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地理环境
蓼沿乡位于连江县西北部山区,距县城31公里,距104国道和沈海高速入口10公里,东以X132县道与丹阳接壤,南以虎头山脉为界与小沧隔山而居,西靠连江第一峰缺鼻峰和潘渡相联,北与罗源县的西南、飞竹、白塔三个乡镇毗邻。
全乡总面积138平方公里,为连江县第二大乡镇,其中耕地面积2.1万亩,林地14.06万亩。辖有23个行政村(其中12个老区基点村,4个少数民族行政村),115个自然村,280个村民小组,8543户32827人,主要是汉族和畲族,其中汉族人口30961人,占94.32%,少数民族1866人,占5.68%。年平均气温18.5℃,平均降雨量1550毫米,呈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
二、历史沿革
唐宋分属名闻乡归仁里、敦贤里、安宅里。元至清属仁贤里、安定里。民国初属第五区,民国24年编查保甲设蓼沿和朱公2个联保,属第二区署;民国29年改设蓼溪蒲和朱公2个乡;民国33年6月后2乡并为朱蓼乡。新中国成立后属第五区(后改丹阳区),1958年7月撤区设蓼沿乡,同年9月成立人民公社;1960年1月并入丹阳公社;1961年6月析出重设蓼沿公社;1984年6月撤社建乡。境内有建于唐宋时期的翠林寺、五峰寺、瑞岩寺等等,尚有万亩原始生态林和千亩竹林。
三、行政区划
下辖:蓼沿、仙屏、王坑、杏林、定田、后垅、仁坂、朱公、四定、大沧、利畲、周溪、义洋、首占、凤岩、白沙、岐山、后坂、溪东、蒲边、兰水、赤石、林场23个行政村。乡政府所在地为蓼沿村。
四、地域优势
1、良好的经济基础
2020年实现农林牧渔业产值1.6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4980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33亿元;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4.28亿元;完成限额以上商贸企业及大个体零售额2.22亿元;预计财政总收入945.82万元;地方财政收入433.1万元。
2、便利的交通条件
东西走向的X132县道纵贯全境,23个行政村200多公里通村道路以及大部分自然村和工业区的道路,蓼沿地区逐渐建设成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具备群山环绕、交通便利的优越条件成为了众多客商投资的热土,从而为建设连江山区经济强乡提供便捷的交通基础。
3、丰富的地域资源
蓼沿乡群山环绕,溪流网布,山场广阔,资源丰富。一是丰富的森林资源。有林地14.06万亩,盛产杉、松、竹以及果树类的橄榄、枇杷、板栗等名特优水果,猪、羊、鸡等家禽畜牧产品在我县享有声誉。二是充足的水力资源。拥有兰水一级、二级,岭下,赤石一级、二级和朱公水电站,装机容量4620千瓦,年发电量1100万千瓦时,新建的11万伏变电站与省电网联网运行,是全县水力资源较为丰富的乡镇。三是充足的空置厂房。自我乡石板材加工企业关停退出后,赤南岗、溪东两个工业园区30家企业约15万平方米的大部分工业厂房处于闲置状态,投资企业随时可以“拎包入住”。
4、优越的社会基础
基础教育不断发展,师资力量得到集中和加强,教学质量显著提高。截止2020年,全乡有初级中学1所,小学4所、幼儿园3所。
卫生医疗事业得到长足发展,现有乡医院一所,现有医生10人,医技人员9人,护士11名,村级卫生所23所,村医29人。
5、深厚的文化底蕴
全乡23个行政村共建有村级文化公园20多个,开辟综合文化服务中心23个,室内外总面积达30254平方米。
挖掘培育出蒲边村的志愿队奉献精神,大爱精神岐山村的陈婧姑文化朱公村的朱子文化溪东、白沙人文底蕰,凤岩、兰水村古民居
杏林书香门弟,四定、大沧、仁坂村军地文化、蓼沿、首占村的红色文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