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
――2017年2月13日长龙镇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长龙镇党委副书记、政府镇长陆水明
各位代表、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长龙镇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列席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16年工作回顾
去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和镇党委的正确领导下,镇政府按照“工业强镇、人民富镇、和谐新镇、魅力名镇”的目标定位,紧紧依靠和团结带领全镇人民,聚精会神搞建设、凝心聚力惠民生、千方百计促和谐,圆满完成了第六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全镇上下呈现出经济较快发展、社会和谐平安、人民安居乐业的喜人局面。现就一年来的工作报告如下:
(一)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圩镇建设品位提升。按照“一河、两岸、三桥、四区”整体规划设计,总投资6000多万元,建成了集搬迁扶贫、拆迁安置、土坯房改造、农产品集散、健身休闲、学前教育为一体的长龙新城新型社区。其中,投资300万元的长龙公办中心幼儿园去年九月已开始招生;投资200多万元的12套易地搬迁扶贫集中安置房已经交房;投资200多万元的农贸市场建设项目,已于去年11月9日投入使用,解决了长期以来圩镇以路为市、占道经营的大难题;投资2000万元的长龙中心小学易地迁建工程,基本完成征迁工作和土地平整,正在进行基建准备;投资500余万元的高标准塑胶运动场已启动征地工作。长龙新城已成为经商就学宜居、休闲娱乐健身的好场所。
环境整治成效明显。扎实开展农村环境集中连片整治工作,全面推广垃圾分类处理,实现农村环境连片整治100%覆盖,对上寡路公路沿线安装了75个垃圾棚,已成为环境整治示范线路,多次代表县级迎接上级环境整治检查。并通过开展不文明行为“随手拍”、“小手牵大手”、“秀美家园”星级评比和文明示范户评选等活动,促进全民环保意识提升,彻底改变了过去“脏乱差”的形象。
流域治理立竿见影。巩固扬眉江流域环境整治成果,进一步加大对大型矿山企业和有证小型铜矿加工厂的排污监管力度;联合环保、农粮等单位组成执法组,对镇域内猪场进行全面排查,对排污不达标猪场采取关停、增加环保设施等方式进行整治,猪场排污得到有效治理,扬眉江水质持续改善。
(二)精准扶贫成效显著
我镇现有精准扶贫户273户629人,通过巧借产业基础、企业工需和创业平台,突出抓好了产业扶贫、就业扶贫、金融扶贫,切实增强了贫困户造血功能,2016年实现脱贫69户168人。
发展产业脱贫一批。坚持农业产业规划到户,以特色产业为引领,把贫困户聚到产业链上,全力打造玉丰葡萄园、雨葫芦脐橙基地、沈埠骑云峰茶场等精准扶贫示范基地,合计投资1000余万元,流转土地500余亩,通过土地租金、金融分红、务工工资等形式与98户扶贫户建立利益连接机制,并带动周边农户发展农家乐、畜禽养殖等产业,实现了产业发展、基地增产、群众脱贫的良好成效。
安排就业脱贫一批。对有一定劳动能力的贫困对象安排针对性的就业培训,整合农业、林业、扶贫等行业资源举办各类培训10次,培训农民900余人(次),全镇60余户精准扶贫户从中受益,66个贫困人员到耀升钨业等镇内企业和产业示范基地就业,公益性岗位就业9人,基本实现了“培训一人,输出一人,脱贫一户,带动一方”的目标。
金融扶贫脱贫一批。抓实抓好“产业扶贫信贷通”工作,共协助贫困户和合作社、家庭林场、涉农企业办理贴息贷款883万元,助推贫困户发展产业。此外,我镇与永乐林源公司合作,帮助有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通过“产业扶贫信贷通”贷款5万元入股永乐公司,贫困户每年可得金融分红5000元,连续分红三年,目前已有18户贫困户入股。同时永乐公司通过签订用工协议以吸纳60户精准扶贫户务工为条件在赣州银行贷款300万元,每年付给贫困户保底工资3500元。金融入股分红、工资收入加上其他收入确保这部分贫困户能够脱贫。
发展教育脱贫一批。实现“雨露计划”全覆盖,积极落实教育扶贫相关政策措施,寄宿生按中学生每年1725元、小学生每年1500元标准发放住宿补贴,积极协助对大专院校学生办理国家助学贷款,确保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有学上,安心学”,达到“教育一个,脱贫一户”的效果。
易地搬迁脱贫一批。坚持“政府主导、群众自愿、积极稳妥”的原则,对居住在深山、地质灾害点等生存环境恶劣、生态环境脆弱地区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和同步搬迁的农村人口,向县城、乡镇集中安置点实施易地搬迁,2016年易地搬迁完成17户53人。完成2户特困户农村保障房建设任务。
社会保障兜底一批。对丧失劳动能力的农村五保户、低保户群体,着力在关心关爱上下功夫,通过保障扶贫措施,对163户332名特困人口由政府兜底脱贫,从2016年开始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符合参保条件的,全部由政府兜底代缴;分散供养的五保户按每人每月290元标准发放。
(三)全域旅游凸显特色
在全域旅游战略中找准站位,依托阳明国家森林公园,主动融入县城半小时旅游圈,着力打造城郊观光特色小镇。
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制定了魅力长龙中长期旅游发展计划,以拔萃村为重点打造花果采摘体验旅游区,以长龙村、葫芦村为重点打造现代农业观光旅游区,以沈埠村为重点打造畲族文化民俗旅游区,力求以点带面、连点成线,给游客以丰富充实的旅游体验。目前,西湖农庄已于去年10月1日开始营业;拔萃玉丰葡萄园基地2016年全年接待了2万人次采摘体验,创收了40多万元经济效益;拔萃布郎李基地也吸引了不少游客前往采摘体验;长龙村旗岭珍稀树木园将开工建设入园道路,默默耕耘十余载的珍稀树木园将揭开神秘面纱;雨葫芦基地完成新建办公培训大楼,硬化园内通行道路,全面规范果苗种植;在沈埠村骑云峰茶场的基础上,拟规划建设畲族风情园,集中体现畲族文化、民俗文化、茶文化,长龙已成为宜居宜业宜旅的崇义“后花园”。
全力建设美丽乡村。积极开展“空心房”和“两违建筑”的拆除工作,累计拆除空心房80栋5000余平米、“两违”建筑9栋600余平米,主干道沿线基本消除破旧危房。实施了“点亮长龙”工程,分步实施从东林山隧道至南田村20公里的主干道太阳能路灯安装工程,隧道至葫芦村一期100盏路灯已安装完毕。
(四)主攻工业扎实推进
始终将主攻工业、服务企业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积极为辖区内各企业做好征地拆迁、矛盾纠纷调解等工作,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服务企业促发展。抽调精干力量,组成服务耀升钨业工作组,深入农户做好思想工作,坚持依法依规征地,全程跟踪服务企业发展。累计为耀升钨业探矿区征用林地1400余亩、农田268亩,拆迁房屋3栋1330平方米,协调解决相关矛盾纠纷360余起,保障了耀升钨业硬质合金、精选厂和暗石下探矿区等项目建设用地。
帮扶企业渡难关。受经济下行压力的影响,境内有十几家的中小工矿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就业形势严峻,存在影响社会稳定的隐患。为此,镇党委、政府积极走访企业,深入了解企业的实际发展困难,尽力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降低企业运行成本,帮助企业解难度困,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局面。
(五)民生事业全面进步
始终坚持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重视民生、关注民生、改善民生,全面推进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全力维护社会和谐平安。
全力推进灾后重建。去年8月27日我镇遭遇百年一遇洪灾,全镇直接经济损失达5000余万元。灾情发生后,镇党委、政府不等不靠,迅速带领群众开展灾后重建工作,协调保险公司赔付农户水毁水稻、房屋、汽车等理赔金10余万元;投入100余万元,初步完成新溪、拔萃、长龙、葫芦等村水毁路桥修复,新建桥梁2座,修复桥梁3座,浆砌河提、护坡、挡土墙3000余立方,拆除水毁房屋6栋1000余平方米,做到了大灾面前无伤亡,灾后重建进展快。
民生工程全面落实。争资争项取得明显成效,实施了一大批亟待解决的民生工程。投资200余万元,完成了大摆村仓下至上坑、葫芦村老店、坳口、沈埠村当塘、新溪村水井头、拔萃村西湖等通组公路的硬化;完成了葫芦村新屋组安全饮用水工程、沈埠小学前排水沟、长龙村胡屋水渠、新溪下珠坑挡土墙及公路修补等工程建设;规划了60个通村、通组公路错车道建设,全镇25户以上通组公路硬化率100%。
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全镇新农保、新农合参保率继续保持全县前列;弱势群体生活保障水平不断提高,特困群众实施大病救助;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扎实有效,积极响应国家计划生育政策调整,落实计划生育各项政策,认真抓好人口管理服务,大力开展创建全市计划生育基层基础建设示范乡镇活动,加强基层计生网络建设,计生工作位列全县前茅,创建活动经验在全县推广。严格实行耕地保护制度,铁心硬手拆除“两违”建筑,国土规划工作取得较好成效。全力以赴地做好黄龙病防控,病树砍除率达100%。认真抓好农业普查和地名普查工作,农业普查工作走在全县前列。
社会环境和谐平安。投资10余万元,高标准建设镇、村综治中心,高度重视群众来信来访工作,做到件件有调查、事事有处理。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着力加强矿山、水库、道路交通等安全监管,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严厉打击制假售假行为,未出现一起重特大安全事故。深入开展和谐平安创建活动,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社会治安形势良好。
(六)班子建设不断加强
以队伍建设为本,立足制度管人,不断增强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坚持依法行政。组织干部职工开展法律知识测试,提升依法行政意识和能力。注重以制度管人、管事,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加强政务公开,促进行政权力依法公开,阳光运行。
坚持民主决策。认真执行“三重一大”民主议事制度,凡重大问题、重要事件,始终坚持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召开党政联席会议集体研究决定。坚持依法向人大报告工作,广泛接受人大代表和社会各界的监督,人大代表意见建议办结率100%。
坚持廉洁从政。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强化工程招投标、土地出让、政府采购和公共资源交易等方面的监管。班子成员带头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市县相关规定,认真履行“一岗双责”,督促抓好村级“三资”管理、三务公开等工作,树立和维护了人民政府的良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