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是全方位筑牢安全生产防线。强化专职安全员队伍建设,进一步推动安全生产监管检查全覆盖,全面提升安全生产综合治理能力,建立健全生产安全事故防范体系。持续开展出租屋、“三小”场所、危化品、道路交通、建筑工地、消防安全等重点领域整治,力争实现“两个下降、一个不发生”的目标。加快智慧应急建设,全面普及安全巡查APP,提升安全调度效能和信息化支撑能力。推动居民住宅区落实电动自行车集中管理,推进小区消防车道治理。深入推进“平安校园”建设,强化“互联网+明厨亮灶”智慧系统应用,提高学生防溺水意识,筑牢校园安全防护墙。加强防汛防风防涝等自然灾害关键工程建设,严格落实值班值守制度,提高防灾减灾抗灾救灾能力。
三是全力保障社会安全稳定。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推进综合服务中心(信访超市)标准化建设,打造统一的综合服务管理平台,整合基层治理资源,创新协同处置机制,依法解决群众合理诉求。进一步优化“智网工程”镇村两级指挥调度体系,实施各村(社区)工作站标准化建设,打造网格驿站,全力排查消除各类安全隐患,提升联合处置能力,推动社会基层治理向纵深发展。加快平安高埗科技护城墙建设,优化警务运行机制,深化巡逻处警一体化工作,建设高质量“东莞义警”队伍。推动扫黑除恶常态化,深入开展“双反”专项行动,千方百计压减电信网络诈骗、盗窃、非法集资等多发性侵财犯罪,力促违法犯罪警情和发案率持续下降。健全出租屋及实有人口信息采集管理机制,稳步推进出租屋门禁视频和智能安防小区建设。全力维护社会公共安全,促进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持续提升。
五、立足民生福祉出发点,描绘幸福生活新画卷
一是用心用情办好民生实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促进人口与城市深度融合、共生共荣。加强基本民生兜底保障。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不断完善低保、残疾人、困难群众救助机制。完善医养结合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实现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超50%、养老服务设施村(社区)全覆盖。深入开展“双拥”创建,做好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工作,维护退役军人的合法权益,提升退役军人的荣誉感。持续办好“十大民生实事”,开展好妇女“两癌”免费检查,做优“家家幸福安康工程”。推进“民生大莞家”品牌项目打造,确保各项“民生微实事”项目按时高质量完成,持续增进民生福祉。
二是大力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定期收集用工信息,加强技能培训,积极为企业和求职者搭建供需平台,促进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灵活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充分就业,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加强源头治理和及时调处,防范化解劳资纠纷,根治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进一步完善社卫中心、高埗医院基础设施,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和服务体系,大力开展慢性病综合防控项目,着力建设社区中医药卫生服务强镇。建成新中心幼儿园,加快实验小学新建、东圃小学改扩建和低涌中学、冼沙小学原址重建等项目进度,落实“第一堂思政课”制度,扎实做好“五项管理”,全面落实“双减”政策,规范校外培训机构,推动基础教育高水平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推进品质交通建设,完成北王路—广场北路路口改造等工程。综合施策治理停车难问题,整合全镇停车资源,完善智慧交通系统,加强停车设施管理。有序推进农贸市场品质提升,全面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守护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三是推动文体事业繁荣发展。抓好图书馆建设,完善村(社区)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打好文化惠民“组合拳”,结合本土特色元素,举办摄影、书画展览、红色教育等主题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讲好高埗故事。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利用,谋划建设镇自来水厂旧址展览馆,镇政府旧址打造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镇史馆、镇委党校等,整合高埗大桥旧址、东江纵队第一支队三龙大队指挥部及驻军营地旧址、东圃小学旧址等红色资源,深入推动文旅融合发展。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推动公共体育设施免费开放,持续擦亮具有高埗特色的“游泳进校园”“曲艺进校园”等品牌项目。整合发挥高埗广场“休闲+舞蹈”、文化广场“文化+美食”、江滨广场“亲水+娱乐”三大不同功能,提升高埗城市魅力,不断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
六、聚焦政府建设着力点,展现为民担当新作为
一是加强法治政府建设。推进政府机构职能优化、协同高效,强化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依法接受镇人大监督,自觉接受社会和舆论监督。坚持和完善依法科学民主决策机制,严格遵循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等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全面推行行政机关政府法律顾问制度。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严格规范执法行为,加强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规范化建设。健全矛盾纠纷化解机制,扩大法律援助覆盖面。全面开展“八五”普法宣传,营造全社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
二是加强数字政府建设。完善镇村分级服务体系,重新规划建设政务服务大厅,集中办事窗口,推动政务服务标准化,增加铺设自助终端,打造10分钟政务服务圈。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和“数字政府”建设,全面整合镇级政务服务资源,围绕“互联网+政务服务”和“一门式、一网式”政务服务模式改革,优化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推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擦亮“莞家”系列服务品牌。做好12345政府热线服务,健全24小时群众求助快速响应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