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路口镇1998年由原分路口、大岭、淠联三个小乡撤并而成,现有14个村和1个街道居委会,分路口镇总面积113.4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达4万余亩,总人口5万人。
名称来历
因在武陟山、独山、南岳庙三地交汇的岔道口,是南岳庙等地人民到六安,江家店人民到苏家埠,韩摆渡、徐家集、丁集、固镇等地人民到独山的必经之路,再从此地到要去的地方,故名分路口,镇政府因驻地位于分路口村而得名。
人文情况
作为“皖西名镇”,该镇是汉武帝南巡入皖首次登临驻跸的武陟山所在地,也是著名诗人蒋光慈的祖居所在地,六安籍开国中将梁从学、少将杨植亭的故乡,以及多处西周和汉代遗址,文化底蕴十分丰厚。
地理环境
分路口镇位于安徽省六安市裕安区西郊16公里、淠河之滨,东接六安、合肥,西承叶集、信阳,是大别山山脉经济出口集散地,合六叶公路(312国道/105国道),阜六高速公路、六响公路贯穿全境,构成了十字形公路网线,是312国道上一座璀璨的新型集镇,在建中的宁西铁路和阜六铁路形成皖西密集的铁路枢纽中心,是安徽省乃至中国向中西部物流、人流、信息流汇集的交通枢纽之一。被誉为"裕安西大门",与金安区东三十铺镇共誉为六安市经济腾飞的"东西翼"。分路口镇1998年由原分路口、大岭、淠联三个小乡撤并而成,现有14个村和1个街道居委会,分路口镇总面积113.4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达4万余亩,总人口5万人。
行政区划
街道村
新沟村
淠河村
莲花庵村
古城村
新行村
晏公村(晏公庙)
江堰村
殷家畈村
新河村
杨集村
大岭村
傅氏祠村(傅祠)
枣树村
武陟山村
经济
改革开放以来,分路口镇沐浴改革开放的春风,历经联产承包、发展民营经济、新农村建设等党的惠农政策的推动,开拓创新,锐意进取。镇政府按照"依市强镇、商住扩镇、市场兴镇、产业富镇"的"四镇"发展战略,着力在集镇建设上彰显特色,裕龙新城大市场、淠滨花园、和谐园、分路口大市场等集镇开发项目的相继完成,扩大了集镇规模,提升了集镇品位;着力在招商引资上狠下功夫,海螺水泥、中石油储备库、宏兴冷冻厂、长健米业、金龙米业等项目扎镇落户,壮大了工业经济实力;着力在产业结构调整上大做文章,以江堰双孢菇示范基地为龙头,大力培育岗畈区优质粮油生产基地、湾区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中药材生产基地、沿淠经济作物生产基地、生态林基地和丘岗地栽桑养蚕生产基地等六大产业基地,提高了农民收入。
分路口镇把发展农业经济作为农村工作的基础和重点来抓,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和产业结构得到明显改善,农民收入得到显著提高。招商引资工作硕果累累,大批企业驻足落户,看好分路口镇发展前景,最具为特色的是北方石油公司,建成占地120亩的大型储油库,在华东六省一市其规模位于同行之首。分路口镇集镇发展迅速,集镇建设规模达到了3平方公里,特别是投资2000多万元的农贸大市场和小商品市场已带动了分路口镇二、三产业的快速发展,分路口镇紧紧抓好"经营集镇"和"产业建镇"的理念,制定了高起点、高标准、高要求的集镇规划,全力做好"亮化、美化"两大工程,改善居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建设品位,分路口镇已被安徽省列为安徽省规范重点建设集镇。
分路口镇立足于"招商兴镇,产业富镇"的思路,突出抓好发展经济这一个中心,主攻招商引资和集镇建设两项重点,科学规划,提高品位,促进分路口镇经济发展和社会各项事业快速、健康、协调发展。
奋进的分路口镇争先跨越、奋发图强,努力抓住新一轮发展机遇,倾力把分路口镇打造成市郊储运物流中心、山口经济贸易集散中心、312国道工业加工中心、市休闲度假中心、市郊农副产品生产供应中心等五大中心,着力构建"开放分路"、"和谐分路"、"魅力分路"。
基础优势
资源:岗、湾、畈地形相间,农业资源丰富,盛产水稻、油料、大麻、玉米、小麦、中药材及各类水产、畜禽产品。悠悠的老淠河自南向北流经而过,黄沙、铁砂和水资源丰富。巍巍的武陟山美丽隽秀,古城寺、晏公庙古老幽远,构成了六安市城郊红色旅游风景线。
前景:按照"商住扩镇、市场兴镇、产业富镇"的发展战略,谋集镇定位,谋求跨越式发展。大力发展招商引资,打造六安西郊工业经济园;大力发展仓储、信息业、改革开放的分路口镇,坚持"三个文明"一起抓,立足于依法治镇,共建和谐社会的,打造名牌集镇,为实现小康分路跨越式发展努力拼搏,奋勇前进!
农业发展
分路口镇在提升传统农业发展水平的同时,大力发展优质高效农业,按照"以工业促进农业、发展经济补农业"的思路,推进农业产业化、标准化和现代化。结合农作物分布情况,建成江堰、大岭、殷家畈、古城、傅氏祠、晏公等村2万亩岗畈区优质粮油生产基地,莲花庵、付氏祠、新行村2千亩湾区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枣树、新河村千亩中药材生产基地,淠河、新沟、莲花庵、傅氏祠等村5000亩沿淠经济作物生产基地,武陟山、新河村5000亩生态林基地和殷家畈、新河、杨集、街道、江堰等村1.5万亩丘岗地栽桑养蚕生产基地六大产业基地。大力推进科技兴农战略,坚持多渠道、多形式实施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全面推进实施"村村通油路"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