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实施活力倍增行动。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全心全意留旧商。牢固树立“留商也是招商”的理念,鼓励企业发展本土总部经济,实施“走出去”战略,争取形成“低端在外、高精在内、生产在外、总部在内”的格局。想方设法引新商。充分发挥“以商招商、以企引企”作用,针对本土企业在产业链中的位置,引进上下游关键企业,在强链、补链、畅链、护链中增强安全性和核心竞争力。千方百计招人才。跟踪大连理工大学、盛吉盛等重大产业合作项目人才资源,深化完善“竞渡云龙人才十条”政策,紧跟“智创钱湖”战略,把云龙打造成为国际交流中心、科创策源地和长三角科创人才的聚集地。
三、聚焦共同缔造,争当治理现代化排头兵
坚持“三治融合”,当好基层治理模范生。积极发扬全国乡村示范镇的带动作用,实施社会治理提能行动。进一步提升全民普惠获得感。紧抓民主法治村创建,拓展“八五普法”的平台,施行社区矫正分级管理制度。提升“全国模范司法所”的服务能级,探索多元化矛盾纠纷调处化解机制,以“老林工作室”为载体,信访与司法同频共振,切实抓好溯源治理专项工作。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提升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品质,迭代升级“律云在线”,实现“公证e通”、“12348法律援助”、“行政复议”等事项的掌上办理。进一步提升全民共建参与感。深化“一中心四平台、村社多元共治”的治理架构,打通基层群众、社会组织、群团组织参与治理的渠道;开展一村一特色的“村民说事”活动,完善“村务听证”、“村民问政”等沟通桥梁搭建,深化“三清单”运行法、乡村德治“双清单”等举措。加强社区共治建设,健全居委会、业委会和物业服务企业议事协调机制,着力构建社区党组织领导下的“社区主导、业主主体、企业主责”三位一体物业管理模式。
践行“两山理念”,创建生态文明示范镇。始终坚持绿色发展不动摇,坚定不移举生态旗、打生态牌。持续落实耕地保护责任。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措施,推进“农村乱占耕地建房专项整治行动”等土地类违法建设治理行动,遏制违法占用耕地和“非农、非粮化”倾向。持续开展环保整治。持续做好生态环保督察相关工作,加强环境监管执法力度,对云龙工业园区、荷花桥工业园、甲村工业园等重点区域环境进行排查和监管,联合生态环保、公安等部门,形成多位一体常态化监管,严惩环境违法犯罪。持续实施五水共治。深化河长工作制度,推进“数字化+网格化”精细治水,持续维护省级“污水零直排镇”创建成果,加快荷花桥村、甲村农污改造工程步伐,推进污水管道全部覆盖。统筹抓好河道清淤、水质养护、排污许可、排水许可等工作,区控以上地表水断面水质全部达标。持续推进三改一拆。强化监督把关跟踪问效,确保新增违建、影响消防安全违建、媒体曝光违建三项“清零”,进一步增强特保力量,强化城镇精细化管理。
秉承“枫桥经验”,构建平安建设共同体。积极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工作体系,坚决落实“微事不出格、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全面优化维稳工作体系。以矛调中心为平台,进一步整合各部门、基层站所力量,实现矛盾纠纷“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地”;完善“镇-村-网格-庭院”四级流转体系,推进信访示范村创建工作,落实“发现-归责-解决-反馈”闭环工作机制,实现矛盾纠纷向源头预防。充分发挥社会调解力量。发挥党员、村(居)民、网格化管理平台作用,发动人民调解组织、社会工作机构等社会力量在矛盾化解中的作用,加快镇村两级矛盾调解组织的自治能力建设,推动社会矛盾调解化解科学化、法治化、规范化。壮大党员、村民代表、外来流动人口等为主体的平安志愿者队伍,着力建设全民共建共享的平安云龙。
弘扬“竞渡精神”,凝聚文化文明正能量。进一步总结提炼和宣传发扬“龙舟竞渡”精神,扎实推进全国文明镇创建,实现生活富裕、精神富有“双富”目标。提升龙舟文化内涵。编印羽人竞渡专家论坛成果,实施文艺、文创、文旅“三文精品创优工程”,做大做强“周日八点半”龙舟联赛,强化队伍建设、完善赛程赛制、拓宽赛事影响力。传承羽人竞渡红色基因,持续打造王笙舲皮划艇、云龙中学龙舟队等特色品牌项目,编排龙舟原创文艺精品、扩展龙舟志愿服务内容,探索“龙舟文创”“龙舟夜经济”等高附加值项目。实施文旅兴镇战略。打造“水乡文明示范线”,串联上李家村、云龙村、冠英村等星级旅游村庄,谋划“亲子游”“非遗游”“竞赛游”等旅游线路,丰富黄成赛艇基地、龙舟基地、游客集散中心等场所的活动内容,盘活“1所、1中心、N站”文化阵地,做强“文文融合”原创品牌。擦亮志愿服务招牌。搭建“领云志汇”联盟平台,整合统战、教育、企业等资源,继续实行镇村联动战略,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打卡线,凝心聚力打赢文明城市创建攻坚战,实现需求互通、服务互联,着力构建全面立体的主流融媒体舆论态势,鲜活展现“共富云龙”的生动实践。
四、聚焦群众关切,不断提高公共服务质量
打造“大教育”新高地。下好“先手棋”,全域联动推进教育事业,打造鄞南教育新高地。强基础,做好教育资源的整合扩容。优化教育资源布局,新建云龙中学、迁建前徐小学,做好教育资源的腾挪转换,分类实施危旧校(园)舍维修工程,做好中心幼儿园、荻江幼儿园等改造提升工程,切实改善办学条件。提质量,做精特色教育的品牌效应。围绕“双减”工作,提升课后托管服务水平,抓好“健康少年培养”“劳动教育课程建设”和“人工智能创新教育”三大工程,不断提升各层次教育内涵。优师资,做强优秀教师的梯队培育。培育一批区名校(园)长、区名师、区骨干教师等;依托区教育学院优质资源,拓展教育合作广度和深度,提升校(园)长管理水平和教师业务能力;重视师德师风建设,加大关心关爱力度,推选一批省市优秀教师,完善教育专项奖励基金,吸引、留住优秀教育人才,锻造云龙教育的“硬核实力”。