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聚焦民生,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坚持把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份责任记在心里、扛在肩上,扎实推进社会各项事业发展。一是积极推进文教卫事业发展。落实教育优先发展,强化尊师重教,积极做好教育服务、平安校园建设及控辍保学等工作;切实做好医疗卫生工作,实现贫困户家庭医生签约全覆盖,进一步强化人口计生工作长效机制建设力度,切实稳定低生育水平,今年全镇共出生人口435人,政策符合率为96.78%,核实奖扶近700人,组织1588人参加“两癌”免费筛查;积极开展各类文化体育活动,成立龙潭桥镇广场舞协会,完成200户户户通安装工作,参与全县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万人健步行(跑)、第二届机关运动会等系列文体活动;积极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和“七五”普法宣传工作,开展法律法规宣传活动3次。二是稳步提升社会保障水平。做好社保医保费的征缴工作,全镇社保参保人数完成13648人,完成总金额4208000元,城乡医疗保险征缴任务正在进行。三是持续加强平安创建。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建立健全矛盾调处机制,镇村共排查调处167起矛盾纠纷,成功165起,成功率达98%,涉及金额347.43万元,司法立卷25件,矫正人员42人。强力做好非洲猪瘟防控工作,及时迅速做好低效疫苗处置工作。四是安全生产工作常抓不懈,集中开展大排查大演练活动5次,共出动执法人员536人次,检查生产经营单位112家,排查整改隐患132处,关闭取缔企业13家,在消防安全、道路交通安全、烟花鞭炮整治等方面严格落实企业主体责任、政府属地责任,实现了安全事故“零发生”。
6、自我革新,施政水平稳步提升。顺利完成机构改革,持续发力效能建设和作风建设,进一步提升为民服务水平。一是坚持为民施政。自觉接受人大监督,积极采纳人大代表建议,加强政务公开和政府信息公开,公开政务信息1000余条,办理网民留言9条。二是强化效能建设。坚持干部联村包组机制,进一步完善公务接待、出差及公车、外出报备、财务管理、项目管理等制度,驰而不息转作风、纠“四风”。三是坚持清廉治政。坚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强化“一岗双责”,持之以恒遵守中央八项规定,进一步压缩“三公经费”和一般性支出,严格规范各项资金的管理使用,抓好廉政风险点防控,严格执行“三重一大”和“领导干部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强化审计监督和审计整改。四是加强村组干部管理。加强村两委上班督查检查,严格执行村干部绩效考核。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基层党组织战斗力不强。农村党员队伍结构尚待优化,活力不足。村支两委干部老龄化严重,班子成员青黄不接,明年换届难度较大。智慧党建业务培训有待加强,党建联络员群体管理需再规范。
2、生态环保任务紧迫。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交办问题整改时间紧、任务重。一是安乐湖流域养殖污染问题,2处精养鱼池需退养还湖。二是污水处理厂必须年底竣工,工期时间较短,基础设施、管网配套压力大。三是长江委交办文武桥河违建整治问题,群众反响强烈,拆违难度较大。
3、脱贫攻坚要攻坚克难。一是年度脱贫任务硬,全镇尚有50户148人深度贫困户待脱贫。二是“两不愁、三保障”全面实现还有一定差距,个别贫困户需加强帮扶,做通工作。三是产业扶贫初见体系,但生产周期长、见效慢。四是小额信贷暴露逾期风险,部分个人贷款贫困户自主还贷能力较差。
4、乡村振兴基础薄弱。总体经济发展水平不高,财政收支矛盾突出。人居环境整治资金压力大,乡村振兴规划线长面广,全面推进还需时间统筹谋划。
三、下步工作打算
1、加强全体镇村干部队伍作风建设。坚定反对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机关要精简会议,节约“三公”开支,力争全年打印费在去年基础上减少20%;机关干部要提高业务水平,坚决防止自身和亲属出现“提篮子”、“违规赈酒”及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的行为。搞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确保全体干部认识新形势、适应新要求、焕发新作为。
2、加大投入促发展。努力争资引项,进一步完善镇村基础设施建设。科学编制、严格执行城镇发展规划,加快城镇化建设进程。改善基础设施、完善集镇功能、增强聚集能力,引导生产要素向集镇转移,壮大集镇经济实力,促进农村住房向集镇和中心村社集中,形成以集镇为中心,中心村为依托的城镇化格局。切实发挥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示范村的带动作用,打开人居环境齐抓共管新局面。竭力谋划发展特色产业,充分发挥智慧党建“党务、政务、商务”三务合一的功能,积极整合乡镇电商产品,如:月明潭豆豉、龙王村酸枣皮、剁辣椒、纸料洲柑橘等产业规范发展,利用互联网手段打造“一村一品”,为农特产品的销售开拓新渠道。努力形成“一村一品”格局。
3、以工促农稳增收。紧紧围绕农民增收、产业增效的目标,坚定不移地走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的发展道路。实现畜牧业规模化、集约化养殖,加大科技培训。大力引进和培育本地企业,积极为驻镇企业搞好协调服务。建好龙潭桥镇剩余劳动力资源库,始终抓住劳务经济这一增加农民收入的短、平、快途径,利用乡镇企业的优势,促使企业用工优先考虑当地劳动力。通过内引外联,建立“迎老乡、回故乡、建家乡”的机制,与老乡企业取得稳定的联系与合作,为本镇群众提供务工机会,在解决本土企业用工的前提下,不断扩大劳务输出,努力增加劳务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