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期间,杨柳镇将立足现有产业基础和自身优势,继续坚持打基础、利长远、谋发展的发展路子,以甘薯产业为主导强镇,以生态农业为抓手立镇,以工业园区建设为平台,优化产业布局,促进人口向驻地集中、土地向大户集中、产业向园区集中,努力将杨柳建成产业结构趋于合理、特色产业发展壮大、基础设施得到加强、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生态环境显著改善、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大幅提高、以无公害农副产品加工为特色的生态型小城镇。
主要奋斗目标是:全镇工农业生产总值年均递增12%,地方财政收入年均递增12%,固定资产投资年均递增12%,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递增8%。到2020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7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21.3亿元、农业总产值10.4亿元、商贸服务业总产值4.05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7.8亿元,财政收入确保达到18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1.8万元,招商引资到位资金3亿元。
一、抢抓机遇,克难攻坚抓好四项重点工作
实施工业强镇战略,力促转型升级跨越发展。紧紧抓住省国开行贷款项目、生态新城建设、泗河生态治理等重大发展机遇,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强镇战略,狠抓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工作,巩固发展传统优势产业、培育扶持新兴产业,加快转型升级、跨越赶超步伐。
继续狠抓招商引资。依托产业优势和资源特点,按照相关产业政策和产业发展方向,充分发挥政府引导和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承接产业转移和资本转移,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力争“十三五”期间引进亿元企业12个。
全力打造食品产业强镇。全力打造食品产业园,完成总投资10亿元县开发区食品产业园区建设,发挥利丰集团的辐射带动和国家甘薯高科技产业园的科技支撑作用,拉长产业链,发展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建设产品加工园,在镇驻地建设食品加工园区,形成以绿色、有机、天然食品精深加工,以生产卤味食品、方便食品、休闲食品为主的新兴食品加工基地。
培育发展“一主多次”产业格局。在加快培育主导产业—甘薯淀粉加工产业发展的同时,扶持壮大综合服务、农村电商、造纸、食品、机械等其他产业,改变产业单一的现状。依托卓达全域城镇化综合开发项目和“无限界”影视城项目大力发展我镇综合服务业。建设以为农服务中心为集散地、辐射全镇的农村电商平台,畅通优质工业产品、绿色农产品网络购销渠道,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鼓励天源食品、亿金机械、丽兴纸业等传统企业上规模扩产能,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全面提升镇驻地集聚企业、承载项目、吸引投资的能力,积极承接泗水县城及其他地区产业梯度转移,实现产业集聚、升级,逐步形成分优势互补、布局合理、功能完善、各具特色的多产业发展新格局。
二、鼓励现代化农业发展,打造生态农业示范区
继续以规模化、产业化和现代化为方向,立足于基础夯实、产业结构调整、特色产业培育,鼓励规模经营,大力推广“土地托管”和土地流转,在现有瓜菜、中药材基地的基础上,连点成片打造生态农业示范园区,凸显生态特色。
进一步夯实农业发展基础。把握省派“第一书记”帮扶和泗河生态治理工程等机遇,积极对上包装争取项目政策、资金,大力实施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和提升工程,彻底解决制约农业发展的基础性难题。
进一步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发展特色农业,拓宽群众致富渠道。重点培育大棚西瓜、早春土豆、中药材、优质大蒜等农产品产业链,争创品牌,在当前西瓜基地、土豆基地、中药材基地等基础上,培育发展更多特色规模农业基地。
进一步加快发展规模农业。注重粮食生产经营模式转变,进一步鼓励土地流转和土地托管,引导土地向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和专业大户集中,推动土地功能融合,促进农业向产业化、集约化发展,争取扩大西柳庄、滕家庄葡萄基地和小颜庙大蒜基地面积;在金线河东岸打造一处集农业观光、科技创新、休闲采摘等为一体的高效精品农业示范区。
三、提升镇区建设水平,打造生态型小城镇
加快实施新农村社区建设,提高城镇化水平,使镇驻地集聚功能和经济辐射功能显著增强,驻地人口规模达1万人以上,建成特色生态型宜居小城镇。
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牢牢把握棚户区改造政策机遇,完成杨柳东苑一期二期建设,在完成现有老官庄等4个村搬迁入住的基础上,加快实施杨柳中学片区商住综合体开发和杨柳村、于家泉村的社区建设和搬迁,适时启动郝家村、吴家庄、相公店、大颜庙等村的撤村并镇项目,使镇驻地人口达到1万人的规模。
提升城镇承载能力。进一步加快实施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在整体布局上力求更规范,在基础设施上力求更完善,在服务功能上力求更优质,在人居环境上力求更舒适。借助于利丰背压发电项目,实施驻地供热管网建设,实现镇驻地供暖全覆盖;实施镇驻地管网和道路改造工程,对镇驻地现有电力、雨污水管网和道路进行升级改造,进一步提高镇驻地配套设施的承载能力。完成杨柳东苑社区幼儿园、养老院等社会服务设施建设,完善镇驻地功能,进一步提高其管理水平和服务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