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村镇政府2018年工作总结
2018年全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5亿元,增速7.5%;完成财政总收入7.12亿元。
经济运行平稳向好。坚定不移推进“工业强镇”建设,规上工业实现产值118.7亿元,同比增长13.2%,实现利税9.8亿元,同比增长15.0%。规上服务业主营业务收入18.8亿元,同比增长7.2%。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2.5亿元,同比增长9.2%。全镇粮食功能区粮食种植面积4.1万亩,粮食复种指数133.71%,粮食监测点播种面积1530亩,同比增长10.8%,全镇粮食生产持续稳定。全年实到市外内资11.3亿元。延伸和扩大家博会辐射作用,春秋两季家博会累计到访客商5万人次,实现意向交易超20亿元。
“两全”行动旗开得胜。全年累计拆除违建7425宗,建筑面积151万平方米,其中家庭工业违建5519户,拆除违建占地面积77.4万平方米,并接受嘉兴“基本无违建镇”考核验收。全年整治在建房屋724户,整治到位复工709户,15户列入停工整改。采取关停取缔、整治规范、扶持引导等方式,推进9类“低散乱”企业整治。全年整治“低散乱”企业816家,村级存量用地企业拆除80家,腾退土地251亩,18个村完成整村清零。深化安全生产与消防整治,共整治危化品使用企业113家,查办安全生产案件68件,整治出租房消防安全11865户,全镇火灾事故总量下降49%。完成各级河道整治32.6公里,完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扫尾,并全面转入长效运维。
城乡面貌显著改善。杭海新城(长安许村一体化)空间发展战略规划通过市级评审,以“不是工地、就是绿地”的标准,启动龙渡湖景观绿化三期、龙渡湖滨水街区一期、市民公园等项目建设,石桥路商业街、龙渡湖滨水街区二期前期工程等经营性投资开发项目有序推进,万科、华景川、佳源等在建三产项目37项,商业综合体项目万朵城开工建设,新城核心区环境整治面积1600亩。与余杭合作开发区块2个地产项目成功落地,前进、胜利等完成新农村搬迁495户。城际铁路施工得到持续保障。全年紧紧围绕以十大实事工程为核心的41项投资项目,累计投入12.89亿元。投资2120万元建设花海布艺小康路,打造精品村2个,累计命名三星级以上美丽乡村5个,今年三星级通过复评2个,一星级通过复评5个。国家卫生镇创建通过嘉兴考核。
社会事业欣欣向荣。制定低收入家庭增收脱贫三年行动计划,完成33户低收入家庭增收脱贫。全镇残疾人辅助性就业机构建成投入使用,帮助85名残障人士就业增收。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社会化运营比例达70%。镇、村两级退役军人服务管理站全部挂牌运营。全年开展“文化走亲”35场,举办曲艺、排舞、摄影等培训班20期,放映农村公益电影355场,举办许村镇第三届全民运动会,极大地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新建村级文化礼堂8个,报国村文化礼堂被评为“浙江省五星级文化礼堂”,许村镇争创浙江省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示范乡镇。创新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李家播报”等做法由中央文明办内刊向全国推介。
许村镇政府2019年工作计划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之年。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复杂多变,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周边地区加速赶超,许村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但是随着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全省大湾区、大花园、大通道、大都市区建设的快速推进,海宁融杭战略的稳步实施,给许村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期。同时许村是海宁市域哑铃型布局的重要一头,杭海新城已经定位为接轨沪杭的科创新区、拥湾发展的产业高地和深度融杭的品质新城,许村有着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可以说,许村正处于转型突破的阵痛期、高质量发展的机遇期、干事创业的黄金期,做好2019年的工作至关重要。我们要继续传承和发展三次“许村会议”与“四个轮子一起转”的改革精神,始终保持“两全”行动中的干劲、闯劲和拼劲,顶住压力、破除阻力、化为动力,就一定能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检验的发展业绩。
聚焦平台建设,打好平台能级提升这场硬仗。加快园区扩容征迁与两创园区建设步伐,年内基本完成杭创中心一期(前进村级经济抱团项目)的建设,启动永创中心(永福新益两创园区)、海创中心(海王两创园区)和杭创中心二期项目的建设,为优质小微企业提供“退散进集”的疏导空间和“退低进高”的成长空间。进一步规范园区企业发展秩序,优化园区生态,改善园区形象,实现园区功能、品位大升级。对“低产田”(低效企业)实施倒逼整治,将占地20亩以上的且亩均税收5万元以下,以及出租企业、“僵尸企业”作为腾退、改造、提升的重点推进对象,实施挂牌整治,销号管理。
聚焦美丽产业,打好产业提档升级这场硬仗。坚持招商引资“一号工程”地位不动摇,紧扣浙江大湾区经济新引擎和杭州拥江发展战略,主动融入杭州城东智造大走廊,推动招商引资在产业发展、城市建设等多领域、全方位深度融杭。计划举办各类招商引资活动3场,实到市外内资12亿元,签约、落户投资亿元以上项目5个。坚持集聚、集约,发挥规模效应,做大、做强、做优产业平台、新城平台。以时尚产业引领产业升级,积极探索“家纺+服装”、“生产+服务”双格局模式。进一步推进研发设计,主动接轨世界软装设计,汇聚更多高层次设计人才,打造知名的时尚产业基地。大力引进智能制造型、科技创新型企业,带动本地家纺企业智能化、信息化改造,把时尚产业打造成美丽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