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溪是安吉的东大门,镇域面积191平方公里,下辖22个行政村,1个农村社区,3个城市社区,总人口6.7万人。梅溪镇是省级中心镇、全国重点镇和省际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物流组团,并成功列入省级小城市培育试点。梅溪有“安吉百竹之乡”“浙江十大春意小镇”“浙江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浙江省十佳书香城镇”“浙江省非遗小镇”美誉,被评为省级生态乡镇、省级体育强镇及省级文化强镇。2019年,实现财政总收入4.55亿元,同比增长1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5.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1万元,分别同比增长6%和9%。
区域位置优势突出。梅溪地处长三角经济圈的几何中心,是杭州都市经济圈重要的节点城镇。区位优势明显,交通条件发达,申苏浙皖、杭宁、杭长三条高速绕城而过,距上海、南京、宁波、苏州、杭州等大中城市均在200公里以内,分别构成了3小时和1小时交通圈。申嘉湖高速西延建成通车,商合杭高铁试运行,标志着我镇跨入“两高时代”。西苕溪“黄金河道”贯通全镇,长湖申航道西延全面启动,拥有示范区内最优越的内河港口资源和唯一的物流专业园。目前梅溪公用码头基本建成,加快打造公铁水海联运试点。
工业经济发展迅速。梅溪有省际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示范区工业园区规划总面积9.1平方公里,建成区3.1平方公里,基本形成“两纵两横一码头”的平台框架。主导产业不断集聚,加大招商选资力度,成功引进中策橡胶、中法新材料、中车互联运力等一批大好高项目,初步形成以先进装备制造业、现代物流、生物技术、新材料和文旅产业为主的“4+1”产业格局。目前,落户园区企业70余家,规上企业39家,3家企业“新三板”成功挂牌。同时,现代高效农业不断壮大,建成高效蚕桑、特色水产、优质稻米及生态苗木等一批现代农业园区。
城镇功能日益完善。按照打造浙北内港生态小城市定位,全面启动全国文明城市、全国卫生城镇“双创”攻坚、小城市建设三年行动,完成《梅溪镇城镇总体规划》、《小城市培育试点镇三年行动计划》等编制,紫梅田园、市民服务中心、石龙和梅溪村综合楼等项目建成,镇中心卫生院、文体中心等项目加快推进。规划建设建成区面积4.8平方公里,拥有1座日供水能力8000吨的自来水厂、日处理能力2万吨的污水处理厂、职工公寓、“两防中心”、梅溪农贸市场、白云公园、省级竹溪湿地公园等配套基础设施,10余所各类学校、1所县级人民医院和3所镇级卫生院,建有一家全县规模最大、条件最好的乡镇社会福利中心。
美丽乡村影响深远。紧抓乡村振兴战略这条主线,按照全域“大花园”、村庄景区化、田园美丽化要求,完成“稻香章湾”等19个美丽乡村精品村和“梦里水乡荆湾”等5个精品示范村创建,红庙等7个示范村培育全面启动,美丽乡村创建基本实现全覆盖。加快乡村休闲旅游发展,长林垓、荆湾获评“省2A级景区村庄”,马村成功创建省级果蔬采摘基地,钱坑桥村化家坞古银杏树荣获全国“十大最美古银杏”称号。大力推进浙江安吉振兴乡村示范项目—昆铜山乡旅游度假区、提升全县美丽乡村精品示范联创项目—上舍、三山、管城美丽乡村精品示范区,全力打造“两山”实践、乡村振兴先行示范区。
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梅溪自唐代建镇,商贾云集,距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据《安吉县志》记载:因溪上常有紫梅盛开,故名梅溪,“梅溪春涨”列为鄣南八大景之一;涌现了南朝梁文学家吴均、著名林学家陈嵘、近代电信学家莫庸等名家巨匠。《化龙灯》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梅溪旱船”“竹叶龙”等25个项目被列入省、市、县三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上舍《竹叶龙》获香港国际文化艺术交流大赛金奖。《梅溪旱船》和《梅溪山歌》应邀参加2017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论坛主题晚会。
今后几年,我镇将围绕建设两山试验区,保障省际示范区,打造中国最美县域中心大局,紧扣高质量打造现代化“苕溪古镇•临港新城”,加快新时代梅溪振兴发展目标定位,聚焦“全国千强镇、全省百强镇”新坐标,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坚定“生态绿色、城乡融合、乡村振兴”发展路径,通过5年努力,实现镇域内财政收入突破10亿元,村级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突破80万元;创建成为美丽乡镇;完成省级小城市培育;成为全省最平安乡镇等四大突破,全面打造全县乃至全省产城融合样板地、社会治理样板镇、“两山”试验样板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