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镇位于桐庐县西南部,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三江两湖”—新安江、富春江、钱塘江、千岛湖、西湖黄金旅游线上的一座新兴工业旅游名镇。1958年,因兴建富春江水电站成为工地后人口激增,于次年7月建镇,因电站名而称富春江镇。1992年、2004年先后并入严陵、芦茨两个乡,成为现在的镇域规模建制。全镇总面积198.89平方公里,户籍人口约2.4万、外来人口约1万,辖15个行政村和2个社区。是全国特色小镇、国家级美丽宜居示范镇、全国重点镇、全国卫生镇、全国环境优美乡镇、中国水力发电设备制造基地、省级中心镇。
(2024年)全年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突破15亿元,达16.5亿元,同比增长1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6亿元(预计),同比增长3%;货物出口额3.66亿元,同比增长134.1%;建筑业总产值突破亿元大关,达1.08亿元,同比增长17.4%;落地产业项目8个,总投资5.5亿元,上述5项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及完成率均位居同组乡镇第一。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34.75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11.5亿元(预计);规上工业研发费用1.16亿元;财政总收入2.97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24亿元,上述5项主要经济指标总量位列全县乡镇(街道)第一。同时获评5A级景区镇、市乡村振兴考核优秀单位,在县“攻坚破难 奋力争先”比拼活动中取得半年度及三季度“商”赛道冠军。
2025年度工作谋划(部分内容)
(一)聚力聚焦创新改革开放,大力实施“政策要素争抢年”专项行动
一是全力争资金争项目。按照“滚动储备、动态充实”要求,突出“两重”“两新”领域,储备在建项目24个、新开工项目8个,争取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二期)、富春江综合产业园等项目银行融资贷款7.5亿元,产业园职工宿舍及配套设施项目再争取地方专项债1亿元,老旧小区改造专项资金450万元。积极争取国家“五好两宜”和美乡村试点奖补资金、传统历史文化名村保护专项资金等。推进与艾罗能源战略合作,全域推进低碳试点光伏项目,打造一批低碳建筑、低碳园区、低碳村落。
二是推动政策直达快享。聚焦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围绕“研究政策、争取政策、用好政策”,提升企业综合服务中心运行实效,加大部门对接、研究学习、宣传推介等力度,因地制宜、优化放大各类上级政策、增量政策,有效衔接县“抢先机、拼经济、促发展”17条新政兑现,着力推动政策精准推送、直达快享。
三是加快接轨融杭接廊。积极抢抓“融杭接廊18分钟”重大机遇,充分发挥山水、文化、旅游资源禀赋,加大景区景点和民宿集聚区推介宣传力度,推动更多流量导入富春江,促进文旅产业发展和消费市场活跃。紧密对接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桐庐特别合作园建设,做优做强严陵坞、青龙坞民宿群“科创岛”,搭建对外桥梁和平台,积极承接院士专家、科研团队等优质资源,助推我镇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
(二)聚力聚焦扩大有效投资,大力实施“项目推进加速年”专项行动
一是以更大力度推进项目招引。聚焦“产业项目优先、新质生产力优先、战略方向和政策方向优先”,与县级主平台协同发力,充分运用场景招商、要素招商、基金招商、链式招商等方式,着力引进强链补链、高成长性的企业和项目,加快推动鼎昊新能源、桐达无人车、南方科技、恒领科技等项目落地,力争全年签约落地亿元以上项目、亿元以下项目均4个以上。
二是以更大力度加快项目建设。围绕“聚势赋能·发展100”攻坚行动82个经济增长点,强化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打通“一号工程”桐庐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关键施工节点,确保年底主体工程开工建设,提速推进腾宇光电、赛渤电力、宝新智控等重点工业项目和高端装备制造园二期、富春江综合产业园等重点国企投资项目建设,力争制造业投资、建安工程投资均同比增长10%以上。
三是以更大力度破解要素制约。坚持“地等项目”,建成标准厂房22万平方米,高标准打造6个重点区块302亩标准地,完成低效用地再开发7宗50亩以上。大力实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程,加快永久基本农田调优、建设用地指标调剂、耕地占补平衡等进程。依法处置、有效盘活富春江镇文旅康养度假村(渡济)、溢美酒店、百草园、东坑坞等文旅项目资产,力争取得实质性进展。
(三)聚力聚焦产业能级提升,大力实施“产业集群跃升年”专项行动
一是优化产业生态。充分发挥水电(清洁能源装备)产业联盟作用,全面开展产业联盟实体化运作,加强与国网新源公司合作,通过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建设辐射带动水电(清洁能源装备)制造、水泥建材等主导产业发展。支持浙富水电、东芝水电与中电、哈电等国内顶尖央企合作,鼓励企业产品向通用化、多样化、品质化发展,新招引水电(清洁能源装备)产业关联企业2家以上,大力推进特色装备制造业集群发展,力争水电(清洁能源装备)产业产值突破20亿元以上。
二是加速产业转型。围绕传统产业和新质产业同向发力、科技创新与技术革新同频共振,着力打造“富春智造”新名片。锚定“高端装备、新材料、绿色能源”等新质产业领域,加快腾宇光电拾音器电子设备、赛渤电力汽轮机设备、宝新智控伺服机设备、南方科技锂电池设备等产品研发、生产、销售进程。加快传统产业创新发展,推动鼎力建材新厂区干粉砂浆生产线投入使用,支持祥龙物流向快递物流装备研发设计转型,助力星冠科技研发“微丝”“不锈钢丝”“高级弹簧丝”等智能制造装备。
三是升级惠企服务。以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为牵引、企业综合服务中心为载体,深化“大走访大调研大解题大服务”,常态化开展“企业家服务日”和“重协议守信用”活动,实现投资项目审批提速、涉企问题高效解决,力争全年解决企业难题40个以上,涉企诉求解决率达到95%以上。优化企业梯度培育机制,力争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家以上、省科技型中小企业5家以上,培育月度升规、年度升规企业7家以上。
(四)聚力聚焦产城深度融合,大力实施“城镇建设攻坚年”专项行动
一是攻坚沙湾新区建设。坚持产城共建,全力推进严子陵·沙湾新区建设,启动农户征迁、房屋拆除工作,完成原东芝沿江厂区搬迁,建成严子陵花苑安置小区。强化慢生活区-沙湾新区-钓台景区联动协同,依托沿江区块打造严子陵文化综合体,积极招引优质产业,打造沿江商贸圈,做好引人、留人和消费文章,着力打造乡村振兴典型案例、共同富裕示范窗口、旅游度假标杆样板。
二是攻坚城镇有机更新。聚焦高起点谋划、高目标定位、高水平建设,系统实施城镇有机更新,完成水利水电十二局资产收储,启动花坪山景区村建设。加快环镇西路二期建设,力争入园道路桥梁年内建成,有效拉开城镇框架。谋划实施产业园区环境整治提升工程,切实展现新园区、新面貌、新形象。深入实施秀峰“工改工”连片更新,大力推进秀峰路以南地块低效用地整治,确保秀峰新园区“一年打基础、两年见成效、三年出形象”。
三是攻坚基础设施补短。借势国资国企改革,全面优化镇域基础设施建设。收尾宅前小区、粮站楼小区等7个老旧小区改造,启动花坪山老旧小区改造,增设老旧小区停车位170余个,惠及居民552户。完成渡济、孝门、金家、芝厦等村自来水管网提升改造及芦茨、芝厦、金家等村农村生活污水提标改造,力争全年新建(改造)供水管网70公里以上、雨污管网5公里以上。
(五)聚力聚焦和美乡村建设,大力实施“全域美丽深化年”专项行动
一是持续推进大美本底颜值提升。巩固中央环保督察成果,深化“大美丽”建设,建立健全“一线办公、一线攻坚”机制,全域全员开展“巡、检、建、联”,加快环卫体制改革,借力“美丽街巷”“美丽庭院”创建,系统实施环境整治、风貌管控、秸秆禁烧、扬尘治理、建筑垃圾处置等工作,积极营造“村村比拼、户户争优”的浓厚氛围,全要素、全方位推动美丽本底提档升级、气质彰显。
二是持续推进慢生活区迭代升级。锚定打造新时代千万工程新明珠目标,全面厚植景区运营理念,围绕“优机制、严管控、精提升、增合力、强产业”五大行动,加快慢生活区“重整行装再出发”迭代升级,深化茆坪整村运营、芦茨产业共富、石舍艺术青创等模式,持续打造消费热点、布局消费场景、提升消费服务。加快建设方家岭停车场、时光餐厅等政府(国企)投资项目,提速江南里、月语松澜等产业项目,力争长洲度假村合作方招引落地、开工建设,系统打造“四季有看头、全年有耍头”的长三角最佳短途旅居目的地,全力争创5A级景区典范镇。
三是持续推进美丽场景拓展延伸。加快农村产业高质量发展,保障俞赵畈高效农业示范园开展首批育种,积极招引上泗村“渔立方”“蜜立方”科技农业项目落户投产。争取象山桥特色村落地建设,支持沃德威先种猪场恢复生产。建成金家地面光伏项目并投产。有力推进“乡村富美四优工程”改革,实施严陵村、上泗村农村综合改革支持共富乡村建设试点项目,芝厦村农民安置房项目开工建设、综合性休闲康养社区项目启动实施,加快实施蟹坑口共富经营单元农居点建设,七里泷邵家安置点农户全部搬迁入住。
(六)聚力聚焦缩小三大差距,大力实施“共同富裕增效年”专项行动
一是着力推动“两个收入”增效。聚焦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以缩小“三大差距”为主攻方向,深化全镇村(居)民多元增收、就业机制,提供公益性岗位200个,村民增收总额达160万元以上,实施“鸡苗代养”试点,力争试点户每年增收3000元以上,加快共富工坊上星升级,力争工坊经营性收入同比增收10%以上。全力做好村集体经济化债增收,优化15个行政村“一村一策”,支持村级强村公司发展,加强渡济、大庄等经济薄弱村闲置资产盘活,完成里董、孝门600亩土地流转,力争村集体经济“9060”实现全覆盖,新增经营性收入百万元村1个以上。
二是着力推动公共服务增效。健全公共服务“七优享”,用好基层医疗机构优化布局成果,加大医疗资源下沉力度,完善医师进村、设备下村、医疗巡诊车巡村等机制,建设智慧医疗站1个,切实方便老百姓“家门口看病”。推进老年人普惠就餐、“爱心卡”定点服务等智慧养老场景建设。实施小学教育场景提升、初中教学楼墙体及窗户改造等工程。持续优化未来社区创建成果,完成大洋坪社区信息化项目建设,加速黄坡岭社区“一厅一街一中心”建设,争创省级现代社区。
三是着力推动文化文明增效。围绕群众“富口袋”和“富脑袋”同频共振,抢抓建县1800周年契机,深度挖掘隐逸、诗词、山水、水电文化,系统实施乡土人文、共同富裕和美丽城乡宣传及品牌打造。借势严子陵钓台景区开园,开展文润富春江赋能行动,举办“山野风物”市集、乡人共创、生活美学季等文创活动,进一步擦亮富春江文化品牌。深化新时代文明实践,迭代“新村夜话”“我们的村晚”等载体,拓展“红巷妈妈”“老黄帮帮团”等好做法,弘扬志愿服务、文明礼让等新风尚,打造一批文明场景、文明驿站、乡风文明示范带。
四是着力推动基层治理增效。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持续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提升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运行质效。开展“化解矛盾风险、维护社会稳定”专项治理,加强矛盾纠纷化解和信访工作法治化,攻坚化解一批重复信访和信访积案,推动“一件事化解”向“一类事治理”延伸。加强防灾减灾、安全生产、消防安全等工作,推动风险隐患动态清零,实现安全生产事故发生起数和死亡人数再下降。全方位提升城镇精细化管理水平,深化集镇十大专项整治行动,切实落实主体责任和“门前三包”,形成集镇管理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