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精准脱贫基本保障。全面完成水质检测,加强水源保护,巩固提升饮水工程质量。加大特困群体关爱,对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特殊贫困人口实行兜底保障,做到应保尽保。深入推进“双线控辍保学”机制,确保贫困家庭学生不因贫失学辍学。全面落实“四道保障线”政策,结合新冠肺炎疫情防治工作,加强爱国卫生运动和疾病预防科普教育宣传,增强贫困群众卫生健康意识,做好重大疾病和传染病源头防控。全面完成危房改造后续扫尾任务,帮助改造户早日搬入新居,强化保障房管理使用和后续维护。完成“十一个清零”行动,不断巩固脱贫成果。扎实推进剩余贫困人口“清零”行动,实现全乡4户14人的剩余贫困人口脱贫,确保全乡消除绝对贫困、与全国同步进入小康社会。
实现贫困群众增收致富。推进产业扶贫提质增效。狠抓产业扶贫长效发展,强化因地制宜,继续巩固“五个一”产业扶贫模式,推进“一领办三参与”产业合作方式,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加强组织合作,增强带贫益贫功能。推进就业扶贫稳岗增收。按照“就业实现脱贫、创业带动脱贫、培训促进脱贫”思路,落实就业扶贫政策。拓宽贫困劳动力就业渠道,鼓励贫困劳动力到县内各园区企业就业,确保贫困劳动力稳定就业。加大公益性岗位政策宣传力度,公开公示招用贫困劳动力的公益性岗位信息,落实公益性岗位补贴、务工交通补贴等政策。推进消费扶贫升级扩面。拓宽扶贫产品销售渠道,推进实施扶贫产品进机关、学校、医院、企业等单位食堂和交易市场“五进”活动。
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推进扶贫与扶志、扶智、扶勤、扶德相结合,持续增强贫困群众内生动力。深入开展扶贫扶志感恩自立教育、自强培育、自力激励、自尊治理“四大感恩行动”和“三讲一评”颂党恩活动,激发群众自我发展动能。用好贫困群众身边脱贫典型故事,引导贫困户转变思想观念,树立主体意识,激发贫困户脱贫致富的主观意愿。
(二)以功成有我的担当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让农业更强、农民更富、农村更美。
加快乡村产业振兴。坚持把烟叶生产作为富民强乡的传统产业、蔬菜(贝贝小南瓜)种植作为新兴的前景产业,全盘谋划、扎实推进。探索我乡蔬菜规模化生产新形式,实现蔬菜产、供、销无缝衔接,大力推行订单农业、拓宽销售环节,提升贝贝小南瓜标准化、规范化种植水平。培育一批懂技术、会经营、能示范的产业能人大户,壮大新型职业菜农和基本菜农队伍。实施2192亩高标准农田建设,盘活撂荒耕地资源,稳定粮食生产,确保全乡粮食播种面积达1.7万亩以上,总产量达0.77万吨以上。加快脐橙产业发展升级,强化柑橘黄龙病防控,高质量推进标准化生态建园。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确保村级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10万元以上的村达60%以上。
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深入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全面完成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任务,着力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污水治理、“厕所革命”、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利用化等工作,建立健全“五定包干”村庄长效管护机制,持续维护新村新貌。坚持“县级统筹、乡镇组织、村为主体、组为重点、户为基础”模式,持续开展共创共建星级创评活动,进一步激发群众主体意识,引导群众有序参与村庄环境长效管护,努力形成全社会共建共享美丽乡村的良好氛围。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鼓励引导干部群众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和饮食方式。深入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提升农村卫生健康环境。全面规范农村宅基地和农民建房管理,坚决打击“两违”建筑。坚定不移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严格落实“河长制”,加强饮用水源地环境保护。全面推行乡村组三级“林长制”,坚决打赢松材线虫病防控歼灭战,切实维护我乡森林资源安全。积极构建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
推进乡风文明建设。以开办“孝老食堂”为主要抓手,不断丰富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设内容,抓实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设,打通关心群众、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关心关爱农村留守儿童,推进儿童之家建设。深化移风易俗行动,积极稳妥推进绿色殡葬改革。大力开展“老人住老房”专项整治行动,倡导孝老敬亲传统美德。开展“最美”系列评选,选树一批家庭和睦、孝老敬亲、勤奋致富、感恩奋进的典型。
(三)以时不待我的紧迫感加快推进民生事业发展。
坚持把保民生、保稳定作为一切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集中力量保障民生,努力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完善民生服务保障。落实养老、医疗等各项保险制度,继续扩大养老、医疗保险覆盖面,提高群众防范风险的能力。全力做好稳就业工作,认真落实城乡低保、临时救助、特困供养、残疾人两项补贴等各项社会保障政策,不断提高生活困难群众幸福指数。进一步优化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做好双拥共建工作。
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安置区基础建设,力争在2020年全面交付使用。完善新圩镇、移民搬迁安置点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升新圩品味。加快“四好”公路建设收尾,强化公路养护管理,实行“有路必养”、养必优良,加大路域环境整治,加强依治路,千方百计让群众走上“畅、安、舒、美”的幸福大道。统筹粮食生产项目资金,合理实施粮食生产机耕道、农田水利设施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