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龙门村
在镇政府驻地东南1.6公里处,龙门溪畔,海拔126米。明嘉靖《安溪县志》载:“依仁里山势若崖,两石夹峙如门,古‘龙门驿’以此得名。”村以驿名。村委会设在祖厝边,辖16个自然村,废村观音岛、牛坪。侨乡,革命老区村之一。龙塘山下的“龙船港”,两壁夹立,悬瀑数十尺,潭深百余尺,蔚为壮观。主要文物景点:林氏祖厝,龙会堂,观音宫,林师柴,林降祥的故居等;村民主要为林、邱、白姓。
民国27年(1938年)10月,上级党组织派李毅然到龙门,重新建立中共龙门支部,李毅然和林降祥先后任支部书记。
(五)山头村
在镇政府驻地北1.5公里处,龙门溪下游右畔山丘地。后周广顺三年(953年),陈姓一世祖逸溪因出游打猎至清溪县依仁里鹧鸪峰下山头林,喜其山脉清秀,地形似一座小山,山上竹林茂密,遂建筑笋山堂,故名笋山。又云,早时该地毛竹成林,竹简满山坡,称简山。后该地植树造林,改称山头。村委会设在山头,辖10个自然村。侨乡。村民主要为陈、周、石姓。
下茂山 在梧桐山南麓,为镇政府驻地。该地有两个山墩,形似火炉,称上炉山和下炉山,后谐音统称下茂山。
(六)龙山村
在镇政府驻地东南3公里处,茗山西北麓,海拔138米。东部有南山、案山、翔云山、笔架山。茗山至美卿双架山(亦称笔架山)呈南北走向,犹如一条巨龙横卧,形象逼真,故名。清代为案山乡,民国时与龙美合为龙山保,解放后为龙山村。村委会设在路宅,辖11个自然村,废村阔格、岩岭。村里有小溪3条,即名山溪、银珠垅溪、后垅溪。港胞曾星如为全国政协委员、香港福建同乡会理事长。村民主要为林、曾、张姓。
(七)龙美村
在镇政府驻地东南5.6公里处,云顶山西北坡,茗山南麓。原属龙山村,因位于茗山尾,故名龙美。该地目场片村与翠坑交界,有五座山峰似马头,中间有一小湖,俗称“五马争槽”。村委会设在大墓格,辖14个自然村。东山格林氏宗祠是中共安南同县工委活动遗址,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村民主要为林、卓姓。
目场在五马争槽(即五条山峰围绕一个湖,宛如五匹马争槽,故称)北坡。该地山峰交错,山口较多,似目,〔故称。包括楼仔内、古里格、东山格、大墓格4个自然村。
经济发展
上世纪90年代初,龙门依托境内丰富的矿产资源发展石材开采与加工业,从单一的农业经济走向工农并举;21世纪以来,龙门实施“北工业、南旅游”发展战略,经济社会事业取得进一步发展;2010年列入小城镇综合改革建设试点后,对产业进行重新规划定位,全面关闭以石材开采加工业为主的污染企业,发展以生态旅游和高新技术为主的产业新体系。初步形成五大产业集群:以中国国际信息技术福建产业园大数据中心、服务外包基地以及相关配套产业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产业集群;以数字媒体产业基地、上海音乐学院、APEC电子商务工商联盟等为代表的文化创意产业集群;以天湖旅游、连捷温泉、志闽旅游等为代表的休闲旅游产业集群;以泰兴、旺旺、八马、闽华、中泉、中广核、正丰数控等企业为代表的实体经济产业集群;以弘桥滨江新城、十个安置小区为代表的商贸居住产业集群。2019年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2.7亿元,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47亿元,较上一年度增长8.89%。
旅游资源
龙门镇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各类名胜古刹、寺院庙宇众多,加上储藏丰富的地热资源,全镇正在全力推进生态旅游体系建设。主要打造三大品牌:一是大龙门森林公园志闽旅游,打造野外运动休闲品牌;二是天湖旅游—温泉度假村,打造高尔夫和温泉文化品牌;三是村内水库茶叶公园度假村,打造生态休闲和茶文化品牌。
在庵墓山和勤橱山,有新石器时代遗址;桂瑶村有多处宋元时代的古窑址,还有清代福建水师提督林建猷的墓葬和遗像;溪坂村有元代青瓷窑址,有崇祀押迁官张纯的灵护庙;仙西村有建筑独特的胜阁岩;位于龙山村龙塘山下的“龙船港”,两壁夹立,悬瀑数十尺,潭深百余尺。
榜头村的福海凤山之麓,有始建于唐·光化三年(898年)的福海院。溪瑶村贵湖山麓的青林岩,是安溪历史名刹,始建于北宋·建隆三年(962年)。美内村的双髻尖山,有始建于南宋 ·建炎元年(1127年)的金沙岩。榜头村的崎头和福海,还有建于清初和清末的土楼——“下土楼”和“孚福楼”。
龙门溪畔光孝村的村南临溪处的磐石上,古时曾建有一座寨堡,名光孝寨,传说寨中曾住过99个和尚;附近有曾住过99个尼姑的金山院。明末,朱万一兄弟曾在此率村民据寨固守,抗击倭寇的进犯。
区域特色
龙门有“三宝”,一是温泉,龙门溪有全县独一无二的长2公里、宽45米、水温80度以上的温泉带,地热资源十分丰富,是龙门发展休闲旅游业的宝贵资源和特色品牌;二是生态,龙门山青水秀、森林茂密、环境优美,特别是南部,有十多万亩尚未开发的生态林、奇石峡谷、溪流瀑布等资源,十分其适合开发生态旅游项目;三是茭白,龙门的茭白生产历史悠久,肉质细腻白嫩,有蔬菜珍品之称,是省、市“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