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全丰的地理位置
全丰镇位于修水县的西北部,与本县白岭镇、路口乡、大椿乡相邻,和湖北省的通城、崇阳两县接壤。是一个四面环山,中间平坦的盆形山区。在100.2平方公里的版图面积上,分布着15个行政村,243个村民小组,6984户居民,28630人口,拥有山地面积11万亩,耕地面积16033亩。
全丰镇耕地广阔,土壤肥沃,水源充足,地面上山水相连,地底下矿藏丰富。三条河流,流经全丰的东西南北;四座水库,储藏着全丰的富裕之源。
全丰属亚热带温暖湿润气候,冬暖夏凉,雨水充足。农作物产品主要有水稻、小麦、玉米、红薯等,经济作物有蚕桑、药材,山地适宜栽植红枣、板栗、花椒、桃、梨等。
二、全丰的历史文化
全丰镇是我县的文化重镇,有着悠久的文明史和革命史。在几千年的繁衍生息过程中,产生和积累了丰富的地域文化和传统文化,相当浓厚的文化氛围为该镇的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条件。具有地方特色的花灯文化一直长盛不衰,在每年的春节、端午节等农历节日,群众自发组织的花灯队伍穿街过巷、走村串户,庆贺隆重的节日。另有龙灯、狮灯、船灯队伍结伴而行,增添了节日的热烈气氛,也让全镇人民品尝到了一道道精神美餐。全丰镇还不乏能歌善舞的演艺人才,乡村自行举办的文艺晚会,让农民群众在劳动之余,真实地感受到了现代文明的气息。新近组建的腰鼓乐队,也为全丰人民添乐不少,一般庆典必有腰鼓队棒场,而不少群众每逢喜事,也请腰鼓队助兴。
在全丰的革命史上,上源的余家湾是毛泽东同志领导的秋收起义的发源地之一,余家祠堂是秋收起义军一师一团驻地旧址。老苏区村曾是彭德怀元帅率军驻地,进行过无数次游击战争,并且还是修水县苏维埃政权的驻地旧址。碧环村是修水县卓卓有名的杨碧环烈士的故乡,经帮村也是因诞生过我县历史上有名的余经帮革命先辈而得名。碧环村的烈士墓园,已经成为全丰镇少年儿童瞻仰烈士先辈,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场所。
三、全丰的资源条件
(一)全丰镇四面环山有着丰富的矿产资源。东面桃峰山脉的官坑、全丰、老苏区、南源四个村的辖区内,具有一定储量的黄金和白金矿。根据地质队的堪测资料表明全丰镇境内的黄金储量在数吨以上;西南面南峰山脉的南丰、乔宁、塘城、碧环地段内,具有能开采50年以上的花岗岩石和稀土矿;以黄婆冲洞口为主体的黄婆冲、戴家坪、经帮三村的地段内,有着很大储量的铁矿。大跃进期间大炼钢铁,全靠人工操作也能日产铁一吨以上;西北面乌石洞狮形山脉的碧环、上源、斗坑三个村的地段内有能开采500年以上的石灰石、石煤炭,可开发兴办石灰厂、炭化砖厂、水泥厂。还有全丰的卫尖山,根据地质资料表明,有较大储量的铜矿和铀矿。老苏区村的泥湾和经帮村的厩马段有取之不尽的青石板。
(二)全丰镇还有广阔的种、养资源。东北面的大湖山是修水县的名山之一,有着2000余亩草原,同时还有修水县“野生药材的宝库”之称。草地生长茂盛,土地特别肥沃,对于牛、羊养殖和药材种植有着可喜的开发前景;水面也是全丰所特有的资源,有东红、半坑、李洞、石塔岭四座水库,共有水面110余亩,适应于当前高效农业中的立体养殖;全丰所固有的11万亩山地面积,其中残次林及荒坡2万余亩,对开发林果业均有广阔的资源。利用丰富的山地资源,该镇发展了以蚕桑为支柱产业,以蜜枣为特色产业的种植模式。(1)蜜枣是全丰有名的特产之一‘该镇根据山地资源和气候特点,大面积栽种枣树,生产的红枣个大、整齐、鲜嫩,质地上乘。再从浙江等地引进蜜饯制作技术,进行加工制作,生产出来的蜜枣脆嫩酥软、酸甜可口,营养价值高,是人们馈赠亲友的佳品。产品销往全省各地及湖南湖北等地。(2)近年来,该镇大力发展蚕桑生产,蚕桑已成为该镇的一大支柱产业。目前该镇有桑园面积1000余亩,年产茧量800担以上,蚕茧收入达到50多万元。具有八年以上养蚕经验的蚕农,养蚕热情日益高涨。
(三)全丰镇旅游资源丰富。南丰的宝山寺是全丰的一大古寺,寺碑上记载嘉庆皇帝游江南时,路经南丰山到了宝山寺游玩,并为该寺题词“宝山圣地”;现有浙江的普罗寺禅师丁彦正等筹资几十万为该寺进行了改建翻新,寺里的菩萨,佛容各异,千姿百态,是全丰镇的重要旅游景点。还有大湖山的湖山寺,大湖山的消水潭,半坑的观音岩洞等都是全丰宝贵的旅游资源,也为开发全丰的旅游事业提供了基础。
四、全丰的发展状况
全丰镇的经济建设发展迅速,特别是大力加强了基础设施建设,使全丰镇在交通、集镇建设、教育等方面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一)交通状况。通过几年来的投资建设,我镇的交通状况得到了根本性的改善。原来的“布袋型”乡镇如今已是四通八达。向南为全丰至三千岭公路,全长八公里,接辽南线,通修水、通城,达南昌、武汉,2000年已列入油路铺设计划;向西有两条通往白岭桃树的四级乡村公路;向北为全丰至崇阳高枧的四级乡村公路现已验收通车;向东有通往老苏区村抵古市划坪的公路。全镇15个村,村村通公路,并且至各个开发点均有基础路面。
(二)集镇开发。全丰的集镇建设发展速度、集镇规模都列全县前列。古老的塘城街不仅是全丰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同时街道坐落位置也是全丰的中心,通过近几年的集镇规划、扩建和改造,已建成一条全长2公里的新街、新型农民街连成一体的循环街,街道整齐,街容焕然一新。街道自来水工程和农贸市场建设都已竣工,街道居民已有560余户,3120余人口,具有一定的消费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