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共瓜沥镇第十六届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精神,建议2020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省市区决策部署,高质量打好“一二八”组合拳,深入实施“兴城拓港”战略,突出“激发亚运热点、创建未来社区、攻坚临空高地、打造美丽城镇、推动乡村振兴、强化现代治理”等六大重点工作,发动全镇广大干部群众,实干在前、担当在前、引领在前,力争各项工作全省一流、全市领先、全区前列。
建议2020年全镇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左右,工业增加值增长6%,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0%,地方财政收入增长6%,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7%和9%左右,数字经济、双招双引、节能减排等其他指标完成上级下达目标。
围绕上述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重点抓好以下五方面工作:
1.加快创新驱动,培育经济发展动能。
加强产业规划引导。坚持规划编制和基础先行并进,立足产业根基,挖掘资源禀赋,优化产业布局。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深入推进“腾笼换鸟”,为新兴产业赢得发展空间。推进临空平台发展。深度对接国家级杭州临空经济示范区规划,理顺浙江临港产业园工作机制和投融资模式。继续推进长龙航空维修保障主基地、浙江瓜沥杭派服饰产业园等重点项目。接力打造“智联工厂”垂直产业链创新创业港湾和传统企业生态化转型升级样板。围绕高端装备制造、临空商贸、现代物流等临空产业,不断做大临空发展的“项目盘子”。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强化联企工作机制,深入开展“民情双访”“三送一破”⑥活动,继续实施中层以上干部联系服务企业制度,为企业项目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工作。落实企业减税降费,切实降低企业运营成本,进一步浓厚服务实体经济的发展氛围。深挖区域经济潜力。加快做地推地、盘活存量,有效处置批而未供、供而未用资产,促进增量建设和存量挖潜。以政策杠杆落实环境准入、亩产准入、科技准入机制,加快退低进高步伐,促进土地集约利用。
2.突出项目主导,释放城市集聚潜力。
对接完善城市规划体系。按照国土空间规划最新要求,完成全镇全域控规编制并上报审批,积极破解要素制约。加强规划与项目协调配合,实现城市规划与上位规划整体衔接。加快建设亚运热点配套。做好承办亚运赛事的硬件建设,实施亚运场馆改造提升、光华路及文体中心南横路改造工程。加快城市有机更新,完成安置房二期配套道路、鱼青路北段拓宽改造等道路工程,启动安置房三期工程、衙坎公路至建设四路连接线拓宽、航坞山森林防火隔离带工程、杭甬高速瓜沥互通改造、光华路下穿改造等建设,协调推进地铁7号线、杭甬高速并行线便道、机场快线风井口等工程。完善公共交通出行,开通公交机场快线,试点推行第一期专用电动出租车,新增停车泊位1500个。持续强化双招双引。创新“招强引优”办法,继续招引新蓝筹企业,加强对数字经济、区块链、5G领域等新兴企业的扶持力度,加快形成企业集聚发展的创新产业链。突出招引“浙商”“萧商”回归项目,全力引进一批高技术含量、高投资密度、高创新水平的优质项目,继续推进瓜沥水果市场、群益智能家装产业社区、大和山产业园等项目建设。大力推进人才引育,加快“5213”签约和在谈项目,盯引“塔尖”人才,重视“塔基”建设,推进各项人才政策落地,建立人才落户的信息平台和绿色通道,增强人才契合度、归属感和贡献率。致力打造智慧城市。依托“四个平台”探索开发智慧数据、智慧治理、智慧交通等相关功能,打造可视化“小镇大脑”。以“小镇鲜市”首个智慧市场为试点,先行推广3个智慧农贸市场,后续将镇内农贸市场全部纳入智慧化管理。加快推进4个“无人超市”新零售体验建设。不断扩容网约化出行体系、共享型设施设备、扫码式城市服务,进一步升级城市部件二维码信息管理,全面推动智慧型城市管理。
3.巩固环境整治,夯实两美建设基础。
深入实施“水岸同治”,纵深推进“五水共治”,做好区控断面和8条三色预警河道的水质保障,落实五小水体整治。推进水利基础工程,实施里湖河及支流、小庵湾等河道整治,改建党山湾四桥、群力桥、娄子河桥等桥梁工程,完成方千娄直河区级美丽河道创建。加快推进“污水零直排”建设,保持控违拆违高压态势,决战决胜“无违建”镇创建收官之战。加快建设“美丽乡村”。做好第一批美丽乡村长效管理,加快第二批美丽乡村建设提升,完成八里桥村、众安村、凤升村美丽乡村提升村建设,启动第三批美丽乡村创建工作。配合推进八柯线区级美丽公路试点建设。精心打造“美丽村道”精品道路,为全区提供瓜沥样板。提标共创“美丽城镇”。不断放大全域整治的联动叠加效应,以“村道路长制”和“红黄黑”榜等一系列机制为抓手,实现长效管理提质扩面,加快全域美丽“蝶变”。按照“五美”⑦和“十个一”⑧建设要求,全方位做好省级美丽城镇试点创建相关工作。深化最清洁城乡工程和爱国卫生运动,持续推进国家卫生镇创建。做细做实“关键小事”。深入推进垃圾分类工作,完善生活垃圾“双直运、双监管”体系,加快推进垃圾分类智慧监管平台建设,进一步提升垃圾分类参与率、满意率和准确率。深入实施公共厕所提升改造工程,新建和改造公厕30座。抓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完成提标改造终端池3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