。摸清家底、做足功课、夯实工作基础,确保全面完成县委下达的全年招引亿元以上项目任务。奏响项目落地“最强音”。全力支持海威环保项目建设并投产;快速推进中固管桩项目收购工作;继续做好东鹏新材料、五星纸业二期项目服务保障工作;全面完成疏港通道、银砂湾综合码头、天盛纤维素醚项目征地,完成神华二期征地拆迁,启动砂洲村整体搬迁工作。加速园区平台建设,确保精密制造产业园6月份全面完工并交付使用,加快引进项目落户投产。打好优化环境“组合拳”,深化“放管服”改革, 继续深化“一次不跑”“只跑一次”改革。持续提升营商环境的改善,切实做好跟踪服务,主动帮助企业解决发展面临的问题和困难,为企业排忧解难,激发企业二次投资的积极性,要实行重点项目动态管理,切实做好项目建设、客户跟进、项目合作等环节,努力为项目尽快落地创造条件,进一步提升园区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政务服务水平。
(二)强基础、促振兴,在加快乡村振兴上激发更大动能。
巩固脱贫成果,加强返贫动态监测,坚持应纳尽纳,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细化政策落实,强化问题整改,规范乡村振兴项目申报建设管理,完善联农带农机制,提高脱贫人口家庭收入。保障粮食安全,力争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5000亩,全面完成县委、县政府下达的各项目标任务,早稻4100亩、棉花7500亩、油菜种植面积8000亩。全面落实各项奖励政策,镇财政再投入30万元,进一步鼓励村集体经济合作社、种粮大户扩大种植规模。拓展特色产业,推动红星、东风、竹涧、菱塘、莲花等村大力发展大棚蔬菜产业,新增设施大棚300亩,室外蔬菜种植面积1000亩,加快推进物流仓储及100吨的冷链仓库建设。引进1-2个农业龙头企业,实现种、储、销一条龙服务;着力打造2个无公害绿色蔬菜品牌,稳步推进太空莲、有机水稻种植,进一步提高农副产品附加值,加强与园区企业及电商平台的合作对接,拓展农产品的销售渠道。持续深化改革,按照“1+2+N”三个层次进行“样板点、示范点、推进点”布局,着力打造2个县级样板点、5-6个镇级示范点,探索宅改新模式。全面加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力争所有村集体经济收入均突破15万元,着力打造2-3个60万元以上的经济强村。建设美丽乡村,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有序推进生活垃圾处理、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危险废物处置等工作;计划卫生改厕100余户,争取完成6-10个美丽乡村示范点。
(三)优布局、争示范,在集镇改造提升上拓展更大空间。
坚持规划引领,全面启动集镇改造提升规划设计,处理好拆、留、改、建的关系,突出集镇风格,划定空间功能定位,打造集行政服务、生活商贸、休闲旅游、工业发展为一体的中心集镇。提升集镇品质,以美丽示范乡镇创建为抓手,全面启动集镇改造、棠山小镇、牛湖沿线环境整治提升,积极推进镇综合便民服务中心、拆迁安置区建设。强化综合农贸市场运营监管,出台长效管理(考核)办法,破解农贸市场长效管理难题。推进中学校门改造及运动场所改扩建项目,不断改善教育环境和群众就医条件。强化集镇监管,开展集镇交通秩序整治,增设集镇主路智能抓拍系统,有效整治乱停乱放行为;开展占道经营、摆摊设点专项整治,推动散户入驻综合农贸市场;开展环境卫生、市容市貌专项整治,确保市容环境干净整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