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村乡位于桐庐县西北山区,与淳安、临安交界,距桐庐县城60公里,于2004年由原合村、岭源两乡撤并而成,全乡总面积122.24平方公里,下辖6个行政村(后溪村、合村村、高凉亭村、岭源村、三源村、瑶溪村),总人口10201人,党员596人。这里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唐朝宝应元年(762年)为昭德县之县城所在地;这里文化底蕴深厚“合村绣花鞋”被列入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这里山清水秀、风光怡人,境内有省级猕猴保护区,是一处避暑探幽、闯滩猎奇、休闲度假的佳地。
坚持经济发展这一核心,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全面推进山区农业产业发展,统一指导、规模种植、集中收购,为经济薄弱村和低收入农户增收致富。“生仙里品牌馆”在网上农博上线,是浙江省农博会首个入驻的乡镇馆,内容涵盖合村乡精选民宿、特色农产品、绣花鞋瓦雕民俗展示及农旅项目推荐。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体、群众参与、农旅融合”发展整乡镇山区农业主导产业,粮食、中草药、水果等种植渐成规模。打造合干畈百亩畈稻田景观,依托农用基础道路提升,谋划装建户外运动装置、运动极限赛道、主题共享农场等,构建农事田园生活实景,结合商贸综合体标准化快捷酒店建设,实现现代农业和休闲旅游的有机结合。
持续深化与杭州商旅集团合作,不断推进竹溪乐园、生仙里国际滑雪场等重点旅游项目提档升级,加快小镇客厅、商贸综合体、小木厂乡创园、“星空堡”民宿、乡村文旅(酒店)综合体等旅游配套项目建设。举办“生仙里汉服节”“生仙里啤酒音乐节”“生仙里冰雪运动节”等运动休闲系列文旅活动,带动“关注度。
全年(2024年)实现财政总收入990万元,地方财政收入455万元、完成年度任务109%;实现固定资产投资1.32亿元、同比增幅100%,其中民间投资1.16亿元、同比增幅247.8%;限上批发业销售额2.9亿元、同比增幅100.6%;限上住宿业营业额513.6万元、同比增幅17.03%;限上餐饮业营业额274.5万元、同比增幅26.21%;规上其他营利性服务业4651.39万元,同比增幅15.3%。
2025年工作重点(部分内容)
2025年全乡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为:实现财政总收入1025万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460万元;服务业增加值增幅达到6.5%;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幅达到8%;固定资产投资达1.5亿元。
全面完成上述目标,我们必须以等不起的紧迫感和坐不住的责任感,强化“美丽本底”与“标杆示范”双轮驱动,打通从美丽乡村到美丽经济再到美好生活的通道。重点抓好四个方面工作:
一、做好“美丽乡村”文章,打造生态宜居的新时代合美生仙里
一要提高基础设施完备度。保障乡村文旅综合体、星空堡等在建酒店类项目开门营业,生仙里·且慢酒店项目争取5月前进场施工,加快推进丹霞山庄、瑶山谷二期等7个重点投资项目,预计能新增356个房间、500余张床位,不断提升旅游赛事住宿承载能力。协调好漂流、滑雪等项目配套、停车场建设。同时以2025年民主实事项目为抓手,扎实做好基础设施配套提升。
二要提高人居环境舒适度。坚持推进全域高品质“美丽100”攻坚行动,持续打造高凉亭村宜游示范点,引进竹林咖啡、枝树坞民宿等,推动吃住游产业链延伸,努力实现“生态+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模式。大力推进全域高品质美丽建设攻坚行动,实施城乡风貌整治提升行动,强化数智创新赋能景区可持续运营,争创省级城乡风貌样板区。
三要提高公共服务便利度。高标准推进公共服务“七优享”工程,切实促进服务资源向村级延伸、向弱势群体倾斜,统筹规划医疗、就业、“一老一小”等公共服务相关设施建设,持续增进民生福祉。持续推进道路“内优+外联”提升工程,不断畅通内部环线网,提升旅游旺季游客的承接及通行能力。依托高铁文昌站、临金高速、杭淳开高速等资源,一体谋划高速合村连接线以及杭淳开分水高速口旅游专线,拓展合村乡“一小时”交通圈覆盖面,强化长三角地区客流吸纳能力。
二、做好“美丽经济”文章,打造业态丰满的新时代合美生仙里
一要不断强化招商引资实效。始终坚持“招商引资”一号工程,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全力做好招商安商稳商工作,推介好小木厂乡创园等闲置优质项目,跟进好仙里秘境、町言农产品二期、数字农业等招引项目。力争培育限上批发业企业1-2家、零售业企业1家、住餐企业1家、其他营利性服务业企业1家,为各数据的持续性增长奠定基础。
二要不断提升赛事品牌质效。以省级运动休闲乡镇创建为抓手,锚定“中国赛事之乡”目标,打造“专业性赛事+高水平赛事+娱乐型赛事”的金字塔赛事体系,努力将“生仙里铁人三项赛”升级为B级赛事,并以“仙铁”为核心加速赛事引流,将生仙里打造成为运动赛事基地和运动俱乐部之家。引导景区举办“生仙里啤酒音乐节” “生仙里冰雪运动节” “生仙里漂流节”等系列活动,进一步打响“生仙里”旅游赛事品牌。
三要不断拓宽三基一园成效。锚定千亩茶叶基地和千亩油茶基地建设,持续改造茶叶基地1000亩、新增油茶基地800亩,积极与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数字农科院达成战略合作,推动“两茶”基地数字化建设。借好浙江农林大学和杭州西湖龙井茶企业等力量,提升茶产业的专业营运能力和产品销售渠道。锚定百万羽养殖基地建设,加快推进无抗鸭养殖项目,力争6月投产,同步谋划打造无抗鸭产品预制菜工厂,打造生仙里无抗安心肉鸭本土品牌。锚定农创共富园区建设,加大招商力度,积极引入杭州后宅私厨预制菜、杭州小笼包等企业,预计增加企业产值8000万元、本地用工岗位100余个。
三、做好“美丽生活”文章,打造幸福温暖的新时代合美生仙里
一要推进文化惠民。在桐庐建县1800周年的历史节点,组织开展系列活动,用好文化礼堂、15 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等文化阵地,赓续城市历史文脉,促进群众精神富有,弘扬时代文明新风。持续做强“生仙里”区域品牌IP,推动昭德水街商业业态丰满,探索夜经济发展,不断拓宽旅游消费市场。依托绣花鞋、瓦雕、竹编等非遗技艺,将传承经典的非遗产品与引领国潮的时尚新品相结合,研发一批“生仙里”文创产品。
二要推进改革惠民。广泛开展农村技能培训,加大对农村致富带头人、科技带头人、经营带头人等农业产业新型主体的培育力度,重点培养一批善于经营、精于管理、勇于创业,能够带领农民群众致富的复合型人才。以康养联合体为阵地,积极引进专业养老企业,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探索社会化养老服务改革,共同打造政企合作、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新局面。
三要推进治理惠民。继续坚持和完善新时代“枫桥经验”,以“进京访零登记、安全生产事故零发生、交通零亡人”为目标,着力在基层治理工作中打响“平安合村”金名片。通过建设智慧乡村、智慧网格等举措,提高基层治理的智能化水平,为群众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全域规范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建设,深化“请你来协商·合村议事堂”“合意庭”等载体,着力构建既充满活力又拥有良好秩序的基层治理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