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双拥、妇女儿童、民族宗教等工作有了新进展,应急管理、统计、征兵等工作取得新成绩,开创了工作新局面。
各位代表,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科学指引的结果,是县委、县政府和镇党委的正确领导,全镇人民努力拼搏及社会各界人士鼎力支持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镇人民政府,向一直以来关心、支持南磜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镇经济社会发展仍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产业结构较为单一,辐射带动经济发展较为困难。二是受资源要素制约,发展瓶颈仍未打开。三是工作落实还不够有力,服务意识和水平还有差距。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采取更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2023年工作安排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做好今年工作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新的一年,新的挑战,新的机遇。党中央和国务院大力支持梅州融湾发展,省委省政府大力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和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市委市政府全力支持蕉岭打造融湾先行区综合示范窗口。我们要在县委县政府和镇党委的坚强领导下,牢牢抓住机遇,坚决扛起使命担当,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坚定不移走好新的赶考之路。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认真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市、县部署要求,聚焦融湾入海,坚持高质量发展,狠抓发展第一要务,全面激发内生动力,牢牢扭住实体经济、乡村振兴两大重点,在“融湾入海”发展中找准定位,加强与福建武平、上杭省际边界的深度融合发展,举全镇之力,发展壮大镇域经济,奋力建设绿美南磜,推动南磜高质量发展,为蕉岭“融湾入海”贡献南磜力量。
今年的全镇发展预期目标是:全镇实现生产总值3.05亿元,比增6.5%;其中农业生产总值为1.79亿元,比增8%;农民人均纯收入11369元,比增3.5%。我们要坚持节能减排,注重统筹兼顾,紧扣关键环节,重点抓好四个方面工作。
(一)大抓实体经济,增添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始终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坚持制造业当家,充分发挥森林资源优势,积极与广东健态实业有限公司加强合作交流,鼓励支持加强新产品研发,探索发展森林碳汇和林下经济。依托省级毛竹产业发展基地和优质毛竹资源,发展竹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做强“竹”经济。结合南磜茶产业发展实际,加强与梅州市茶叶研究所团队对接联系,开展茶叶培育、加工技术培训,着力培养技术型人才,不断提高茶叶品质。开展生产示范基地建设项目,持续扩大茶叶种植规模,探索推进茶产业转型升级。积极协助县发改局推进金山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在延伸发展电力装备制造等上下游产业,形成全链条、集群式发展格局中找寻新的发展机遇。加强与福建象洞镇、中都镇等兄弟镇的交流联系,学习借鉴先进发展经验,探索实现发展资源共享,推动与福建武平、上杭省际边界的深度融合发展。认真落实好市县招商引资和人才政策,详细制定招商引资计划,谋定而后动,围绕“资源链、产业链、乡情链”开展乡贤回乡投资兴业工程,争取引进更多“打粮食”产业项目落户南磜,乘着“融湾入海”的东风,推动更多南磜产品“出山入海”。
(二)大抓基础提升,推动乡村振兴纵深发展。深入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坚定不移走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之路。大力提升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改造圩镇周边道路,完善道路标识,优化道路交通环境。配合加快推进S334线步上至蕉城段、S223线隘罗坪至步上段道路改建工程项目,大力推进村庄“单改双”等项目建设,打通城乡融合发展“主动脉”。借力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积极实施茶叶、食用菌和南药种植“三个万亩”计划,谋定传统产业生态化、特色产业规模化的发展方向,推动产业发展格局向多元化转变。鼓励各村因地制宜发展乡村产业,推动蓝源绿茶、多宝红茶、南磜冬笋、石寨红菇等特色农产品打响品牌,实现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同时,大力打造农文旅融合特色旅游路线,扩大乡村旅游规模,鼓励村民发展集农耕采摘、休闲聚餐等为一体的农家乐,提升旅游接待能力,拓展就近就业空间。以本地茶叶、红菇、竹笋等原生态农产品为卖点,做好旅游产品深度开发。结合圩镇周边情况,建设农产品集散中心,打造线上线下“双管齐下”的营销模式,让更多南磜产品“走出去”。公交货运枢纽站和镇政府旁各计划新建一处生态停车场,着力改善圩镇周边停车环境。计划新建5座充电桩,有效缓解充电挤兑现象。高标准推进绿美南磜生态建设,扎实推进“林长制”,抓好林分改造、林相改善和森林抚育工作,不断提升“林环境”。严格落实“河长制”,常态化开展河道巡查、河湖“清四乱”行动,不断优化“水环境”。持续强化全域农房管控、风貌提升,全面推进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不断提高人居环境舒适度。
(三)大抓惠民事业,促进民生保障更加有力。坚持把群众的“关键小事”当成“头等大事”,及时回应群众关切,让民生更有温度,幸福更有质感。聚焦“保健康、防重症”目标,认真落实新阶段疫情防控各项措施,保障好群众就医用药,深入推进健康南磜建设。深入配合实施“三项工程”,积极组织群众参加职业技能培训,不断提高技能水平,促进增加就业,以稳就业切实提高群众的生活幸福感。加大文化投入,扎实推动农村书屋、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服务升级,提升乡村公共服务设施,积极配合开展文化下乡、新时代文明实践等系列活动,不断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规范管理”的工作理念,抓好抓实养老、医保报销、社会救助等工作,不断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围绕“两不愁三保障”底线要求,进一步落实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做好兜底工作,对可能因灾收入骤减的贫困户予以重点关注、实时关注、全面监测,对特殊情况及时分析并及时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