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发展形势,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强力推进创新深化改革攻坚开放提升工作,大力实施“十项重大工程”,出台落实7方面38项助企纾困政策措施,着力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上半年,全市社会经济连续复苏,生产供给持续增加,市场需求逐步恢复,主要经济指标平稳运行,发展基础不断巩固。
初步核算,上半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83.0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8%,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3百分点,与全省持平。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8.06亿元,增长4.5%;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27.47亿元,增长4.2%,其中:工业实现增加值21.58亿元,增长3.0%;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47.52亿元,增长8.8%。
一、农业生产形势稳定。
上半年,我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同比增长4.6%。种植业平稳增长。蔬菜、茶叶、食用菌、中药材产量分别为84528吨、2311吨、6379吨、1365吨,分别增长4.1%、5.8%、4.1%、6.0%。食用菌中黑木耳产量4042吨,增长4.6%;林业生产有增有减。毛竹产量736万根,增长12.7%;笋干产量6625吨,增长9.0%;木材产量2.7万立方米,下降20.3%。畜牧业生产有所回落。生猪累计出栏5.2万头,下降4.2%;家禽累计出栏29.4万羽,下降2.6%。渔业总体平稳。渔业产量1281吨,增长3.9%。
二、工业生产总体平稳。
上半年,全市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0%,增幅较一季度提高0.9个百分点。其中: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12.48亿元,增长3.5%,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分别同比下降17.8%、增长7.0%、下降5.1%。分行业看,汽车、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通用设备、黑色金属等行业增加值分别增长34.4%、下降5.6%、下降11.0%、增长20.3%。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7.1%,比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快13.6个百分点,列丽水第3位。
三、服务业增长较快。
上半年,全市实现服务业增加值47.52亿元,同比增长8.8%,拉动GDP增长4.9个百分点。营利性服务业、批发和零售业、金融业、非营利性服务业、住宿餐饮业、房地产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分别增长12.6%、9%、13.2%、3.9%、18.2%、4.6%、11.6%,分别拉动GDP增长1.2、1.1、0.9、0.6、0.5、0.3、0.3个百分点。信息经济增长较快,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7.5%,分别比服务业、营利性服务业高8.7、4.9个百分点。
四、有效投资平稳加快。
上半年,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5.77亿元,同比增长14.3%,比一季度提高3.7个百分点。按项目类型分,国有、民间投资分别增长18.2%、12.2%,民间投资中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13.2%。基础设施投资增长29.2%,拉动全市投资增长6.3个百分点;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增长59.1%,丽水第2;交通能源和水利投资增长85.4%;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分别下降14.8%和12.1%。
五、社会消费逐步回暖。
上半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2.42亿元,同比增长5.9%。其中:限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74亿元,下降4.3%,按消费形态分,餐饮收入0.85亿元,增长7.6%;商品零售6.89亿元,下降5.5%;从商品类别看,随着疫情对群众生活的影响不断降低,药品类销售额同比下降19.7%,石油及其制品类销售额同比增长5.1%。粮油食品类、烟酒类、日用品类销售额分别增长10.0%、7.0%、4.0%。
六、城乡收入差距不断缩小。
上半年,全市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358元,同比名义增长5.1%。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199元,增长3.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672元,增长8.3%。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值为1.94,比上年同期缩小0.09,缩小幅度列丽水第1。上半年,全市低收入农户收入增长15.1%,丽水第3。
七、消费价格同比上涨,环比略降。
6月份,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0.2%,环比下降0.2%。其中:消费品价格同比持平;非食品价格持平;服务价格上涨0.4%;工业品价格下降2%。分大类看,食品烟酒价格上涨2.2%,其中鲜果、在外餐饮、烟酒、蛋类分别上涨8.0%、7.4%、3.6%、2.3%,猪肉、奶类、水产品分别下降4%、3.4%、3.1%;衣着价格上涨0.7%;居住价格下降0.1%;生活用品及服务价格下降0.2%;交通通信价格下降5.1%,其中交通用具燃料价格下降17.8%;教育文化娱乐上涨0.8%;医疗保健价格下降2.4%;其他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1.1%。上半年,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0.9%。
总的来看,上半年全市经济延续恢复态势但高质量发展仍存在一定的短板,一方面是历史性、结构性等因素是我市经济健康平稳运行的主要弊病,另一方面核心的问题仍是宏观上需求不足,微观上市场经营主体信心不振。当前经济增长动能不足,亟需政策进一步稳增长,必须看到,数据反应了经济复苏的部分薄弱环节和下一步努力的方向。下阶段,需要重点落实减负降费工作,支持企业纾困发展,提升企业盈利能力,提振经营主体发展信心,激发实体经济发展活力。继续做好各类促消费政策的实施推进,加强消费场景谋划,完善长效机制,促进居民就业改善和收入增加,激活消费“主引擎”,释放消费活力。要继续发挥政府投资和政策激励引导作用,有效带动激发民间投资,持续优化投资结构,提升投资效益,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