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省委十三届二次全会、市委十五届五次全会和全市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大会精神,按照镇委第十四届二次会议的部署,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推动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紧紧围绕“精致魅力新东坑”总目标,全力以赴“优空间、育新能、强执行”,推动产业更高端、城市更靓丽、环境更优美、配套更优质、社会更和谐、文化更丰富,奋力推动东坑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
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以上;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以上,固定资产投资总额48亿元,增长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5%,进出口增长4.5%,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6亿元。为实现全年发展目标,我们要抓好以下六方面工作:
一、聚焦高端高质,奋力推进实体经济更高质量发展
我们要坚持制造业当家,用好市“2+2”政策文件,集中一切资源要素服务实体经济,做厚做精制造业“家底”。
掀起“大抓经济”新热潮。支持企业开足马力生产,帮助企业抱团出海抢订单、拓市场,用好市“五外联动”组合拳,鼓励企业参与“粤贸全球”“莞货全球行”等活动,用足加博会、台博会等展会资源,挖掘外贸新增量,推动全年进出口额突破270亿元。优化“乐购东坑”活动体系,协助爱玛电动车等本土优势产品拓展内销市场。鼓励喜悦里、四季广场、万升荟等大型商场提升商贸业态,引导发展特色民宿、生态露营、星空派对等新潮消费,打造“烟火气”“人情味”互动式消费新场景,推动住宿餐饮业加快复苏。坚持房住不炒的定位,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
构建全员招商大格局。深入开展“制造业招商突破年”行动,设立3年不少于1500万元奖励资金,按照“管行业必须管产业、管产业必须管招商”要求,构建镇领导班子挂帅、单位(部门)、村(社区)高效协同的“大招商”工作格局,力争实现“投资100亿元、战新产业超一半”的招商目标。打好招商主动仗,组建专业招商小分队,分赴大湾区、江浙沪、北京以及新一线城市,开展敲门招商、以商引商,努力引进一批“奶牛型”的领军企业和战新企业。鼓励企业零地增资、原地提容,支持华荣通信等项目增资扩产,推动“双轮驱动”主导产业逐步完善到“2+N”产业集群发展。大力引进汽车“4S”店、复合型城市商业综合体,抢占新能源汽车、“潮玩IP”等新赛道,构建现代化产业新体系。
实施产业“强链立柱”工程。筛选新一代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半导体、高端装备制造5条重点产业链,实施以镇领导为“链长”和以龙头企业为“链主”的“双链制”,加快打造生态智创城、正崴科技园、东坑信息产业园3个百亿级支柱产业集群,全面塑造“龙头领航+腰部支撑”大产业联动新优势。优化重大项目全链条服务管理,推动9宗市重大项目投资14.5亿元,推动胜蓝科技、东建智能等5个市重大项目投产达效,新增产值23亿元。加快普莱信半导体产业园竣工投产、富强30亿元储能项目动工建设,推动半导体、储能等产业“立新柱”、“立强柱”,实现龙头产业与战新产业比翼双飞的生动局面。
拓展优质低成本产业空间。以“统筹可招商土地资源845亩、厂房资源170万平方米”为目标,大力整合西部片区、轨道交通三号线两个站点等重点区域,加快推动寮边头政德路侧80亩、井美东富厂等8宗“工改工”项目,年内投产6宗,拓展产业空间27万平方米。大力推动现代化产业园区建设,通过“三旧”改造、闲置地块盘活、土地整备等方式,整备连片产业空间120亩,释放产业净地40亩,建设低成本产业空间10万平方米,让企业实现“签约落地”与“拎机投产”无缝对接。开展土地统筹及产业净地成片开发方案编制。以168商住更新单元项目为示范,带动初坑小塘村、长安塘村等7宗共1948亩旧改项目,推动“旧村”焕“新颜”。
二、聚焦创新创效,奋力推进产业发展释放更强动力
我们要坚持“科技创新+先进制造”城市特色,发挥毗邻松山湖创新高地的优势,打通创新发展“血脉”,不断壮大培育新动能。
激活企业自主创新源动力。以我市打造科创制造强市为契机,积极推进“融湾”“融湖”行动,借力松山湖大科学装置、研发平台、高等院校等创新资源,推动企业建立一批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技师工作站。翻倍增加高质量发展奖励资金至2000万元,以新能德科技、中德电缆省级工程技术中心为示范,带动一批新能源、新材料、半导体等企业加大智能装备及技术投入,推动规上工业企业自建研发机构超150家,R&D投入强度提升至4.7%。支持龙头企业“自动化+数字化”升级,打造一批数字转型示范项目。培育新能德上榜全国企业标准“领跑者”榜单,力争市重大科技专项实现零的突破。推动传统产业向品牌化、智能化、规模化转型升级,打造傻二哥、亿智成为本土特色食品IP。
培育“金字塔式”创新梯队。支持民营经济发展,落实“保规稳重助企”专项行动,用好市50亿元扶企纾困资金精准“滴灌”,增强企业发展信心。重点培育产值规模“1-5亿元”的新能源、半导体等产业链“腰部”企业,全年入选市倍增计划企业3家,新升规企业20家以上,规上工业企业累计突破300家。实施中小企业“专精特新”突破计划,新增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0家、国家高企60家,培育“单打冠军”及“配套专家”企业5家,打造迈思普电子为全球电源行业知名品牌,储备市上市后备企业3家,构建层次丰富、动能十足的“金字塔式”企业成长梯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