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石家庄市井陉矿区横涧乡简介及各社区介绍

  横涧乡位于矿区中部,北与贾庄镇相连,南与凤山镇相接,平涉路、贾(庄)凤(山)路南北穿境而过,是历史悠久的集贸中心,米粮之川,为井陉三川之首,秦皇古驿道从横涧穿街而过,横涧三里古街,门户相对、林立壮观,商业流通来往不绝,享有物质集散旱码头之称,又可为古代文化之乡。乡驻地在城区南纬东路75号,下辖11个社区。全乡面积15.1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8000余亩,林地1679亩,山场4000亩。居民3990户,总人口1.4万人。民营企业25家,个体户160余户。gmf乡村百科--为乡村振兴助力

  横北 位于矿区城区东南侧,西靠井矿公路,东接新西,南邻横南。该村原与横南为一村,称“横涧村”,因村中有一条东西向的大沟横穿而过而得名,据载,北宋政和年间(公元1111~1117年),横涧村已具规模。民国13年(1924年)该村分出独立。因位于横涧普济桥(雍正《井陉县志》为横涧口桥、民国《井陉县志料》为平济桥)以北,故名横北。1967年,因地下采煤大部分村民向东北迁居,与城区相连。全村总面积2平方公里,耕地398.4亩,人均耕地0.26亩。共432户,人口1512人。因其地处矿区中心,商业发达,村民多经商或出租店铺,特别是每逢农历二、七集,人来客往,熙熙攘攘。“横涧集三里长”即形容其热闹繁华。gmf乡村百科--为乡村振兴助力

  横南 位于矿区东南部,跨北清公路南北两侧。北邻横北,南邻青泉,东面与井陉县南正、中乐为邻。距区政府驻地1.5公里。该村原为横涧村的一部分,民国13年(1924年)分出独立成村,因位于普济桥以南,故名横南。全村总面积1.05平方公里,耕地700亩,人均耕地0.7亩。全村共324户,人口1200人。计划经济时期,该村为蔬菜生产大队,所生产的蔬菜供应矿务局职工家属。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渐种粮食和发展村办企业,不再以生产蔬菜为主。gmf乡村百科--为乡村振兴助力

  横西 位于矿区城区西南侧。东靠北西,西南临张家井,北与西岗头为邻。该村原为横涧村的一部分,明朝开始,部分村民西迁,定居在横涧村西面,故称横涧西村。明万历四十八年(1602年)所刻清凉山玉皇庙碑上己有“横涧西村“之名,又据横涧村瘟神庙碑证明,清初改名西西村(清雍正八年《井陉县志》上记为西村),光绪二十八年又改为横西村,1958年因地下采煤,全村北迁现址,沿用“横西”旧名。全村总面积2.8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049.02亩,人均耕地0.44亩。全村共648户,人口2382人。其中大峪社区,位于矿区的西缘。地处清凉山与草盖墒、猪头嘴之间的一条大沟之中。北面是清凉山,南面是草盖墒,西面是猪头嘴。北、西、南三面环山。距区政府所在地4公里。大峪本为山谷之名。据葛氏家谱考证,清光绪二十五年(1895年)由张家井几户葛氏村民迁此定居,渐成村落,随以山谷定村名大峪,附属张家井。1957年独立为行政村。2002年,划归横西。gmf乡村百科--为乡村振兴助力

  北西 位于矿区城区西南侧。北临南纬西路,西邻横西。该村原为横西村的一部分,清代中期形成自然村。因位于横西村北头,故称北西村。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横涧瘟神庙碑记己有“北西村”名。1958年因地下采煤迁至今址,1961年独立成立大队,沿用旧名。全村总面积0.39平方公里,耕地523.35亩,人均耕地1.05亩。全村共140户,人口500人。gmf乡村百科--为乡村振兴助力

  新西 位于井陉矿区城区东南侧,西紧邻横北,东临平涉公路。该村原为横涧西村的一部分,清代中期形成自然村。因位于横西村东头,故称东西村。现存清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横涧瘟神庙碑记,已有“东西村”之名。1958年因地下采煤迁至今址,1961年独立建立东西村大队,沿用旧名。1967 年改名“新西”。全村总面积0.35平方公里,耕地456亩,人均耕地0.57亩。全村共205户,人口794人。gmf乡村百科--为乡村振兴助力

  赵村店 位于矿区东北部,东南靠近刘赵村,西邻冯家沟陶瓷厂,北偏西与冯家沟村相连,距城区1公里。赵村店之由来,据说,赵村店因地处古天户城东的交通路口,地势平坦,交通畅达,有赵氏开店铺于此,淳厚勤勉,呈一时之盛,聚店成村而得名赵村店。赵村店古与天户城东西而峙。全村总面积0.879平方公里,耕地403亩,人均耕地0.4亩。全村共230户,人口930人。gmf乡村百科--为乡村振兴助力

  冯家沟 位于矿区东部边缘,南隔平涉路与天户村为界,西北与南寨村为邻,东面与井陉县赵村铺为邻。西南距城区1.5公里。据传,明永乐年间,山西省洪洞县冯姓移民在天户村北瓮窑沟两边定居建村,故取名为冯家沟。清雍正八年修《井陉县志》岗王庄所领诸村中,已有冯家沟之名。村民大多从事手工制陶业,且生意兴陉,家族人丁兴旺,一直繁衍生息至今,故村民多姓冯。全村总面积0.90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981亩,人均耕地0.5亩。全村共536户,人口2096人。gmf乡村百科--为乡村振兴助力

  刘赵村 位于矿区东缘,南与井陉县秋树坡紧连,西北临赵村店。距城区1公里。据明嘉靖六年(1527年)和清同治十三年(1873年)重修洪济寺碑记载,金正隆(1159年)此地建起一座大洪济寺,有几户赵氏农民租寺田,定居大寺附近,渐成村落,初名赵村,明弘治八年(1495年)为了纪念洪济寺主持僧刘曾之兄寿终,改名刘赵村。该村刘姓居多。全村总面积2平方公里,耕地1596亩,人均1.04亩。全村共457户,人口1534人。gmf乡村百科--为乡村振兴助力

  天户 南接矿区城区,北临平涉路,地处井陉盆地中央。这里地势平缓,土层深厚,小河流经,适宜人口生息繁衍。从近年在该村发现的石锤、战国灰陶、刀市、夯土城墙推断,这里当为战国后期赵国所设的一座城池。秦统一六国,置井陉县,这里即为井陉县治所。隋开皇十六年(596年),改井陉为井州,州治所仍在该村。宋熙宁(1075 年),井陉县治所迁往天威军,这座有着一千二百余年历史的政治、经济、文化古城日渐衰落。明代改为大化乡,清代改为天护村,后将“护”改为“户”,沿用至今。全村总面积0.48平方公里,耕地516亩,人均0.5亩。全村共269户,人口1023人。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乡村百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xzzfgzbg/hebei/10060.html

收藏此文 赞一个 打赏本站

如果本文对你有所帮助请打赏本站

  • 打赏方法如下:
  • 支付宝打赏
    支付宝扫描打赏
    微信打赏
    微信扫描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