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湖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平湖经开)成立于1996年8月,2000年7月经省政府批准为省级经济开发区,2013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升格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平湖经开北接上海,南临杭州湾,地处长三角“沪、杭、苏、甬”四大城市中心,位于90分钟“黄金交通圈”内。2004年起,平湖经开与钟埭街道合署办公,实行“区街合一、以区为主”的管理体制,下辖3个行政村和8个社区,区域面积65平方公里,其中开发区核心区面积27.5平方公里,户籍人口约5.1万,外来人口约7.8万。管委会内设一室四科,街道内设一室七办一站一中心,经开集团内设一室六部。
自建区以来,平湖经开始终坚持“制造业为主、高新技术为主”的立区方针,全力打造高质量发展核心区,是国家火炬计划平湖光机电产业基地核心区、工信部批准的中德(嘉兴)中小企业合作园、全省唯一经省政府批准的日商投资园、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省级外商投资新兴产业示范基地、全省开发区深化重点领域改革试点、长江经济带国家级转型升级示范开发区。
全区现有企业1400余家,其中规上企业270家,世界五百强企业26家,上市公司4家,外资企业300余家,涵盖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投资主体。2024年,实现GDP259.7亿元,可比增长6.6%;财政总收入44.8亿元,规上工业产值645亿元,均占全市1/3以上。
高水平开放示范地。坚定不移实施首位战略,依托虹桥金南翼浙江第一站区位优势,积极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优质外资云集汇聚,是全省外资企业最集聚的开发区之一,拥有日本尼得科、津上精密、日清食品、三菱化学,美国嘉吉、艾地盟、李尔,德国蒂森克虏伯、德西福格、德马吉森精机、斯泰必鲁斯等一大批世界500强企业及国际行业龙头,连续22年荣获全省利用外资十强,外资集聚效应不断增强。协作交流破界融通,常态化举办跨区域活动及经贸交流会,持续拓展“一带一路”合作路径,主动融入并服务支撑长三角G60科创走廊跨区域产业合作。聚力打造山海协作升级样板,全国首创低收入家庭跨县市入股“消困飞地”产业园项目,探索建立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新格局。加快推进跨区域交通一体化进程,G525、S302等重要路网建成通车,S206等重大项目开工在建,与沪联动持续进阶。平台能级锐势攀高,国别产业园特色品牌不断深化,中日、中德两大国际产业合作园综合实力走在全省前列。全球孵化网络加速构建,“驻沪飞地”右先锋国际创新中心、德国慕尼黑境外孵化器等载体磁吸效应全面释放。产学研合作深入推进,赛迪科创中心、毛军发院士工作站、上海交大平湖智能光电研究院协同迸发新质动能。营商环境优质可感,大力构建“1+3+N”涉企服务体系,“联企链企”服务品牌全面打响,服务闭环、总部对接、产业链协作等三大服务机制持续深化,政务服务中心、平商安服务中心等涉企服务平台高效运行,“亲商惠企”构建“赢商”高地。
高能级智造未来城。秉持“产业强基”发展理念,锚定“3+X”产业体系,以智能制造、整车及零部件、生命健康等主导产业和航空航天、半导体及相关新兴产业双轮驱动布局“千亿级”现代化产业版图。产业基柱纵深锻造,津上精密、尼得科机床、德马吉森精机等智能制造行业龙头攀高向强,高精密数控机床国内市场占有率稳居第一,高速精密自动冲床全球市场份额占有率超60%,机床营收规模全省第一,成功列入浙东工业母机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长城汽车、尼得科汽车马达等汽车及零部件“链主”企业聚链成群,李尔、舍弗勒等13家全球汽配百强企业落地生根,整车一、二级供应商加快集聚,高能级汽车产业生态园、长三角汽车电子产业园高标建设,跻身省级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协同区。曼氏、艾本德、丹尼斯冠、好侍、博格隆等一大批生命健康企业延链拓圈,绿色食品产业链初见雏形,百亿级新集群加速崛起。未来布局全面铺开,智新谷等新片区高举高打,航空航天、半导体及相关新兴产业蓄势待发,超算服务、循环经济、时尚创意等前沿领域向新求质,银河航天、是石科技等一批战略性产业项目相继落地,智产兴城擘画高质量发展新蓝图。创新生态持续优化,深入实施科创驱动攻坚行动,拥有国家重点“小巨人”企业2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4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70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66家,科创中心、智创园等高能级创新平台迭代升级,樱园等标杆型筑巢项目示范引领。
高品质产城融合区。围绕北融新城蝶变跃升总目标,统筹布局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园区核心竞争力、价值创造力和发展持续力显著增强。精准规划高标引领,“南城、北特、东拓、西提、中优”城市空间格局全面拉开,亚朵酒店、钟溪坊商业街、“钟溪汇”国际青年人才社区、职工活动中心等城市配套焕新升级。公共服务优质共享,从幼儿园到大学的全链条优质教育资源日趋完善,新华医院、平湖妇保院等医疗机构全力满足就医需求,“一老一小”服务保障抓实落细,“物业城市”全域智治高效赋能,“15分钟生活圈”触手可及。环境治理长效巩固,治水、治气、治土、治废、治塑五大攻坚战扎实推进,活力滨水绿廊加快打造,获评国家级生态街道、省级“污水零直排”星级镇街道、工业特色型美丽城镇省级样板、省首批治水美镇·浙江样本、省美丽乡村示范乡镇。城乡发展统筹均衡,强村计划、强社公司同频共振,未来乡村、未来社区联创联建,区内行政村经营性收入实现“村村破千万”,共富底色不断彰显,入选省级“红色根脉”强基示范镇(街道)。文旅事业多维发力,“四季经开”文旅品牌出新出彩,钟溪文化节、“钟超”足球赛、农文旅博览汇等惠民活动有声有色,樱花小镇、钟溪棹歌风景线、AAA级景区村庄等特色景致亦诗亦画,产城人文高品质融合的城市样板初具轮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