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紧盯产业发展不放松,在激发经济活力上开创新局面
(一)多元发展生态农业。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创建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引进一批规模以上现代农业企业,大力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形成“龙头企业+工商资本+科研院所+农民合作社+农户”的多元参与机制。以获评“中国毛竹产业之乡”为契机,集中力量做大做强主导产业,推动优质资源向特色产业集聚,推动农业产业集群集聚发展。依托万亩毛竹林,借助林科院和丽水学院的技术指导,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推动多产联动,互利共赢。加大对人才尤其是返乡人才支持力度,引导和带动农民创业,推动农民“多元化”增收。
(二)提质发展生态工业。全力攻坚毛竹特色园和双枪小微园项目建设,提前做好初加工点整合入园准备,确保毛竹初加工作坊整治工作取得真正实效。积极走出去寻商、请进来邀商,千方百计扩大有效投资,认真分析研究经济指标运行情况及存在问题,持续抓好稳增长工作;加大企业“低散乱”整治力度,不断深化“351”服务行动,加强政企对接,做好各级各项助企惠企政策的解读,对重点培育的骨干企业进行一企一策精准帮扶,着力在延伸链条、技术创新、市场开拓等方面加强扶持,进一步优化全乡营商环境。
(三)融合发展生态旅游。以“乡村+”“农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思路,进一步探索红绿融合发展路径,做精做响竹文化品牌;充分利用区位优势,依托山水资源,借力红色旅游,开发“全年可游”的综合性项目,打造“一站式”乡村旅游目的地。以浙闽边界联盟为依托,探索打造集淤上、安南、岭腰、举水等乡镇景点,形成一个 “3个多小时车程、可旅居一周”的浙闽边界乡村旅游精品线路,进一步提升生态旅游内涵。
二、紧盯环境提升不放松,在建设美丽乡村上续写新篇章
(一)着力改善乡村面貌。聚焦“绿水青山”,突出“河长制”主体责任,督促两级河长巡河,开展“清河、净河、美河”行动、排水口回头看等活动,打造“水清、岸绿、流畅、景美”的生态环境;统筹推进“美丽城镇建设”“三改一拆”“六边三化三美”等工作,力争辖区公路、河道沿线、村庄可视范围内“脏、乱、差”现象得到彻底改观,常态化开展全民洁净日活动,推动达到全乡范围内的人居环境好、生活习惯好、社会风尚好、村容村貌好,把美丽乡村建设成果升级为美丽经济。
(二)全力以赴攻坚项目。坚持“项目为主”,将重点项目建设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引擎”,全面落实乡主要领导挂点、跟踪帮扶、挂图作战、一线督查等机制,确保项目从立项到竣工各个环节紧密衔接、快速推进;统筹推动“大搬快聚、富民安居”工程;完成小流域综合治理一标二标工程扫尾,完成三标(隆宫至林源联网公路)建设。开工建设毛竹特色园污水处理厂、“美丽经济走廊”等项目,向上争取有关政策资金投入,进行招商引资推介,整合各类资源资金,竭力推动项目尽早动工,全力保障项目顺利施工。
(三)提升全域文明形象。抓好抓实理想信念教育和公民道德建设,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筑牢精神之基。不断推进“乡贤回归”工程,不断完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点建设,通过讲好“隆宫故事”,传播隆宫“好声音”。 同时,高举浙西南革命精神旗帜,挖掘隆宫红色文化,将莲湖3A级景区、里地白水漈、黄坑关等红色、古色和绿色景点进行串联,打造成浙西南革命精神教育基地,全力激活乡村振兴“红色密码”。
三、紧盯民生改善不放松,在共享发展成果上交出新答卷
(一)协调推进社会事业。突出乡风文明,狠抓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等载体贯彻宣传党的十九大及历次全会精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政治理论;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奋力推进农村学前教育补短板工作,促进学前教育健康规范普惠发展;大力宣传乡贤文化,充分调动广大乡贤回报桑梓、建设家乡的积极性,反哺家乡经济建设,助力家乡振兴繁荣。
(二)全面强化民生保障。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实行智志双扶,全力落实精准帮扶工作;继续完善大社保体系建设,使农村合作医疗、养老保险、医疗救助等惠农政策服务群众;扎实做好农村五保、低保动态调整和临时救助工作,构建起弱势群体全覆盖的社会保障机制;强化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加强重大疾病防控、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等工作;强化政策引导,帮扶重点群体实现就业;繁荣农村文化,丰富群众精神文明生活。
(三)深入巩固社会治理。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领导基层治理中的坚强战斗堡垒作用,形成“党建统领+四个平台+全科网格”基层共治模式,不断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持续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始终绷紧“信访工作无小事”这根弦,建立分包责任制,把握重点、一案一策,采取公开劝访、重点约谈、个别对待等措施,突出抓好敏感时期的信访工作;突出抓好各类危险隐患排查监管整治,切实提高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持续深入推进“平安隆宫”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