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德镇
一、镇情简介
感德镇,地处福建省安溪县西北部,北纬25°18′、东经117°51′,距县城68公里,东连剑斗,北邻永春,南眺长坑、祥华,西毗漳平。镇政府驻洪佑村,距县城70千米。感德镇是安溪县最早通火车的乡镇之一,福建省第一条铁路漳泉肖铁路横贯全境,设有3个火车站;莆永高速公路穿境而过,设有槐植服务区和感德收费站。镇域面积221.78平方公里,其中山地面积22.5万亩,茶园面积5.5万亩。现有22个行政村,人口71724人,常住人口46139人,是安溪县城镇体系规划中确定的八大中心镇之一,是云中山省级自然保护区所在地,海峡两岸民众共同信奉医神“保生大帝”(吴夲)的故乡,茶王公(谢枋得)文化发源地,旅游资源丰富。
感德镇境内山峦重叠,丘陵起伏,最高山峰太华尖,海拔1600米,为安溪第一高峰。全镇平均海拔807米,属高丘陵地带,具有得天独厚的植茶环境,产茶历史悠久,茶叶品质优异,是安溪铁观音核心产区、主产乡镇。先后荣获“福建省产茶明星乡镇”、“福建最美茶山”“国家级生态乡镇”“茶业万人培训先进乡镇”等称号,2010年11月,以“生态环境最优越、科技最普及、制作工艺最精湛、技师最多、质量最优、茶园产值最高、交易市场最活跃、茶农收入最高、茶企品牌最多、茶文化底蕴最深厚”等十大优势,被中国商业企业管理协会授予“中国茶叶第一镇”荣誉称号,2020年获评首批泉州市农业产业强镇称号(全市3个)。
二、历史沿革
宋为金田乡感德里,明清为感德里。民国先后属长坑区、第三区、第二区、长康区。
1945年10月分属潘桃、乐德2个乡。
1949年后,先后属长康区,第五区、十三区。
1955年9月设立感德区。
1956年6月并入长坑区。
1958年10月设立感德公社。
1961年8月改设感德区,下辖11个小公社。
1965年4月撤区并社,设立感德公社,辖原棠棣、桃舟、潘田、福德、感德、槐植、霞春7个小公社的20个大队,驻洪佑。
1984年4月改为感德乡。
1987年6月,将桃舟、棠棣、南坑、达新、吾培、下格、康随7个行政村划出设立桃舟乡。
1991年11月改为感德镇。
1992年,面积221.78平方千米,8801户44622人,镇政府驻洪佑,辖洪佑、五甲、洋山、大坂、炉地、福德、岭西、尾厝、霞春、霞庭、霞中、霞云、龙通、石门、岐阳、槐植、槐东、槐川、槐扬、大格潘田、华地22个行政村和镇办福德林场。
2000年常住人口51068人(五普)。
2003年末人口54519人。
2021年人口71724人。
三、行政区划
辖洪佑、潘田、华地、大坂、福德、炉地、岭西、尾厝村、洋山、五甲、大格、槐川、槐植、槐东、槐杨、霞云、霞中、霞庭、霞春、歧阳、石门、龙通22个村委会。
四、主要产业
感德是安溪闻名遐迩的名茶铁观音的主产区之一。
五、获得荣誉
2010年11月,感德镇被中国商业企业管理协会命名为“中国茶叶第一镇”。境内有远近闻名的潘田铁矿,有漳泉肖铁路第一桥尾大桥,有近5000米长的华东最长隧道坑仔口隧道。感德镇先后被评为安溪县2018—2019年度文明乡镇、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表现优异的单位、“泉州市农业产业强镇”。
六、教育事业
镇区有内安溪办学规模最大的完全中学:福建省安溪县第十一中学,简称安十一中。安十一中被省教育厅确认为“福建省义务教育管理标准化学校”,7所小学通过省义务教育管理标准化学校验收,5个小学教学点通过泉州市乡村小规模学校评估验收,2家中心幼儿园均被评为县级“示范幼儿园”
七、气候特点
感德镇属亚热带气候,年平均气温18℃—21℃,温和湿润,雨量充沛。 境内多山,泉甘土赤,土壤肥沃,大多数地区海拔高程500多米,十分适宜茶树及各种林木的生长。
八、主要姓氏
霞春、霞庭、霞云、霞中——汪;
槐植、槐川、槐东、槐杨——黄、杨、陈;
洪佑、五甲——章、龚、徐 、翁;
岐阳——王;
石门、龙通——王、吴、许、李;
大格、潘田、洋山 、福德、大阪、华地、炉地、尾厝——吴、苏 ;
岭西——上官
九、乡镇特色
(一)名胜古迹
①石门玉湖殿。感德石门村是海峡两岸民众共同信奉的医神“保生大帝”——吴真人的出生地,位于石门村的第七批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玉湖殿”,是奉祀保生大帝的祖籍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