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有关部署,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加快构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机制体制,推动家电产业加快转型升级,激活经济发展潜能,不断提高发展质量效益和创新能力,谱写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5.深化中国家电品牌基地建设。继续实施品牌发展战略,启动家电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试点示范地区建设,发布数字化转型升级方案。以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为主线,加强与广深等城市在产业提升、科技创新等方面的合作,推动专业镇转型升级、传统家电产业集群向绿色智慧产业集群跃升,打造家电行业全国首个绿色智慧集群。积极探索高质量发展新模式、新业态,研究发布南头家电产业品牌创新指数白皮书,促进数字经济和新零售模式发展。积极推进广东省产业集群工业互联数字化转型试点建设工作,提升产业链协同水平。实施区域品牌提升计划,开展中国家电品牌基地全网新媒体推广工作,分角度、分层次宣传报道,扩大南头家电品牌影响力。
6.大力建设先进制造强镇。抢抓“双区驱动”重大历史机遇,大力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智能化制造家电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传统产业高级化、新兴产业高端化,对接湾区优势资源,着力引进一批优质项目,推进一批重点项目建设。大力实施龙头企业培育计划,加大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力度,形成以科技、品牌、质量为核心的竞争优势。推动工业企业“小升规”,加大扶持力度,形成省、市、镇三级政策合力,激发企业上规积极性。促进互联网与家电产业的深度融合,推动企业“上云上平台”,推动制造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积极对接珠江东岸电子信息产业带,加快4K电视产业发展,加快推动“南头镇超高清视频产业园区”建设,努力打造为超高清视频产业核心园区。培育汉邦、艾林克等一批3D打印、节能环保装备企业,打造南头融入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发展的新增长极。
7.着力培育壮大现代服务业。高标准布局建设消费商圈,加快推进海雅国际创客商业中心建设,打造引领第三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地标、新中心、新门户”。培育电子商务、检验检测专业服务、新兴信息技术服务、文化创意服务、研发和科技服务等五大领域新兴业态。研究制定扶持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相关政策。探索开发“南头品牌”工业旅游,推动“南头制造”品牌家电与旅游文化结合,升级文创产品、实用产品等特色旅游商品,形成旅游和产业融合发展的格局,实现南头镇旅游产业转型升级。
8.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发挥投资对优化城镇功能的关键性作用,加大交通、环保、水利、市政、民生等一批重点项目投入力度。全年安排16个省市重点建设项目,计划总投资78.12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7.88亿元。鼓励企业增资扩产,计划对6000多亩低效用地进行升级改造,以长虹、TCL等龙头企业连片改造为带动,通过分步实施、分期改造,预计每年新增50-80万平方米现代厂房。实施“3个100”计划:促进100万平方米高层厂房动工建设、推动100家企业上规上限、引进100个优质项目,全面掀起新一轮发展热潮。拓宽民间投资领域,切实增强投资活力动力。
9.畅通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渠道。大力发展现代金融,完善金融服务体系,加快发展特色金融、产业金融、科技金融,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提升南头镇金融服务中心建设水平。进一步推进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业创新发展,提升金融机构核心竞争能力和服务水平,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10.持续优化人才发展环境。落实住房、医疗、教育等配套政策,吸引更多高端人才来南头安居乐业。加强省级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建设。加快推进镇人才服务中心建设,重点突出党建引领、科技创新、招才引智、产学研融合等元素,打造一个集人才服务、校企合作、研发创新、展览洽谈的综合性场所。全方位加大人才项目扶持力度,加快集聚科技创新人才。继续深入开展企业技能人才评价工作,组建基于细分行业的技术联盟,组织家电行业的人才研修班和培训班,大力培养产业发展急需人才。
三、优化提升城镇布局和功能品质,打造中山亮丽“北大门”
加强规划引领,深挖用地潜力,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城镇定位,科学合理布局,完善基础设施配套,不断提高公共服务供给能力,打造美丽城镇。
11.加强规划引领城镇建设。高标准做好城镇发展规划,加强与省、市规划的衔接,持续开展2035版总规修编相关工作。立足全镇土地利用现状,及时调整工业用地规划控制指标,提高土地利用效益。加快推进“三旧”改造专项规划编制,推动土地连片开发和城镇更新,促进土地利用高效化。加强道路规划布局,提升镇内道路形象面貌。优化规划管理体系,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对基础设施建设、城乡建设用地布局、村居景观等的统筹指导。
12.提升土地资源开发利用效益。深入探索创新发展、集约发展、高效发展的新模式,制定完善南头镇扩容提质高质量发展远景规划,统筹用好建设用地指标,优先用于保障重点项目、重大基础设施、重大平台和乡村振兴用地需求。大力扶持一批龙头企业启动旧改工作,助推企业增资扩产,推动更多企业向十亿级、百亿级企业迈进。坚持在存量挖潜上下功夫,推进闲置地、批而未供用地处置工作,盘活有效土地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