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基础路网建设。加快建设总投资约54亿元的道路项目,严格倒排工期,推动道路保质按时完工,实现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强化与相邻镇的交流对接,密切协调市部门,推动跨市、跨镇道路建设。开建谢岗大道等35条道路,力争粤海大道在今年7月全线贯通。完成省道S357莞惠公路、谢岗南路、银湖工业区内道路、银瓶山大道的道路升级改造。持续推进29号路、博深高速谢岗互通立交、环城路二期等道路建设。全面实施22条镇村道路升级改造,力争明年春节完工。提高道路沿线绿化美化水平,加快谢常路、谢岗南路等升级改造工程。优化调整公交线网,大力改善公共出行体系,提升公交服务水平。加快整治主要道路的交通拥堵节点,提高道路通行能力,打造畅通谢岗。
提升城市经营水平。加快城市更新步伐,完成《谢岗镇城市更新专项规划(2018-2022)》修编工作。加快推进6个更新单元片区规划设计。继续活化升级老旧工业区,采取多种形式对893亩老旧工业园改造提升。按计划推出TOD朗惠、银瓶湖2个商住地块,争取6月份推出市场。做好金满湖商住地块的规划和周边设施建设,争取打造精品住宅小区。抓紧建成唐商翰林居、八号公馆、玖赋公馆等房地产项目。提前做好未来三年供地计划,明确商住地块的推出时间、市场总估值、总面积,优化土地战略布局。
四、聚焦提升城市品质,打造美丽生态环境
纵深推进水污染治理。加快补齐截污管网,加强与中电建沟通配合,把管网建设的关键节点打通建好,确保管网建设的进度和管网通水率。强力推进雨污分流工作,采取更有力的措施,推进全镇所有住宅区、企业、餐饮业等自主实施雨污分流改造工作,年内完成全镇雨污分流改造。发挥镇河长办的统筹作用,严格实施河长制,加强巡河巡湖力度。深入综合整治所有河涌、截洪渠、黑臭水体,加快推进截洪渠的生态修复,把河涌整治纳入网格化管理事项。开展国考断面水质攻坚行动,配合市做好石马河流域“大兵团”作战,确保水质达标,力争2020年水污染治理工作全市优秀排名。
严厉打击企业偷排。切实抓好“散乱污”企业、涉水企业整治工作。加快建立涉水企业监控系统,有针对性在重点涉水企业的进水口、排水口安装在线监控,实时监测污水量,杜绝偷排行为。针对巡查发现的问题,建立问题清单,整合环保、公安、水务、网格等力量,开展联合执法,协同打击企业偷排,坚决做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整治一起”。
加快构建优美生态空间。继续推进全域海绵城市建设,所有工程项目建设坚持海绵城市理念,通过建碧道、治河渠、治污水、建公园,努力构建优美宜居环境。加快“百里碧道”建设,今年动工并完成“一园三渠”工程,打造“品质生态谢岗”城市绿心、景观走廊。抓好银瓶湖湿地公园一期建设。同步开展银山湿地公园景观提升。年内完成人民公园二期建设,启动三期规划建设。充分挖掘谢岗的生态发展潜力,加快启动罗中山公园、铁路公园等生态公园建设。继续推进“一村一公园”项目建设。确保全镇全部村(社区)达到干净整洁村以上标准,并着手创建1—2个特色精品村。打造生态旅游重镇,依托优质旅游产业平台力量,加快建设银瓶山森林公园南面大龙休闲小镇旅游策划项目,将其打造成为莞惠深地区休闲度假新标杆。力争年内基本建成6.3平方公里美丽幸福村居连片示范建设项目,建成东部生态乡村振兴的典范。
全面精细化管理城市。创新改革城市管理新机制,健全镇环卫所管理制度,充分发挥镇环卫队伍作用,与现有承包公司形成良性竞争,共同整治城市环境顽疾。大力落实领导包街责任制,继续深入开展“洁净城市”、“行走谢岗”等行动,实施“门前三包”、清六乱、垃圾分类、固废处理、厕所革命等专项整治,营造干净整洁有序的城市环境。加快建设镇建筑垃圾处理场、厨余垃圾处理场。完成18座公厕改造,实现全镇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大力整治背街小巷,规划建设一批街头小景,彻底改善城市面貌。综合整治广梅汕铁路、莞惠城际轨道(谢岗段)沿线景观,打造靓丽的城市形象风景线。继续保持“两违”整治高压态势,力争提前超额完成41万平方米任务目标。继续加强建筑外立面改造、关键节点景观改造,实施夜景亮化工程。
五、聚焦加强平安谢岗建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全面强化治安管理。持续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健全遏制黑恶势力的长效机制。用好铁骑队、机动队、村辅警等巡防力量,进一步提高见警率和管控率,全面织密辖区巡逻防控网络。重拳打击“两抢一盗”、枪爆、电信诈骗、金融诈骗等违法犯罪行为,打造科技护城墙,实现“全镇刑事立案率下降、破案率上升”目标。完善“二标四实”长效机制,构建“中心+网格+信息化”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加强社区警务工作,扩大治安监控覆盖面,努力打造治安视频防控“天网”。
全面加强公共安全和应急管理。树立安全生产理念,充分发挥安全员监督管理作用,全面压实各市场主体、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责任。深入开展重点行业、重点领域、重点场所安全隐患排查整治,维护高速公路、危险化学品等事故监测预警系统的有效运行。优化应急管理体系,进一步加强应急指挥中心、应急队伍、消防队伍建设,提高面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加强安全知识宣传教育,全面提升市民处突能力。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深入开展食品安全联合执法行动,推进“明厨亮灶”+互联网建设,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